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作业评价

时间:2022-10-01 02:56:06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作业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式和方法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某一事物的评价,能够充分影响人的心理机能的发挥。如何充分利用心理健康因素,通过作业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语文学科不可回避的问题。语文作业的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文作业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作业评价。

一、让评价成为语文作业中学生发展的导向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要体现发展性评价的理念,重视学生作业的过程,随时关注学生作业发展的情况,收集有价值的资料,通过资料的分析,形成对学生作业发展变化的认识。这样针对学生作业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作业或进行激励性评价,或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学生作业的自主性和目的性。

1.教师的评价要有导向性

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是随便的肯定与否定、表扬与批评,应该提出学生继续努力改进或发展的方向,于优点处进一步激发潜力,于不足处进一步激发信心。例如:在学习《雷雨》一文后,让学生课外阅读《雷雨》全剧,查找资料,准备辩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正的感情”这一问题。在具体辩论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表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见解,然后评价点评,重点指出解读文本要有探究的意识和精神。使学生明白文本的理解可以是多有缘模关键是要有探究的意识和精神。

2.教师的评价要有适时性

为能使作业评价产生最佳效果,作业的评价要有适时性。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会一时思维陷于某种障碍或困境,这时教师应适时的对于学生点拨,让其茅塞顿开,或者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忽然闪烁某种思想的火花,教师及时发现这种闪光点,进行鼓励性引导性评价,把这种火花,这种闪光点转化为学习的成果,并且帮助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帮助学生对于多样化思维进行建立,这样的适时评价以及引导,会让学生或有成功的成就感,或有进步的喜悦感,从而加强了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

3.教师的评价要注重过程

对学生的作业评价要注重作业的全过程,不能只重视作业结果的呈现,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不仅对于学生的作业成果进行检查,也对于学生期间的努力进行结合,从而全方位的对于学生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于学生的激励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兴趣之所在。教师不仅要作学生作业的设计者,更要成为学生作业的观察者与参与者。教师应在对于学生作业进行评判的过程中随时做出引导性评价或鼓励性评价或总结性评价,来对于学生进行激励,并且教师应善于在观察中发现学生是否积极向上,是否有合作精神,并通过课堂中的一些手段来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建立,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对于一些需要合作的课下作业进行布置,在对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文章进行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分小组对于文章进行分段,并将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自行在组内对于人物进行分配,从而通过这一过程加强对于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合作精神。并且还应不断通过对于作业的布置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条理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能力在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也在不断提高中完成作业,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来,进一步调动作业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成为了教与学的主体,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就更应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重视。学生是作业的主体,同样作业评价也要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来,从而确立起学生在作业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作业、学生相互评价作业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点拨评价,起到引领、导向的作用,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解剖,发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优点,正视不足,发扬优点。比如我们往往发现老师在看完作业后,写上意见中肯或情真意切的评语,以帮助学生或激励学生,可大多数学生一看了之,不去深究其中的含义,或置之不理。分析其中的原因,不是教师的评语不准确,也不是教师的评语没有价值,而是没有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学生不能将评语转化到学习行为当中去。如果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实际,反过来对教师的评语也进行回馈式评价,可以把评语变成二次学习或变成作业的进一步延伸,肯定会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作业效果。这一做法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老师评语的重视程度以及参与性,也能够加强在回馈式评价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再比如我们对不同类型的作业,如实践性作业、合作类作业等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有成果的展示成果,同学们互相评说,有体会和体验的开小组交流会,讨论作业心得等等,这些都会极大的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学生互评能够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得以增多,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并且不仅能够将自身的想法传达给他人,也能够通过他人的评价来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实现学生自身的完善。

三、对学生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分类评价

传统教学模式中,作业设计统一样式和内容,好中差一个样,不利于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会激发调动摘桃子的兴趣和动力。作业的设计和评价也是同样的道理,为能调动全体学生的作业积极性,作业设计要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作业需要分层设计、分类评价,让各类学生都有积极进取的要求,使各类学生都通过作业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

一般分层设计是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基本作业,就是必须完成的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第二层:选择作业,将题目做些变化,学生各取所需,根据好中差的实际选作;第三层:超额作业,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不作硬性规定,鼓励有余力的学生量力去完成。这样教师就可以结合着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因材施教,从而采取不同的标准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评判,以达到学生能力范围内的最大限度进步。在作业评价时不按一个标准去评价。对差生,做对基本作业,就算合格;做对选择作业,就算优秀,做对超额作业,倍加附加分。对中等生,做对超额作业,就算优秀。对中差生,作业做错,可以暂不评价,让他们真正搞懂后,再评价。对优生的作业也分类评价,让优生之间比作业的速度,比昨夜的准确性,比作业的思维质量,使优生形成了竞争的氛围,让他们永不满足于现状。并且这一做法可以实现各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够受到表扬,从而树立起语文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加强对于语文科目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今后语文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完成效率。

总之,我们最大限度的运用心理效应,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作业评价中,通过作业过程中教师适时的导向性评价,通过学生自主性的主体参与作业评价,通过分层分类的不同要求与不同标准的作业评价,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天天向上的学习机会,充分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在作业发展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使得语文教学的综合质量最大程度的进行提升。

作者简介:

殷永强(1971.09~),男,汉族,甘肃白银市人,中学高级教师,任教学科:语文;单位:甘肃会宁县第五中学。

上一篇:浅谈高中数学易错题的成因和策略 下一篇:探究信息技术环境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