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总承包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01 03:17:09

工程总承包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研究

摘 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工程总承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高市场份额占有率,需要有一套系统成熟的理论来支持其国际化发展。国际工程市场进入模式有哪些以及如何选择适合工程总承包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市场进入模式,是企业国际化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梳理总结了十三种国际市场进入模式,详细阐述了每种模式的情况,分析了不同市场进入模式的内在特性及影响模式选择的因素。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企业国际化 市场进入模式 内在特性

1、引言

目前中国越来越多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已不满足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纷纷进军国际工程市场。工程总承包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急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国际工程市场的进入模式有哪些;二是如何选择适合工程总承包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市场进入模式。

2、工程总承包企业国际化的市场进入模式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有四种:出口模式、契约模式、投资模式和战略联盟模式,这些是大多数通用行业的市场进入模式,不能将这些模式进行简单的套取来获得工程总承包企业进入国际工程市场的模式,需要结合工程行业自身的特点,来建立适合工程总承包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市场进入模式。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总结,得出工程总承包企业进入国际工程市场的基本的模式有十三种,分别是BOT项目、独资项目、合资项目、项目联合体、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分公司、办事处、战略联盟、许可经营、目标国、援建项目、项目换资源。

2.1 BOT项目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通常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BOT 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

2.2 独资项目

独资项目是指企业不依靠外部的资金来承接项目,独自承担项目的全部风险和所有利润。这种模式并没有考虑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在有项目的时候就进入目标国承建项目,在项目完成后就退出该国。

2.3 合资项目

合资项目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通过合资的形式来承接国际工程项目。由于一些项目需要带资承包的,一家公司无力提供全部的资金,需要与另外的一家或几家公司合资来完成该项目,这样就形成了以合资的方式进入国际工程市场的模式。

2.4 项目联合体

项目联合体是在国际工程国际分工越来越明确的趋势下形成的一种合作模式。工程业发展迅速,一些项目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一家工程企业只能承接项目中的一个部分,为了取得工程的中标,会与别的工程企业组成项目联合体来投标。

2.5 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企业建立一个共同拥有的独立企业进行投资和经营,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

2.6 独资企业

独资企业就是通过在目标国新建一个独立的公司来进行投资与运营,企业独资承担所有承接项目的全部风险和收益。

2.7 分公司

分公司是总公司为了国际化的发展,在目标国设置分支机构。分公司不同于独资企业,它在业务、资金、人事等方面受本公司的管辖而不具有法人资格。

2.8 办事处

办事处是非独立核算的非法人机构,不可以有购销的行为,不用交税和报税,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资源承诺度比较低。

2.9 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就是一家或是两家以上的工程企业或是跨国公司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项目合作、同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

2.10 许可经营

许可经营是许可证持有的企业将将企业的注册商标、专利、技术等有限的授权给目标国的企业使用,获取被许可方相应费用。

2.11 目标国

目标国商是为国际工程企业提供目标国的法律、经济、政治、社会和金融方面的信息,使工程总承包企业能够迅速准确的了解目标国的市场信息。

2.12 援建项目

援建项目是工程企业为目标国无偿或部分无偿的建设铁路、公路、港口、机场设施等基础设施,或者为目标国提供无偿的技术支持。

2.13 项目换资源

项目换资源的目标国是一些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工程总承包企业通过为这些国家的政府或是企业建设项目来获取自然资源。

3、不同市场进入模式的内在特性及影响模式选择的因素

之所以对应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 公司会选择不同的市场进入模式, 是因为不同的进入模式具有不同的内在特性, 能适合公司对特定环境的需要[1]。Hill,Hwang和Kim[2]将市场进入模式的特性分为三种:控制、资源承诺和传播风险。控制是指操纵企业资源, 进行运营和战略决策的权力[3],工程企业在进入目标国承接工程时,采用的进入模式不同,那么对企业资源的控制程度也是不同的,企业的技术资源和资产资源是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以企业必须在进入目标国市场之后依然保持对企业资源的控制权。资源承诺是指专用资产如果用于其它用途就会不可避免会丧失一定价值的特性[3],资源承诺度高的模式,在退出目标国时,付出的成本比资源承诺度低的模式高。传播风险是指企业在进入外国市场时, 比较优势被该国企业不正当利用的危险,由于企业与外国企业竞争时必须依赖技术、营销或管理方面的一定优势, 在企业进入外国市场时, 就会面临传播风险[1]。本文对上述十三种进入模式内在特性的总结为表1。

表1 不同市场进入模式的内在特性

在选择市场进入模式不仅仅要考虑模式本身的内在特性,还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因素,张一弛、欧怡[1]总结获得了较完整的市场进入模式选择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其中外部影响因素为目标国家的市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及企业所在母国的市场、政策、生产等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公司战略、国际经营经营、自身资源、所处行业及产品的知识价值、隐含性、适应性等因素。

工程总承包企业在进行国际化发展时,须选择合适的市场进入模式,在深刻了解每种模式的内在特性的条件下,综合考虑影响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各种因素,选择出最合适的市场进入模式,为国际化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一驰,欧怡.企业国际化的市场进入模式研究述评[J].经济科学,2001(4):13-14.

[2] Hill, C., Hwang , P. and Kim, W. ( 1990) . An elcetic theory of the choice of international entry mod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1:117- 128.

[3] Kim, W. And Hwang, P. (1992) .Global strategy and Multinationals' entry mode choice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First Quarter :29- 54.

作者简介:彭素荣(1986-),女,湖北黄冈人,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09级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电子档案管理探讨 下一篇:浅议城镇化建设之生态风险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