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绿化植被选择及技术管理要点探讨

时间:2022-10-01 08:09:27

边坡绿化植被选择及技术管理要点探讨

摘要:主要对边坡绿化工程技术从边坡绿化功能、构成体系、工程规划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整理。

关键词:边坡;绿化;施工技术

1边坡绿化的功能

1.1保土功能

植物的垂直根系可穿过坡体浅层的松散风化层,锚固到深处较稳定的岩土层上,起到预应力锚杆的作用。植物通过吸收和蒸腾坡体内水分、降低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促进边坡体的稳定。具有植被覆盖的坡面,降雨在到达坡面之前,就被植被截流,植被茎叶对降落的雨滴和集中股流具有明显的销能作用,可有效防止坡面水蚀。植被的覆盖还可有效防止风沙灾害。

1.2改善环境功能

植物的个体或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能不断加强,通过自身变化为其他动植物提供生存条件,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譬如,增强土壤保水性,为动物、昆虫等生物提供生活空间,缓解小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

1.3提高保健、文化水平

通过不同植物品种和不同造型的配置,可表现出不同的生态景观效果。植物群落形成的景观能使人们感受心理稳定、镇静、优雅、舒适等。

再者采用植物群落固坡、保持土壤的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它不能涉及到深层土壤的坍塌或极其厚重土层的滑动。对于高陡边坡,若不采取工程措施,植物生长基质则难以附于坡面,植物便无法生长。因此,植被护坡技术必须是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才能有效解决边坡工程防护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矛盾,既保证了边坡的稳定,又可实现坡面植被的快速恢复,达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总之,采取工程加固措施,对减轻坡面修建初期的不稳定性和侵蚀效果较好,作用显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的风化、混凝土的老化、钢筋的腐蚀,强度降低,效果也越来越差。采用植被护坡则恰恰相反,开始时作用弱,但随着植物的生长、繁殖,强度增加,对减轻坡面不稳定性和侵蚀的作用会越来越大。除此之外,植被护坡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它能够恢复因工程建设所破坏的生态环境。

2边坡绿化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绿化基础工程

绿化基础工程主要是通过土木工程手段来稳定和改善植物的生长基质,通过设置植物使不稳定的生长基质变得稳定,创造和改善生长基质,即为在缺乏土壤养分的岩石或硬质土壤地上,打造出植物能够生长的基质,同时改善现有基质的通气性、土壤硬度、保水性、透水性、土壤酸度等;缓和小气候条件,即避免因低温、土壤冻结、大风、风沙等灾害使植物遭受体伤、淹埋、树根松动、侵蚀、过度蒸散等危害。

根据发挥的作用不同可将绿化基础工程分成以下几类:(1)以稳定生长基质为目的的工程种类:栅栏工程、加筋工程、水平带栽植工程、框架工程、挡土工程、石笼工程、排水工程等。(2)以创造和改善生长基质为目的的工程种类:栅栏工程、加筋工程、水平带栽植工程、框架工程、排水工程、开沟工程、凿穴工程、客土工程等。(3)以缓和小气候条件为目的的工程种类:铺设工程、张网工程、防风工程等。

2.2植被建植工程

2.2.1播种工程。播种工程就是使用种子来创建植物群落,播种方法有人工播种、机械播种、面状播种、线状播种等多种形式,具有以下特征:(1)适宜创建富有自然性和多样性的植物群落;(2)适合大面积绿化的场所:(3)可在短时间内覆盖地表,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4)即使在栽植困难的地段也能引入植物;(5)材料购买、储藏、运输方便;(6)可利用机械施工,省力、工效高。播种工程作为边坡绿化主要的工程种类,包括种子散播、客土喷播、基材喷附、植被席、植被垫、植被袋、植被土包、注入客土等。

2.2.2栽植工程。栽植工程即是通过植苗和栽植大棵植株创建植物群落的一种方法,具有以下特征:(1)短期内可形成立体绿化;(2)通过栽植,可真正形成目标植物种。不适合在急陡坡面、无土壤以及硬质土壤地段使用。栽植工程主要包括植苗工程、大棵植株栽植工程,除此之外,还有压埋或扦插萌发力强的枝条、铺草皮等。

2.3植被管理工程

植被管理工程是将引进植物或自然生成植物按照绿化目标,通过培育、防灾、改善自然环境、形成景观等工作,诱导其形成优良植物群落的一种作业。绿化工程效果并不是随着工程的完工立即能够发挥作用,而是通过管理功能逐渐加强,管理好坏对效果有直接影响。

植被管理工程在植物生长初期阶段和目标群落形成过程中、形成之后都需要进行管理,主要管理作业种类有:(1)生长初期有追肥、补种、补植、除草、修剪;(2)群落形成过程中为补植、除伐、修剪、割蔓草、处理倒木;(3)群落形成后是修剪、割蔓草、处理倒木、整枝、砍伐。

3结语

边坡绿化工程是使用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来达到护坡目的的,与单纯的工程护坡相比,不仅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还可以改善环境和景观,提高保健、文化水平。

上一篇:基层农机职业技能培训的建议与思考 下一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