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学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

时间:2022-10-01 09:36:17

职业中学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

摘 要: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要求,属于是真正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同时通过分层教学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自得其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文章针对此主要探讨了中职分层教学的可行性与实施方法。

关键词:中职数学 分层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164-02

许多学校的分层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没有使课堂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形式、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法构成体系,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不能使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尽管中职学生的来源比较复杂,生源质量较差,而且他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因此在中职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就迫在眉睫。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的教学活动。职业中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就是针对职业中学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异较大的现状,对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分层组织,分层调控,分层实施的方式方法及教学原则。

1 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分层教学就是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的实际出发,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教师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其教学目标。分层次教学应该说适应个性化教学的要求,是一种在课堂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能动性相适应的、着眼于学生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基于我校现实的考虑,提出在我校的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研究与实验,可行性理由如下。

首先,职业中学学生进校的第一学年都上文化基础课,并且是以专业为班级,每个班级人数都在45人以内。教学要求体现为“厚基础,宽口径,活方向”,这就为职业中学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而近年来我校实行了“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教学改革,学分制则从根本上改变了按统一标准“一刀切”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承认学生的基础和知识的差异,正视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实施选修课程制度,允许学生选课获取相应学分。“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实施,为实施分层次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其次,职业中学第一学年数学学习的内容基本是高中数学,而且职业中学学生与高中学生为同一年龄层次,近年来正在如火如茶开展的高中新课程的改革,其中的一些思想、观念对职业中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验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启迪,如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出“人人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应循发展方向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层次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等。可见分层次教学在这段年龄层次学生中有一定认知心理基础。

再次,数学分层次教学适合数学教学特点及因材施教原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职业中学学校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比普通学校更具操作性。当前,终身教育的理念引发了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思潮,所有公民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普通教育和合适的职业培训工作。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要伴随着人的一生,任何类型任何级别的教育都不应该是终结性的教育,而数学是基础科学的基础,那么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学也要为学生今后融入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奠定数学基础,职业中学数学教学当然要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学好数学。但是,数学自身所具有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推理、内容的系统性等特点,使数学知识在正迁移中非常需要原有的数学基础知识,也就是认知水平。依据认知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适合数学教学特点及因材施教原则。

2 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由于职业中学学生第一年都开设数学课,数学课的课时都一样,就采取了一个年级在一起的分层办法。“分层”主要依据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向合理地进行分类。采取了正面了解与侧面了解相结合,直接了解与间接了解相结合,教师测试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策略进行分层。另外,教学的层次是动态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要求变换教学层次,就立即调整,这样不但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全体学生更大程度地发展。具体的分层步骤和方法如下。

2.1 了解学生的入学成绩

因为入学成绩能基本反映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可以把成绩分为“好、中、差”三个基本层次,这三个层次可以作为分层的基本依据。如:我校2011级汽车维修专业新生入学100人,从入学成绩(另组织一次测验成绩)看,最高分91分,最低分12分。100~60分的学生19人,约占总人数的19%;60~40分的学生37人,约占总人数的37%,40分以下的学生43人,约占总人数的43%,教师可以暗中先把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分为A、B、C三个基本层。

2.2 通过上课提问和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所属层次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学无所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用”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实际走进教学课堂。通过上课提问,进一步了解“基本层”的每个学生,了解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能力,数字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数学教学中,使枯燥的数学计算变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一件有趣事情,这不仅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共鸣,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可以借此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分层教学中学生所属的层次。

主要通过学生作业的质和量来了解学生。因为学生在课下做作业有抄袭现象,为了准确地了解学生作业的真实情况,采取当堂作业当堂做,并且当堂批改的方法。结果发现有15%左右的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40%左右的学生能在老师的点拨下完成作业,还有50%左右的学生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勉强完成甚至完不成。结果表明与“基本层”大致相符。

2.3 分层施教

上一篇:关于做好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新时期高校院所国家科技经费管理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