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探究

时间:2022-10-01 10:30:07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探究

【摘 要】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作文教学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该如何下手,是许多语文教师感到非常头痛的问题,毫不夸张地说,从一个学生的作文就可以看出其语文水平,因为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小小的一篇作文就囊括了语文的许多知识点:字词句的应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修辞手法的使用等等。由此,作文教学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提出自己的几个建议,以期共同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方法 兴趣

一、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二、鼓励大量阅读,积累写作素料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对写文章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古代如此,现在也一样。大量阅读可以积累词语。作文由若干句子组成,而句子则是由词语构成。日积月累,学生就可以积累大量的词语,在以后的写作中就可以信手拿来使用,选择最适当的词语。这样就可避免作文时语言乏味、无话可说的现象出现。大量阅读可以掌握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好的文章,除了题材新颖、言辞优美、生动具体外,还要有恰当的表达方式。如果大量阅读各类文章,就可以学到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时就可以根据体裁和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表达方式,这样可以使文章变而不乱,起到引人入胜、使读者欲罢不能的作用。大量阅读可以丰富情感体验,如果大量阅读各类文章,学生就可以体验作者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果读得深入,甚至可以同作者同欢乐,共哀愁,体味人生的喜怒哀乐,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有些学生在阅读时,文章里写的事正好与自己的一些经历相同或相似,因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体验多了,学生的情感自然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来就会融进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那种干巴巴的“感情”,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大量阅读可以积累间接生活经验,增加各种知识。由于学生的年纪小,生活圈子小,活动时间少,因此他们的生活知识、社会知识等都非常少。大量阅读可以使学生间接获得他们还没有机会接触的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经验,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这样他们在写作文时,在选材、叙述或说明时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生活常识或其它知识性的错误。

三、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

四、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

【参考文献】

[1]孟蕙.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1(11)

[2]单发奋.浅谈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J].新作文,2011(07)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长课文的处理技巧 下一篇:浅析对篮球战术教学双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