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活用”

时间:2022-10-01 08:11:40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活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该如何用《课标》中的新理念对“旧教材”实施教学,以便做好与新课程接轨的准备,已经成为一个亟须思考与研究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以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为例,阐述教学数学教学的活用:

一、联系生活,感知数学

《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面图形的直接经验。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观察生活所见到的物品,同学们各抒己有个学生说他读书、写字用的本子都是长方形,有的说我们的课桌面也是长方形,有个学生说给她家有个别人送的个大大的“中华结”是平行四边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形状的物品亲眼目睹的无物品,使学生在课中的积极思考,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思考,学习数学

《课标》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探究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课堂中,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分组开展自主学习,提出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各有什么特点”,让他们自主进行观察、测量,比较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这三种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的过程,讨论、交流、验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后全班汇报时,如让学生汇报“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能得出怎样的结论”便得出了“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不同是:长方形两边对等儿正方形四边都相等”。然后问他们这些答案是如何得出的,有的说是看出来的,有的说是用尺子量出来的、用绳子比出来的,还有的说是用对折的方法知道的。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这三种图形的特征做好了孕伏。

三、实际操作,掌握数学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本课正是实践这种理念的一个典范,如在课堂中提供长短不一的塑料棒、提供硬纸板、提供绳子。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习的平面图形的特征,自主选择工具比如:用塑料棒围成所学的平面图形,用硬纸板剪成所学的数学图形,合作用绳子围成数学图形。其间一个小组的同学操作比较典型:一位学生用两根同样长的塑料棒和两根同样短的塑料棒围成四个角都是直角的长方形。另一位学生用四根同样长的塑料棒围成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正方形。还有一位学生富有创造性将把前两位同学所围成的图形,用手拉它的一组相对的角都会变成平行四边形。操作的成功与否便能直接的反映W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是否能合理使用学具,从而计划下一步的教学工作。而这个工程也体现了学生灵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能力,并从中得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到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巩固练习,运用数学

学会知识需要用不断的运用和练习来深化学生的熟练掌握程度,这也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所以,在进行完上述的所有课堂的教学意外,在课后需要不值适当的有意思的作业,比如:回家观察家里的物品,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的数学定义区别判断(而不止是像在课前的大略感知)让学生独立数数自己家里究竟有多少物品是正方形,有多少物品是长方形,又有多少是平行四边形,并告知父母,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促进了家庭学校结合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更能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从而更加热爱学习而不是厌恶学习。

上一篇:忙碌妈妈,用好“温情餐桌”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