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归益肾汤加减治疗四肢骨折延迟愈合60例

时间:2022-10-01 08:02:56

【摘 要】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四肢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方法:采用芪归益肾汤(仙灵脾、黄芪、当归、川芎、熟地等)。治疗四肢骨折延迟愈合60例。结果:总有效率86.7%。提示:此方法对骨折延迟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骨折/中医药疗法 补肾药/治疗应用 活血药/治疗应用@芪归益肾汤

笔者自2006年~2009年应用自拟方补肾益气活血汤内服,同时应用纵轴叩击法配合患肢主动功能锻炼治疗四肢骨折延迟愈合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48例,女12例;30~40岁者12例,41~60岁者48例;肱骨干下1/3骨折6例,尺骨干中下1/3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4例,胫骨下1/3骨折42例,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44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16例。均符合骨折延迟愈合的诊断:[1]①骨折端有压痛,叩击痛和纵向叩击痛;②骨折端可有异常活动;③愈合时间已超过了正常的平均愈合期以上;④X线可见骨折间隙清晰,骨痂少或无。

1.2治疗方法

固定方法:根据骨折稳定情况选用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固定时间4~8周,如骨折内固定稳定可不用外固定。

芪归益肾汤(自拟方)组成:仙灵脾10g、黄芪15g、当归10g、川芎15g、熟地10g、山药20g、川断10g、赤芍15g、丹参20g、山茱萸10g、菟丝子15g、骨碎补10g、红花5g、煅自然铜10g、煅龙骨10g、合欢皮5g。伤在上肢加姜黄,伤在下肢加牛膝。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分服,15d为1疗程,连续用3~4个疗程。

纵轴叩击法及患肢功能锻炼:在骨折内、外固定稳定后采用此法,可由医生或医生教给患者家属操作,一手固定伤肢,另一手握拳在骨折的远端(如足心、膝部、肘部),沿骨纵轴轻轻叩击,初期每天3~5次,以后可逐渐增加10次或数10次,同时加强患肢主动积极功能锻炼。

1.3治疗结果

60例中,治疗1个半~2个月拍X线片复查,治愈(骨折部位无肿痛、无压痛及纵轴叩击痛,骨折部位无异常活动征象;X线检查骨折断端已有连续骨痂形成,骨折线已模糊)55例,占91.7%,无效5例(骨折部有肿痛存在,骨折断端有异常活动征象,局部仍有压痛及纵叩痛存在,X线检查骨折线仍清晰,且骨折断端间隙增宽,骨折断端骨质硬化、密度增高)占8.3%。

2讨论

骨折延迟愈合是四肢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与多种因素有关,多由过度牵引或多次手法整复、骨折对位不良,骨折断端分离,内外固定不牢靠;或手术时过度剥离骨膜,骨折段血运较差;或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或因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严重;或软组织嵌入骨折断端;或长期外固定,功能废用,骨质疏松。纵轴叩击法配合患肢积极主动功能锻炼,可使骨折断端间产生纵向挤压力而紧密地接触,利用自身肌肉收缩与舒张产生的内在动力稳定骨折,并使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为骨折修复提供能源和营养物质。反复刺激骨折断端,使骨折断端能够接受较多的应力刺激,使局部骨痂生长活跃,使骨折愈合速度加快,从而使延迟愈合的骨折最终达到骨性愈合。

骨折延迟愈合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传统中医药在治疗骨折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中医认为骨折延迟愈合皆因肾虚、肾不主骨所致[2]。另外笔者认为尚与气滞血瘀、气血虚弱有一定关系。治宜补益肾气、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方中用仙灵脾、熟地、山茱萸、川断、菟丝子、骨碎补、牛膝、煅龙骨,补益肾气,使肾气足骨髓生化有源,髓能涵骨,骨骼修复能力增强,即《外科集验方》所云:“肾实则骨有生气。”当归、黄芪、山药、川芎、丹参、赤芍、红花、煅自然铜、姜黄、合欢皮,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筋骨损伤后,在再生修复的过程中,需要

气血供养才能再生,正如蔺道人《理伤续断方》中说:“便生血气,以接骨耳。”在治疗上不仅需要全身的气血旺盛,而且必须使局部的血脉通畅,活血以祛除瘀血,才能保证筋骨损伤的部位得到气血的供养,正如《疡医大全》所述:“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瘀去则新骨生则合矣。”

应用芪归益肾汤内服,加上患肢纵轴叩击法配合积极功能锻炼,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患者骨折断端无硬化,且骨髓腔通畅者均可应用此法。

参考文献

[1]周军.鹿瓜多肽治疗四肢骨折延迟愈合36例疗效观察.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9):787.

[2]广西中医骨伤科研究所.韦以宗整骨术.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108.

上一篇:疏肝散加味治疗消化性消化性溃疡80例临床观 下一篇:参芪消渴散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