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初探

时间:2022-10-01 06:26:07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初探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的孩子与其他国家孩子自理能力

差别的原因提出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关键词】幼儿 自理能力

在中国父母眼里,外国孩子的自理能力总是很强,事实上就是如此。比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父母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孩子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外,还要做一些家务;而中国则有孩子上大学父母陪读的现象。在幼儿园中,一些新入园的幼儿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穿鞋、不会换裤子……孩子在幼儿园里哭,家长则在家里哭。试问家长在家中为何如此担心?试问中国的孩子为何与其他国家孩子相比自理能力的差别如此巨大?其原因在于:严重包办代替;老人过分溺爱;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过分包办代替,使幼儿依赖成性,事事依赖父母,依赖他人,做事缺乏主动性、责任感与自信心,造成幼儿自理能力差、懒惰、独立性差等弊病,对幼儿以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新《纲要》指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其实,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对家长和孩子还有诸多优势:提高自身能力,减轻家长负担;为上幼儿园打好基础,生存于社会;锻炼小肌肉,促进大脑发育。通过学习与实践,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对幼儿的自理能力进行培养:

一、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必须强化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使幼儿摆脱对别人的依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还要强化他们自理的技能与技巧,使幼儿有能力进行自理。

1.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自理意识,巩固幼儿自理的技能技巧。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选择一些有关幼儿自理的内容对幼儿进行集体教学,利用讲故事、做游戏等各种形式,使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而激发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让幼儿共同学习各种自理的技能技巧,使幼儿学会如何自理。

2.一日活动中,随机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很多方面都需要幼儿进行自理,在这些方面遇到问题时,我们可针对当时的情况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或针对个别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寓教于玩、寓教于乐,通过游戏使幼儿自己组织并展开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4.通过区域活动巩固幼儿的自理能力。区域活动是幼儿很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区域活动,我们可以对幼儿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技巧练习。例如:区角“娃娃家”,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练习做简单家务、给小动物喂食、帮娃娃穿衣服等技巧;在“益智区”中投入带有拉锁、扣眼、扣子、按扣、带子的飞盘,练习拉拉锁、系扣、系带;投入小鞋子,练习穿系鞋带等。

5.榜样作用。在幼儿心中默认榜样作用。只要在幼儿面前树立榜样,幼儿会在心中对榜样的行为产生认同,并将榜样的行为内化,进而会用榜样作用来规范自己的意识和行为。

6.鼓励性原则。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及时的对幼儿说上一句 “你真棒”或送给幼儿一个小粘贴,能够使幼儿体验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我服务意识的推动力。

7.激将法。有时,有些孩子会对鼓励置之不理,则可采用激将法,我会对她说:“聪明的小孩一学就会,笨小孩才不会呢?”幼儿也是很要面子的,为了证明自己是个聪明的小孩,会马上行动。

二、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1.家长集体培训,对家长的培训要从两方面进行:(1)改变家长的意识与习惯,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自理的重要性。女儿上幼儿园之前,我一直注重对其自理能力的培养。一次要带她出去玩,我便告诉孩子的奶奶让孩子自己穿鞋子,可是到了出门的时候,女儿并没有要求奶奶帮她穿,奶奶却习惯性的帮女儿穿好了鞋子。其实奶奶也希望孙女自己穿好鞋子,只是当时的情景让奶奶做了习惯上常做的事情。看来,要想孩子自理,首先家长一定要先改变自己的观念与习惯,消除质疑心理,放手让孩子去做。(2)家长学习培养幼儿自理的策略与方法,并运用到家庭教育之中,使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不受挫,开心愉快的学会自理。

2.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利用班级博客把培训的内容公布于博客之上,请没有时间参加培训的家长可以进行自学。家长之中不乏有能力之士,请家长将自己的心得,小妙招拿出来发到博客上,大家可以针对问题,畅所欲言,交流共享,共同提高。

3.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长与教师可以利用博客、QQ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交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不同的性格,商量出相应的对策,采取适当的方法,因材施教,共同监督、引导与培养,做到真正的家园合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的,它需要我们和家长共同努力,循序渐进的对幼儿进行逐步的培养、监督与巩固。相信较强的自理能力会使幼儿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河北省昌黎县幼儿园)

上一篇:合作学习,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语文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