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志向任天高

时间:2022-10-01 09:32:07

离9月开学还有一个多月,前来玉溪一中分校报名就读初中的学生家长每天络绎不绝。自己的孩子能读上玉溪一中分校,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因为这所创建不足10年的民办完全中学,屡有奇迹发生。其中初中办学短短4年,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如今已经成为玉溪市一流初中学校。

一所好学校,必定有一个好校长。玉溪一中分校吴庆华校长,便是一位既富理性,亦十分感性的好校长。

“有些名校把优秀学生变得平庸,而我们把普通学生变得卓越”

当一名校长不容易,做一名好校长,更是难上加难。吴庆华来自江苏,40多岁的他10年前便是江川县声名赫赫的民办学校的一名校长,一度因教学态度苛严,被人们称之为“铁血校长”。“铁血校长”这个誉称确非白叫,当年他所任校长的学校,拿下了高考全市第一,创造了全部学生升入本科的奇迹。

“有些名校把优秀学生变得平庸,而我们把普通学生变得卓越!”采访中吴庆华对玉溪一中分校的发展踌躇满志。

吴庆华并不是一个讲大话的空想主义者,面对现实,他也有苦恼,现实是名校的“掐尖”,绝大部分优秀生源流入这些学校,普通学校很难招到好生源,如此就形成了两极分化,有的学校越来越牛气,有的学校竭尽所能,却愈见悬殊。他认为,这样“进优培优”的名校,并不能真正显示校长的“功力”深浅,只有把普通学生变得卓越,才能体现校长的真实本领。

让他痛惜不已的是,名校“掐尖”选入学校的都是各县市、乡镇最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都很优秀,将来绝大部分都是考重点大学的人才,可到了名校以后,有些似乎变得暗淡无光,三年高中或初中毕业,成绩平平,反而不如以前突出。这都是由于名校只注重‘培优’造成的”。

如何把普通学生变得卓越?这个问题并非一两句话可以概括,因为这其中囊括了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不过让吴庆华最引以为自豪的,莫过于他力主推行的“从后推进,反复提问,整体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用他的话说,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优秀,“与名校正好相反,我们学校注重‘培差’。换而言之,就是名校注重从前面拉着学生跑,我们则注重从后面整体推进”。他说,在玉溪一中分校,后进生成了教师课上关注的重点,往往课上要讲明的问题,教师讲过一遍后,首先要问后进生听懂了没有,哪些地方还不清楚。“只要后进生听得懂、学得好,比他们成绩好的学生自然不是问题。”

“我们的目标是创办云南省最好的民办中学”

河北的衡水中学因历年高考成绩突出,被媒体称之为“大学生加工厂”,在常人看来,它是不可攀登的一座高峰,但吴庆华敢想敢为:“我们的目标是创办云南省最好的民办中学,立志成为云南的‘衡水中学’。”

吴庆华的这句话,并非浮夸,而是一句铮铮誓言。除了教育教学理念独特之外,吴庆华还是个充满激情和十分感性之人。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他拿起一张报纸,挑了其中一段话,神情专注地读了起来,他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令听者很难不去认真听。正当记者对此感到不解之时,他停下来说:“我们学校的教师,上课时都是激情高涨,声音洪亮且要抑扬顿挫。他们在课堂上讲课,声音的感染力,比我的可是强得多了。”在他看来,说话没条理、不清不楚之人,绝对不能当教师,而他要求玉溪一中分校的教师讲起课来要激情四溢,并将之纳入对教师考核任用的重要条件。“教师上课有激情,才能引起学生的专注,这样方能学得知识。”他说,在去年红塔区举行的教学大赛中,玉溪一中分校选派的选手,以惊人的表现拿下所有参赛科目的冠军。

采访中,吴庆华虽未提及素质教育,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却处处透着素质教育的氛围。他不但要求教师上课姿态昂然、声音激越,还要求在校每一个学生都会演讲。“演讲是一个人最强的能力,越会演讲的人,能力越强,走得也愈远!”玉溪一中分校把学生演讲比赛开展得有声有色,模仿“星光大道”, 举行周赛、月赛、年赛,以此方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

“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人生的成败。”吴庆华说。玉溪一中分校除了开足开齐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等,还通过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郊游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带领学生利用体育课、活动课学习带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舞蹈,课间操期间组织学生跳民族舞、华尔兹等;每学年举办两次体育节,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每年春天组织学生到郊外踏青,到昆明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学校有独立的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学生可以自由借阅,语文老师还组织学生有计划地阅读。

“木头虽细,有好的木匠,一样可以做出精品家具”

玉溪一中分校初中只办了4年,去年中考成绩便已跃居全市第一,各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均高居全市第一,100名初三考生,考上玉溪一中的就有22名,考取玉溪一中的学生比例也是全市最高。

常常有人问吴庆华:“你们招的初中生并不十分优秀,这成绩是拿时间拼出来的吧?”吴庆华摇头道:“我们每天都在减负,为学生减负,给家长减负!”玉溪一中分校的课堂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真正实现学生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凡进入玉溪一中分校的学生,没有一个在外面补习的,也无须补习,更没有家庭作业。”吴庆华说,我们把压力留给学校,把负担留给老师,把轻松愉快还给家长和学生,这才是教育的本真。

“办教育好比做木匠,粗木给名校挑走了,留给我们的是细的,但木头虽细,有好的木匠,一样可以做出精品家具。”谈起教师队伍,吴庆华十分自豪,他说:“我们学校的教师队伍,在我看来是全国一流的,博士还来教初中呢。”在玉溪一中分校的教师队伍中,仅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就占了一半,让人想不到的是,教师队伍里,居然还有两位博士。跟其他教师一样,两位博士跟班上课,一跟就是6年,从初中一年级一直教到高三毕业。“这样做便于师生间的深入了解,有利于保持教学的稳定性。”吴庆华说,学校把各年级的教育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盘考虑,纵向贯通,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高度整合,合理配置,实现学段间的自然过渡,保持教育的系统性、连续性,使学生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除了教师队伍精良、教育教学模式科学外,对于搞教学成绩,吴庆华自然也有“绝招”。可能是不便将“绝招”和盘托出,他只是说:“我们抓成绩,都是从后进生抓起,学校给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下任务,指定你这个班学生成绩最不好的学生必须考多少分以上。这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关怀下,慢慢学习成绩上去了,自然水涨船高,整体成绩也就上去了。总之,我们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理念、激情、责任、队伍这几个关键词。”

在云南这块土地上,我们一定会发光的

玉溪一中分校初中教育名气短短4年就打响了,而高中办了7年,仍是不尽如人意,用吴庆华的话说,他在高考这一关上“痛苦挣扎”。

不过,他并不气馁,“咱们这里就是延安革命圣地,师生的梦想,终将从这里起飞!”他说,以前玉溪一中分校招收的大多是只考取职中的初中毕业生,因生源差距,尽管学校做了最大努力,仍然拼不过那些“得天独厚”的名校。

今年玉溪一中分校有230多名学生参加高考,50多人上一本线。“毕竟一块良质美玉与一块普通玉石之间是有差别的,我们满怀自信,却也不能否定生源之间的差距。”吴庆华颇有壮志未酬的感慨。

“我们不是输在教育教学上,而是输在生源上。”吴庆华痛定思痛,毅然决定从明年开始,不再向外招收高一新生,而是以本校初三升入高中的方式,保证生源质量。而且他说,在玉溪一中分校就读的初中生,毕业后将会100%录入本校高中。采访中,来自昭通、曲靖的3个学生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报名就读初中,吴庆华除了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外,当场便看他们的才艺展示,给予点评,指出学生的性格优劣之处,并加以引导和鼓励。像这样前来报名就读的学生每天都有几十个,他总要一一面试。“我们要从初中开始培养自己的优秀生源,所以必须从现在开始把好入口关,前来就读的初中生非但学习成绩要过得去,综合素质也得过硬!”

他表示,随着办学经验的不断积累,近年来初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正在稳步提升,有个别学生已经脱颖而出,有了在省、市大考中夺魁的苗头。他自信地说:“在云南这块红土地上,我们一定会发光的!”

上一篇:超声清创机在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家庭对幼儿进行早期识字教育的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