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化疗仍常用,精准治疗在发展

时间:2022-10-01 04:06:47

淋巴瘤:化疗仍常用,精准治疗在发展

同大部分肿瘤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不同,淋巴瘤也可以发生于年纪较轻的患者中。青年演员徐婷患淋巴瘤后,因担心化疗副作用,转而寻求“中医治疗”。那么,化疗在治疗淋巴瘤中起什么作用?其副作用真有那么可怕吗?

化疗:治疗淋巴瘤常用方式

淋巴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包含有几十种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类型也可以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案和预后。概括来说,淋巴瘤可以分为惰性、侵袭性和高度侵袭性3种类型,通俗来说,就是肿瘤恶性程度的低度、中度和高度。由于病理类型不同,淋巴瘤的治疗方案也有所区别。与其他肿瘤类型不同,淋巴瘤是全身性肿瘤,故手术往往不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鉴于淋巴瘤是对化疗高度敏感的肿瘤,因此,化疗往往是治疗淋巴瘤的常用方式。目前,很多侵袭性和高度侵袭性淋巴瘤,通过化疗可以获得治愈;即便是那些不可治愈的惰性淋巴瘤,也可以通过化疗控制肿瘤生长,从而达到长期生存的目的。

由于淋巴瘤分类非常复杂,有一部惰性淋巴瘤也可以采用非化疗的治疗手段,比如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可以采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局限的惰性淋巴瘤可以采用局部放疗;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同时肿瘤生长缓慢的惰性淋巴瘤,可以先采用等待观察的方法,直至淋巴瘤发生进展或有不适症状时再治疗。可见,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是多样的,需要综合分析淋巴瘤患者的类型、年龄、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多种因素,再加以确定。

防副作用:应对方法很多

由于一些影视作品和媒体的错误宣传,人们对于化疗具有普遍的恐惧心理,认为接受化疗的患者“生不如死”,甚至出现“患者没有死于肿瘤,却被化疗“打”死了”等错误观念。诚然,化疗药物具有一定副作用,常见的包括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乏力或短暂的免疫功能低下等,但大部分患者还是可以承受的。在临床上,淋巴瘤的化疗采用间歇性方案,即做完化疗后通常有3~4周的间歇期,如此,化疗药物的毒性会逐渐消除,从而可以让机体功能得以在下一个化疗周期前恢复。也就是说,化疗药物导致的副作用是急性的和可逆的,在化疗结束后一段时间能够基本恢复。再加上,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化疗药物与以前相比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很多化疗药物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故很多淋巴瘤的化疗方案已经可以达到让患者不脱发或者白细胞不明显降低的效果。

此外,针对化疗副作用的辅助药物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例如,针对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反应,目前临床上已经有针对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药物,只要预防性应用,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发生呕吐或严重性呕吐;针对化疗导致的白细胞下降,除了传统的短效升白药物外,目前临床上出现了一种长效升白药物,一次注射,可以发挥10天的升白效果。许多患者在接受化疗后使用这一药物,可以在化疗全程中不出现白细胞降低副作用。

精准治疗:让副作用更低

在临床上,一些患者拒绝化疗的另一个理由是“化疗是好的细胞和坏的细胞一起杀”。的确,化疗药物对于人体细胞的杀伤作用没有选择性,但是,它对生长旺盛的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远大于正常细胞。为了追求更加精准的抗淋巴瘤治疗,除化疗药物外,临床上还涌现了许多靶向药物。靶向药物对于肿瘤的杀伤远远高于正常细胞,因此,其副作用远低于化疗药物。例如,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针对B细胞淋巴瘤的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不但可以单独用于惰性淋巴瘤,还可以联合化疗药物,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此外,目前临床上还有许多针对淋巴瘤的靶向药物正处于研究阶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更多淋巴瘤的方案会被非化疗方案所代替,从而保证患者治疗期间维持良好的生理功能。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和研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淋巴瘤也不例外,目前已经有一种药物批准用于复发或难治的霍奇金淋巴瘤。免疫治疗是通过某些特定的药物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来发挥杀伤肿瘤的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通俗来说,好比人体对于感冒病毒的清除,这一方法无疑是最具有针对性,并且是高效、低毒的。

得了淋巴瘤是不幸的,但患者一定需要抱着积极地态度去面对它。化疗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但通过制订良好的方案和辅助用药,绝大部分患者是可以安然度过化疗期的,而未来包括靶向和免疫治疗在内的新手段,均有望使淋巴瘤的治疗达到个体化和低毒化。因此,一旦确诊为淋巴瘤,患者需要去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并寻求专业化的治疗方案。总体而言,淋巴瘤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大部分的恶性肿瘤。

上一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与改革方法 下一篇:小小取环术 也有曲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