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至唐代笛子的演变与发展

时间:2022-10-01 06:57:43

上古至唐代笛子的演变与发展

摘 要:乐器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乐器最早是从生产工具演化而来。本文对唐以前笛子的最初样式、演变、发展做了浅析论述,进一步说明笛子到唐代除了单独表演的功能外,已经成乐队中演奏高音主旋律或副旋律的主要乐器。

关键词:样式;笛子;演变;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09-0083-01

乐器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的原始乐器是从生产工具演化而来。埙和骨笛最早可能是捕鸟时模仿鸟鸣的工具,可见最早的骨笛是为了模仿鸟禽叫声、诱惑猎物而产生的。由此可见最早的笛子乐器应该是骨笛,而且骨笛是原始人在生活劳动中发明创造的,是笛子这种乐器最初的模型。根据史考古家的发现,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笛子是骨哨,骨哨的主要功能就是模仿鸟兽叫,以便于埔获它,可见笛子最初的功能是用于狩猎。

一、笛子最初的样式

(一)笛子最初的形成应该是在黄河流域,它属于早期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根据田继周先生的《先秦民族史》记载:早期仰韶文化的人们,大都居住在黄河流台地上,而且,渭河、泾河、陕西的洛河、河南的洛河、伊水、卫河等流域两岸的遗址相当的稠密。仰韶文化的人们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如制造石器、骨器、陶器,纺织和编织等等。除了农业生产外,他们还饲养家畜、捕鱼、狩猎和采集。笛子的功能最早是用来模仿鸟叫,来诱惑鸟禽,从而便于捕获,狩猎也是仰韶文化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记载,1973年在浙江余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的只有两三个按孔的骨哨长4-12厘米。所以可以断定,骨笛是仰韶文化中骨器文化的一个代表。

(二)笛:河姆渡发现过二孔骨笛,属于新时期时代的产物。《群碎录》记载:笛本由孔,京房加一孔于为后声,本黄帝使伶伦作。也就是说真正最早成为乐器的笛子本来是四孔。

北朝时,笛子不仅极为普遍,而且有所发展,形制、长短、粗细变化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开始有了“横笛”之名。隋朝后期,出现了能演奏半音阶的十孔笛。随着十二平均律的出现,也出现了十二孔笛,从唐代起,笛子还有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同时,竖吹的才被称为箫,横吹则称之为笛。五音变成七音之后正式叫作七孔笛,在吹孔与笛孔之间有一孔巾上笛膜,笛子才完全成形了。唐朝吕才,制“尺八”,竖吹,并传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仓院中,珍藏着我国盛唐时期制作的4支横笛,其中有牙和雕石横笛各一支、竹质的两支,它们长短不同,但都开有7个椭圆形音孔。刘系作七星管笛,蒙膜助声,是为笛加膜的第一人。在晋时已有竖笛,吹头加一木头,使气从缝隙中通过,射向两哨孔边陵发音。

(三)羌笛,亦作竖吹,是现今箫的前身。原有四孔,后又由京房(前77-前37 )在后面增加一个可发高音的按孔。在古代,有时竖吹与模吹的两种笛常被混淆,统称为笛,因而辨别起来比较困难。至于后汉马融《长笛赋》中说的“近世双笛从羌起”,究竟应作何解,尚无定论。笛子由于有携带方便、声音清脆、学起来容易等特点,一方面成为唐九部乐、十乐的伴奏乐器,另一方面也构成民乐器中的一个分支。在民间一方面是歌舞的伴奏乐器,另一方面也成为许多不分年龄、身份与民族等人群所喜爱的民歌吹奏乐器,所以说无论是在田园山水间,还是在大漠边塞上,都可以听到唐代悠扬的笛声。可以说笛子就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乐器之一。

二、笛子的演变与发展

据我国目前出土的文献所记,骨笛是在河南舞阳县附近的贾湖出土的。1986年5月第一次发现,至1987年6月又再次发现数批,前后共18支根,所以可以断定发明骨笛和实用骨笛比较普遍的地域应该是河南一带。河南境内居住的最早原始人有南召人和北京人,都是属于旧石器时代的人。

西周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专业的音乐文化,有许多受过严格训练的乐师,进行传授、表演活动,如“大师”、“小师”、“ 瞽矇”、“磐师”、“钟师”、“笙师”等。笙是管乐器名,《诗经》开篇之作《关睢》中写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乐”已经为人们交往中的一种礼仪。

在周代,我国已经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把乐器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其中匏之属包括,笙(大笙)、和(小笙);竹之类包括笛、萧、箎、嬘管等。《诗经》、《小雅·钟鼓》中写到“钟鼓钦钦,鼓瑟鼓琴,笙磐同音”等句,可以说明西周时期演唱歌舞时流行的主要乐器是打击乐器和弦乐器,而不是笛子。在秦汉以前,笛子不叫笛子,称为“篴”。楚国的宋玉在《笛赋》中写过笛这种乐器,但其中所说的是当时南方的笛,究竟是横吹还是竖吹,并不明确。秦汉时期吹管乐器的发展,吹管乐器、笛、笳角等伴随着鼓吹乐器的产生日趋兴盛,鼓吹乐是秦汉时期得名并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音乐形式。鼓吹乐的发展,使纤细软柔的管弦乐器更多地代替了“以钜为美”的钟鼓乐。

秦汉以后,笛子成为竖吹的笛和横吹的笛的统称;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横笛,亦称“横吹”。可见在汉代,西域少数民族已经普遍使用笛子这种乐器。笛子作为鼓吹乐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随着鼓吹乐的功能与音乐地位的提升,其价值不断地得到了实现。

参考文献:

[1]金文达.中国音乐史北京[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3).

[2]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8).

[3]金开城.中国古代乐器[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1).

[4]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

作者简介:

李亚东(1988-),男,甘肃秦安人,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合唱与指挥方向。

上一篇:音乐与舞蹈有效融合的探索 下一篇:浅析笙的演奏技法与表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