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收藏家的老师不是好老板

时间:2022-10-01 03:04:04

不想当收藏家的老师不是好老板

――专访北京维旺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韩颖

偶尔我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从心里比较怵头采访很高端的人物。在我看来,我宁愿和一些小人物去聊聊他们的经历,更有生活、更有故事。当然这一切态度,在与北京维旺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韩颖促膝长谈的那个下午之后哨然改变……

你的故事 我的答案

当我在一个充满复古精神的办公室内坐定之后,虽然在这方面不懂,但直觉告诉我房间里的陈设,以及手边配套的木椅和茶几都是在办公室主人的精心设计下的考究玩意儿。

茶几上的iPad反倒和房间古旧精致的陈设格局形成了现代感的对比。

韩总的健谈是预料之中意料之外的,在采访起始,当我看到他并没有像其他采访的人一样,手头放着秘书提前准备好的“答记者问”,好奇心油然而起,我告诉他采访咱可不一定按照套路出牌,不一定咱们聊到哪儿就跑偏了之前的采访提纲上的问题了。他的回答倒也相当干脆:“什么都说,什么内容都有,咱们聊天更有意思。”嗯,眼前这个第一次见面的人,立马熟络成了朋友。如果这时谁再认为没有写好的问答稿,就代表没有认真进行准备可就大锚特锚了。

眼前侃侃其谈的韩颖是实实在在将采访的答案成竹在胸了,我们从他当初毅然丢下中国网通的金饭碗,聊到觉醒来直飞陕西西安享用

碗地道的羊肉泡馍,从太平洋海底的光纤,聊到我们现在人人手中离不开的智能手机,我们的话题始终在很轻松的状态下,围绕着他的积极乐观的工作、生活及人生态度。

韩颖:给动感和性感的两个你,和小时候看的那本不太一样啦。

BM:对。它现在跟以前的那个感觉不太一样了,过去的时候《体育博览》应该是那种比赛啊、甲A啊、NBA啊……现在我们做的是一本以体育为话题的性感男人刊物。

韩颖:我其实说起来算不上是个体育迷,偶尔也会看,我喜欢女排,上大学之前正好是中国女排得冠军的时候,全国人民都对女排充满热情,那时候总是热血沸腾的,现在多数时间会看看网球、高尔夫。

BM:是没有时间关注了吧。网通,现在看绝对是个金饭碗,当时为什么从一个那么高的位置突然间选择离开?

韩颖:这是挺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没有个具体的事情让我离开岗位,可能更多的是我想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国企可以给人个很好的尊重和平台,但是我追求的是种天马行空式的生活,不要那么多约束,想要种自由和更多的创造。我对电信业务非常熟悉,甚至是个末端的电话机房,比如说这个楼宇模块服务,我怎么为楼宇提供通讯服务?有线的、无线的、宽带的、窄带的、长途的、市话的。其实从职业的角度来讲,离开运营商是很舍不得的,我喜欢这份事业,但是我更想去完成自己的理想。

BN:从网通出来一直到VIVA诞生,这段时间您在做什么?

韩颖:2006年出来有将近年的时间在休息,一下子轻松了很多,你知道我出来以后我第个礼拜做什么吗?我打了一礼拜高尔夫球,就这个季节,天天去打,因为过去你总感觉到有人管,有约束,而那个时候是自己想打,为了自己打。工作的第一个想的就是电信业务,我们最早的产品是在做通话,就是让手机打长途电话更便宜,到2008年我们开始转型,做手机媒体业务。那时候的市场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记得在2008年的时候我在艾瑞的市场大会上做了一次演讲,我说2009年将被定为中国无线宽带元年,后来很多媒体就引用我这句话。

BM:从通话到杂志,怎么会有一个那么大的跳跃?

韩颖:确实是个很大的转变,咱们就从客户端开始说,因为在2007-2008年的时候,人们对手机的技术有个讨论:究竟WAP是未来,还是客户端是未来,当时WAP门户都认为未来是WAP的天下,而事实证明绝非如此,手机输入网址并不方便而且交互性差,而客户端要方便许多,而且客户的忠诚度很高,开始我就说,客户端是未来,直到苹果成功,这个争论总算有了定论。我既然能做一个电话的客户端,就什么客户端都可以做,那个时候我有一个很好的点子,就是在手机上看杂志,看视频,我觉得这个将来很有前途,所以就开始研发,那时候在手机上看图片是个很炫的技术,能看视频,简直觉得好的不得了。

我怀旧 也在创新

作为一个高科技的互联网公司的老总,你一定想象不到韩颖是一个对古老东西很热衷的收藏爱好者。这听起来很矛盾,逻辑解释起来也并不难。人们对新鲜事物的产生的追求也使得对过往事物更加怀念。韩颖笑着说他自己也没想明白为什么偏偏对两个极端的事物这么感兴趣。

事实上韩颖和他的VIVA也在面临一个科技与传统的碰撞,或者干脆说是科技对传统的一种挑战。

当科技从某种意义上取代传统事物的时候,传统事物也将按照事物发展的般规律以另外的种形式继续存在,比如互联网行业在逐渐侵蚀的传统媒介,而古旧的收音机里传来的旋律依然是韩颖的挚爱。与其说这是种矛盾,更应该算是一种融合。传统的和现代的融合。

BM:VIVA马上要进入图书的领域,杂志和书籍本身就是一种古老的媒介形式,它们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并没有消失,对于传统媒介,VIVA它的优势在哪儿?

韩颖:书、报、刊三种传统的出版形式,报纸是频率是最快的,但不会很深入,而杂志是可以把一类用户集合起来,内容会比较深入,图书专门讲故事或者专业的东西,可以长期保存,三种不同形态,一个比一个深入。但是有没有一种更方便更廉价的阅读方式,随时随地都能看呢,那就是数字媒体,信息获取更便捷更快速这是人们对数字媒体的种需求。

数字媒体有更大的交互性,对于数据的精确分析这是传统媒体做不到的,我甚至可以知道你杂志中的一篇文章有多少人看了,而你们只能统计出一期的发行量。但也不是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就完全是竞争的关系,我觉得两种媒体会长期并行一段时间,一个份额逐渐减少,一个慢慢增加,直到前者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BM:从媒体回到您自己,会不会有一件事情您每天都会做?

韩颖:一定要看VIVA(大笑)。只要有“新媒体”这仨字,我都一定会认真看。我最关心的是有什么新产品又出现了,有什么软件又改善了,这是我每天必须做的事儿。生活方面就更多了,我最喜欢去古玩城,真有时间的话就去潘家园转一天,我现在都觉得挺奢侈的,没有那么多自己的私人时间了。像我这种人去了就肯定买东西,肯定能找到好东西,我喜欢收藏。还喜欢看家具,收藏钟表,收音机。我十一买了一台立式收音机,老式的,四十年代的。又买了一台六十年代的,台式的老收音机。每天早晨我就把它打开,收音机都是电子管的,不跟咱们现在晶体管的一样。它得烧会儿,机器烧热了才出声,也不准,得慢慢调,还得微调。这种感觉特别好,就好像回到了过去的时光,有一种我小的时候的记忆。

BM,新媒体和老物件?这个交叉很遥远。韩颖:对,特别遥远,我自己也没整明白,就是喜欢这两头的东西。就跟我吃饭的时候似的,我最讨厌菜和肉炒一起,吃肉就是吃肉,吃菜就是吃菜,这盘都是菜,那盘都是肉。其实人个体差别是最大的,但人类是没有差别的,但你要从思想差别,人文差别,嗜好差别等等细微的差别去思考,人的个体性非常强,所以这是我要做个体化的东西的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力。BM,作为一个旅行达人,在您看来什么才是对于旅行最重要的?韩颖:我觉得最兴奋的是去哪儿和跟谁。我举个例子,江西婺源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虽然还没有去过,但我知道那里在每年三四月份的时候油菜花开,漫山遍野,全都是金黄黄的,灿烂的一片,我觉得那个景色就是吸引你的。但是有了这种景致,接下来就要去考虑和谁一起去,和亲人还是朋友的感觉肯定又不一样了。人文的景观对我的吸引力很大,还有就是饮食,比如我特想吃羊肉泡馍,我就会今天早晨起来就坐飞机奔西安了,吃一碗正宗羊肉泡馍,就回来了,这也是一种驱动。其实旅游是一种见识,见和识,有见才有识,见多了,就识广了。

BM:坐飞机就为了一碗泡馍,这是一种冲动吗?

韩颖:我觉得不能说是冲动,而是一种情怀,一种生活理想。就好比在工作上我突然想到的一个点子或是一个功能,我就会去实现,就像乔布斯说的,“生活在人文与科技的交叉点”。比起国外的文化创意产业,我们现在还差很多,关键是眼力,中国将来一定会成为大国,经济的繁荣,要有文化做依托。

BM:对于《体育博览》,您现在的合作伙伴您怎么看?

韩颖:《体育博览》在我们这里是最有文化、最有人文精神的体育杂志。我看了几期,还蛮喜欢的。因为我不是特别喜欢体育,更喜欢人文的东西,但我看你们杂志我还是感觉蛮好的,不是说光传播体育的东西。我觉得体育类杂志将来在新媒体的时代也会有一些变化,会融入不同的人对体育的需求,还有体育精神,体育文化,这点很重要。

后记:采访韩总不像是采访一个企业家,而更像是和自己的老师聊天,从他说自己调试收音机时的眼神中我看到了祥和和对生活的爱,而说起坐飞机吃泡馍时候,又是那么的兴奋和澎湃,这也可能和他早年教书有关,在他的班里走出了学校的第个大学生。他提及自己的产品并不多,而是在强调眼界、情怀和理想,想想也是,真正的大家所修炼的正是自己的修为而不在乎手中的武器,企业家最终在做的也正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至于形式已经无关计较。

走出办公室,看着手中的手机和杂志,感叹科技的迅猛发展同时对杂志的未来隐隐有一丝忧虑,但转瞬这种忧虑忽然开朗,如同韩颖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又何必担心形式的东西呢,做好自己才是关键所在。

上一篇:充电 第12期 下一篇:梦醒时分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