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志士王琴堂和他的直隶高粱酒

时间:2022-10-01 07:28:55

提起王琴堂和直隶高粱酒,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不过,要说起1915年美国旧金山那场盛况空前的万国博览会,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在少数了。尤其“一罐茅台酒碎地,浓郁酒香引来众多围观者”的佳话,更是作为中国白酒推销史上一次最成功最经典的案例被代代传颂至今。

而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在那次博览会上,中国获得的白酒一等大奖章中却没有茅台,而是没被后人广泛知晓的直隶高粱酒、河南高粱酒和山西高粱汾酒三种。当然,无论是没获一等大奖章的茅台,还是摘得一等大奖桂冠的直隶高粱酒等,在当时那个“国弱民贫,民脂民膏被列强吸尽”的年代,都已经很为国人争光了。我们现在要说的直隶高粱酒,就是九十八年前获万国博览会一等大奖的那个直隶(官厅)高粱酒,而王琴堂恰恰就是促成直隶高粱酒参加大洋彼岸万国博览会的那个最主要的“推手”。

为实现强国梦年近半百毅然出国留学

可以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在遭受东西方列强“蚕食”的同时,也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深感东、西洋的现代化。于是,许多志士仁人为谋求救国之路,纷纷奔赴东、西洋学习军事、政治和农工矿各业,以图学成回国,洋为中用,为富国强民出力。1904年,清末邯郸籍进士,当时已46岁的王琴堂,就是怀揣这样的抱负,东渡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的。

在早稻田大学,王琴堂选择的是法政专业,这也是该校最有名的专业之一。之所以选择法政,王琴堂认为中国要想富强,首先在政治上要由专制走向。但王琴堂初到日本,并不懂日语,学习自然很吃力。没办法,他只好和大多数留日学生一样,先进日本人办的日语补习学校补习日语。因为都是些临时机构,学校老师教学水平一般不说,品行也良莠不齐,经常出现老师向学生索要物品的现象。一次,一个叫藤本雄二的日语老师,听说王琴堂手中有一册绘画本《三国志》,当时,日本人对中国读物《三国志》非常推崇,藤本雄二便一心想得到此读本。但这个藤本雄二,对中国留日学生并不友好,尤其一提到中国,更是张口闭口“支那”,这让王琴堂非常憎恨,便以各种理由搪塞,始终没让他如愿。藤本雄二便经常以王琴堂年龄大、日语发音不准百般嘲笑奚落。王琴堂不卑不亢,学习上越发刻苦。到回国前,王琴堂不但精通了日语、英语两种语言,主修的法政专业也成绩优异,一度成为中国留日学生中的佼佼者。

在王琴堂正式进入早稻田大学的这年元旦,因东京成城学校、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在悬挂万国旗时,故意不挂中国国旗,引起两校中国留学生抗议和罢课,要求校方悬挂中国国旗,并认错道歉。同在早稻田大学留学的安微人俞道暄和王琴堂听到消息后,带头积极响应,并串联本校及附近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一起抗议,甚至罢课,以至所有挂万国旗的学校,迫于中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只得认错道歉,悬挂中国国旗。从此后,王琴堂与俞道暄也结下了深厚友谊。

1906年,毕业回国前夕,众留日学生纷纷在毕业提名录《鸿迹贴》提字,其中俞道暄豪迈写道:

“中国英雄,中国英雄,要将双手撑天空。撑天空,剑吟风,手持三尺笑从戎。剑气贯长虹,血染征衣红,直塞国旗徧欧美中。欧美中,舞黄龙!”

“中国英雄,中国英雄,要将双手撑天空。撑天空,唱大风,平蛮平夷更平戎。壮士气吐虹,国运映旭红,天地无人不朝中国华中。中华中,蟠黄龙。”

当时,王琴堂就与俞道暄在一起,待大声读罢,激动地上前紧紧拥抱俞道喧,以至热泪盈眶,发誓回国后一定要做强国富民的“中华英雄”。

兴办实业强一方经济

回国后,王琴堂先到徐州师范学堂任职。他认为,只有把所学知识传授给更多中国知识青年,才能更好地在祖国推动的实施,因所主修专业为法政,后又转到苏州法政学堂任职。但由于中国政治的腐败和专制势力的强大,很快,他又意识到,法政教育在当时很难促成在中国的实施。之后又毅然从政,于1911年任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县)知事,希望通过实政一方,以“实业救国”。恰在这一年,辛亥革命爆发,各地纷纷宣布独立,王琴堂进退两难,暂时回了邯郸老家。但由于王琴堂一直积极主张社会变改,并一直在努力推行社会变革,为社会进步人士,声望很高。民国政府成立后,便马上被推选为直隶省临时省会议员,同时被委以安肃县(今徐水县)公署第一任知事。

一到任,王琴堂便着手县政改革。除革除专制机制,成立安肃县议会,县公署第一科(常理内务、教育、建设等事项)和第二科(常理粮租契税及一切征收事项)外,还特意成立第三科——实业科,常理全县实业并负责管理和承办科技事宜,并依据县情,制定奖励县民成立公司的制度,采取一切措施鼓励县民发展实业。1912年夏,经王琴堂多方协调,由当地史、汪、刘、谢四姓富户共同出资,引进“洋机”数台,境内最大的“德和”轧棉厂宣布成立,制成的瓤料当年就运往天津,销路很好。随后,造纸、漏粉、酿造、榨油、制糖、米面加工、打制铁器,染织等工厂(作坊)纷纷成立。尤其在王琴堂的倡议下,由一温姓豪绅独自出资成立的“温记”造纸厂,生产草纸、毛头纸等产品,也远销天津、保定等地,生意格外地火。使安肃经济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景象。

不过,在安肃,历史悠久且最传统的产业还当属制酒业。当时,徐水已有“润泉涌”、“德和永”、“聚义永”等烧锅7座,所产白酒大部分销往北京、天津、保定、顺德(邢台)等地,销售势头很好。王琴堂到任后,更希望这一产业能进一步发扬光大。于是,动员众烧锅主进一步增加窖池,扩大产能。没想到,众烧锅主却极力反对,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便是当地最有名的润泉涌烧锅主张树亭。张树亭认为,制酒业讲究的就是一个“老”字,即所谓窖池越老越好,越老才越能出好酒,才越能卖好价钱。新窖池可就说不定哪个牛年马月才出好酒了,弄不好还会砸掉几百年的老牌子。张树亭一反对,众烧锅主也一齐反对。王琴堂无奈,只好动员其他有钱人兴办烧锅。后来,徐水烧锅发展到30余家,年出境白酒达250万公斤。

力推润泉涌烧锅酒把最好产品展示给洋人

便在这年年底,也就在王琴堂正为发展安肃实业到处奔忙的时候,他收到了上峰下达的选送地方产品参加美利坚合众国万国博览赛会的公文。

这场后来轰动全球的赛会,是美国为庆祝凿通巴拿马运河,在旧金山举办的首次国际性产品赛会,并很快给刚刚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发来邀请。民国政府深知参加此次赛会的意义,不仅准备隆重参加,还派具有丰富外事展览经验的陈琪为赛会事务局长,一面筹建中国展馆事宜;一面组织国内各类商品参展。

但这时袁世凯刚刚就任民国大总统,国内时局很不稳定,城头不断变换大王旗,各地方官员更是坐于无底轿中。对远在大洋彼岸的这场赛事便有些无暇顾及,或马虎应承了事。而安肃知事王琴堂却不,反而对此事格外看重。

安肃自古以酿酒著称,酒质好人所共知。尤其境内“润泉涌烧锅产酒以‘酒质清纯,酒香怡人’而闻名,远销京、津地区,购者蜂涌”(摘自清《畿辅通志》)。所以,选送产品自是以白酒为主。况且这润泉涌烧锅(即现今刘伶醉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区所在地)就在县府南面不远处,醉人的酒香整天弥漫安肃城,要选也该把润泉涌烧锅酒作为首选。可王琴堂却没有这么做。当然,也没有推介刚刚兴办起来的“德和”轧棉厂的轧棉,或“温记”造纸厂的毛头纸等安肃新兴实业的产品,以示鼓励。而是召集境内所有烧锅的主人,亲自制定选拔规则,亲自动员他们要拿出最好的白酒参加选拔比赛。润泉涌烧锅主人张树亭,一开始对此事不屑一顾,可一看境内各烧锅主都要拿出自己烧锅上最好的酒参加王琴堂组织的比赛,一比酒质好坏时,也一下着了急。张树亭本也是一争强好胜之人,自是不甘落后,也拿出自家烧锅上两种陈储年份最长,酒度最高的白酒,反复调兑直至口感酒味俱佳这才参加比赛,结果一举夺魁。

酒质确定后,王琴堂亲自封坛,亲自护送至范阳道所在地(今清苑),参加与其他县选送的白酒评比,因其润泉涌烧锅酒酒质酒香浓郁,绵柔甜净,余味悠长等风格突出,而最终在全直隶省胜出,最终作为直隶(官厅)高粱酒被送往美国旧金山参赛,结果一举夺得赛会甲等大奖章,而倍受关注。

少有人知的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

应该说,这是近代史上一次少有且漫长的获奖过程。从1912年底送选产品,至1915年12月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闭幕,再到获奖消息传回国内,时间已整整过去了四年。四年中,安肃县已改称徐水县,王琴堂任期已满,因年龄已高,已离开仕途回了邯郸老家。同时,这期间,直隶省会也由保定迁往了天津,再加上大家理解上的错误,总认为银不如金,金奖应当最高。却不知,当时西方人的通常做法却是一等奖为“大奖章”,二等奖为“名誉奖章”,三等奖才是金奖,四等奖为银奖,而且也并非金银,都是用铜制成。所以,获得一等大奖章的直隶(官厅)高粱酒不被当时更多人所知晓,也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长久以来,曾于1915年获美国万国博览会白酒一等大奖章的直隶(官厅)高粱酒到底花出谁家,一直都谜一样尘封于历史中,不被更多人所知。直到近年,有关部门下大力气挖掘整理刘伶醉古烧锅遗址历史资料,才无意中触摸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更让我们知晓了一位以“实业兴国”为己任的爱国人士——王琴堂。

上一篇:欧华礼:博朗用设计改变生活 下一篇:腾讯:云视频“大视界”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