由“我很忙”和“我太忙”说开去

时间:2022-10-01 11:42:30

摘要:副词“太”和“很”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本文着重在词义、语法结构(特别是“太/很+形”的重叠式结构)和语义功能上进行比较,揭示副词“太”和“很”用法上的不同,突出“太”的一些特殊用法。

关键词:太;很;词义;语用;重叠式结构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现代汉语副词“太”和“很”可以修饰形容词和某些动词,用在形容词前通常表达程度高。例如:

(1)很累/太累很多/太多 很不容易/太不容易

虽然“太”和“很”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义在里面,但是有些情况下表达方式却不同。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经常分不清楚“太”和“很”的用法,例如:

(2)你最近忙吗?我最近很忙。

(3)你最近忙吗?*我最近太忙。

(4)*学习使人太聪明。

(5)*我们老师对我们太关心,我们太感动。

那么“太”和“很”到底有哪些主要区别呢?本文主要从词义、语法结构和语用几个方面来比较。

二、副词“太”和“很”的词义差别

《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虚词手册》对副词“太”和“很”的词义和用法做了一定的解释:“太”是程度副词,表示事物性质的程度很高,可用于一般形容词前或心理动词、动词短语前。这是就“太”一般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分布规律来说的。与“很”相比,“太”在词义上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本身有表示截然相反的褒贬或肯定、否定的情感倾向。

(一)“太”的否定性语义

“太”表示程度高是“过分”的意思,即这种程度高已经超高常规标准或程度,超过适当的承受限度,难于接受。表示“过分”义时,与“太”搭配的词语通常有如下三种情况。

1)“太”+贬义或不如意的词语贬义或不如意的意义程度加深。例如:

(6)太冷了/太晚了/太小了/太浪费了/太可怕了

2)“太”+不/没+褒义或肯定的词语贬义或否定的意义程度加深。例如:

(7)太不认真/太不守纪律了/太没有道德了

3)“太”+褒义或肯定的词语表示贬抑或否定。例如:

(8)你对他太好了,有时是不利于他的成长的。

(9)他太有才华了,容易引来别人的妒忌。

(二)“太”的肯定性倾向

“太”+褒义或肯定性的词语表示程度加深的褒义或肯定。例如:

(10)太感谢了/让我们太激动了。

这样看来,“太”是主观性很强的副词。而“很”,是个典型的程度副词,其本身的客观性很强,多用于陈述、描写或客观评价的句子;修饰形容词或动词表示程度高于一般水平,但并不是非常高或者最高的。换句话说,就是“很”自身没有否定性,所以他无论跟什么意义的词语组合,都只会使词义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程度加深,而不会改变词义肯定或否定的倾向。例如:

(11)很脏/很小/很粗心/很别扭

(12)很不客气/很不满意/很不高兴

(13)很大方/很耐看/很发人深省

三、语法结构方面的差别

这里主要说说“太/很+形”的重叠式的表现情况。如下例:

(14)很久很久以前(状语)

*太久太久以前

(15)这是一间很大很大的房间(定语)

*这是一间太大太大的房间

(16)他把自己的衣服弄得很脏很脏(补语)

*他把自己的衣服弄得太脏太脏

从上面几个例子中我们发现,“很+形”的重叠形式的短语不但可以成立,而且这些短语还可以充当定语、状语或补语等成分,而“太+形”的重叠形式的短语充当语法成分的情况是不成立的。即使有重叠的形式,也只是在很少的情况下作为单独的句子存在,如“太好了太好了!”

另外,“太+形”的形式如果要做成分的话,不能是重叠式,而多为“太+形A+太+形B”的联合形式。例如:

(17)你的思想太保守太落后。(谓语)

(18)箱子里的东西装得太多太杂。(补语)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以上的不同之处呢?我认为,主要还是与“很”和“太”自身所拥有的色彩义有关。“很+形”结构侧重描述客观事实,“很+形”的重叠形式则是加重了所描述的事物的程度。如例(14)中的“很久很久”则是表现了时间特别地久远。“太”这个副词,本身可以用于表示“过量”,类似于“过、过于、过分”,也就是其自身含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在里面。所以用“太+形”的重叠形式完全多余,说不通,用“太+形A+太+形B”的联合形式(在“太”后甚至还可以有“形C”、“形D”……)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同一事物或现象做描述。

四、语用方面的差别

(一)跟句末语气词“了”的情况

试比较以下句子:

(19)他很聪明。/他太聪明了。

(20)我很忙。/我太忙了。

(21)锅里的馒头已经蒸得很香了。/锅里的馒头已经蒸得太香了。

我们发现,用“很”的句子一般不和句末语气词连用,句子独立性强。即使与“了”连用,也是在表示某一性状发生改变时或形成某种状态时。而用“太”的句子独立性却不是那么强,有相当多的句子必须加上“了”才能够完成语义。如果不加上“了”,总感觉句子意思没有说完,如说“我太忙。”一句,从语义角度讲,似乎意犹未尽,如果后面加上一些内容,如“我太忙,所以没时间陪你。”句子就完整了。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和句末语气词“了”的语法功能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太”和“很”的语法结构上的独立性强弱有关。

作为句末语气词“了”,通常有两种语法意义:一是表示动作的完成,置于动词后(“了1”);二是表示某种情况或性质的改变,或者叙述已完成的事情,有成句功用,置于句末(“了2”)。例(20)中的“了”属于“了2”,例(21)中的“了”属于“了1”。

同时,我们对很多实例的考察发现,“太”对于“了”的依赖性要比“很”强,,很多带有“太”的句子,句末都要出现语气词“了”。

(二)在某些复句中的情况

“太”字句中如果没有“了”,那么这个句子多以后续句的方式出现,从而形成复句的结构形式。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当“太”用于修饰褒义性词语而没有客观的话语环境助以确定褒贬情感倾向时,则必须有上下文语境的照应。“太”的上下文语境大多主要用来说明由于某种性状过分的程度,而造成的不良的结果。所以,“太”字句上下文关系主要是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就是通过后续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例如:

(22)他太聪明,以至很多人都嫉妒他。

(23)如果一头猪长得太壮实,那么等待它的将是过早地进入屠宰场。

由于“太”的过分义跟褒义性词语组合,整个组合表示的是否定性情感倾向,所以其后续句一般也应该是否定的――表示不如意或不良的后果。

“太”字句和后续句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也不用于转折关系。例如:

(24)*他太聪明,但是很贪玩。

但是如果把上句中的“太”换成“很”,就协调了,即“他很聪明,但是很贪玩。”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原因在于转折关系句客观性比较强,这与“很”具有相当的客观性的特点正好吻合。

(三)在感叹句和陈述句中的情况

我们在前面提到,由于“太”有强烈的主观性倾向,所以“太”字句很容易变成感叹句;而“很”的客观性比较强,所以“很”字句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例如:

(25)太棒了!/很棒。

(26)太聪明了!/很聪明。

(27)太叫人失望了!/很叫人失望!

“太”和“很”在结构简单的陈述句和感叹句中往往可以互换,但用“太”还是用“很”对整个句子的语体色彩影响很大。“太”通常表现的是感叹的语体色彩,而“很”只是陈述说明事情罢了。

另外,“太”跟句末语气词“了”呼应后,整个句子常常还含有一定夸张的意味和语气,说话人也常常将重音落在“太”字上,以突出对这种程度深的夸张语气。

五、结语

总之,从“太”所表示的褒贬或者肯定、否定的倾向来看,一类倾向于否定性,所表示的程度高,含有“过分”义;一类倾向于肯定性,主要用于表示赞赏、赞叹的情感倾向。由于这一情感倾向,限定了它与褒义性或贬义性词语组合后其结构的褒贬倾向。同时,由于“很”的客观性强,而“太”的主观性强的特点,使得“很”字句通常独立成句,以陈述句的形式陈述客观事实,“太”字句通常以感叹句的形式表达夸张的感彩。另外,因为“太”字相较“很”独立性差,故“太”字句通常有句末语气词“了”,还有后续句的表现形式,使得整个句子的褒贬倾向性明显。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单韵鸣.副词“真”和“很”的用法比较[J].汉语学习,2004,(6).

[3]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下一篇: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