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激活课堂

时间:2022-10-01 02:47:24

巧设情境,激活课堂

摘 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呢?课堂效果的改变,完全取决于教师。过去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在课堂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及时调整课堂的氛围。

关键词:思想品德;巧设情境;小组竞赛;积极性

思想品德课起着引领学生思想,塑造学生道德,确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作用,但是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比较强,若照本宣科,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呢?这个课堂效果的改变,完全取决于教师。过去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在课堂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及时调整课堂的氛围。

初一有一框《创建新集体》,当我面对着初一新生讲解时,他们都还比较腼腆,回答问题几乎没有人举手。当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你们心目中的优秀集体是什么样的?”教室一片沉默,我鼓励学生:“大家不要怕,怎么想就怎么说,只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还是一片沉默,我心里想,今年的学生怎么这么不积极呀!不过我不敢表露出失望的情绪。脑海中忽然闪出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有些偏激,但也是很有道理的。突然,一种想法窜进脑海:“为何不让他们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回答呢?小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有集体荣誉感。”我马上宣布:“现在按照大家坐的位置,一共三块,就分成三组,咱们比一比,看哪一个组在黑板上写的有关期望的集体的好词多。”我话音刚落,立刻有不少学生冲上讲台,抢了粉笔写起来,我及时地维持好秩序,并表扬上台的学生。学生的表情轻松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下面的教学任务完成得相当顺利,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初三有一课《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课的处理也是有难度的,对传统文化说得过多,就不好收场;说得较少,达不到效果。我在导入时,有了一种新想法:“同学们,很多人喜欢把灿烂的中华文化比喻成文化长河,而老师却喜欢把我们中华文化比喻成一颗从古长到今的常青树。”我马上画出一棵树的简笔画,“在这棵树上曾经结出丰硕的果实,你们能把这棵树上的果实挂上吗?比如,一项发明、一部名著、一个名人等。”我刚说完,这些初三的大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冲上讲台,在树枝上填满了各种能代表中华文化的“果实”。谁说初三的学生不积极呢?看来还在于教师的设计,我直接把要解决的问题列在“树根”部分,引导学生来解决,学生比较轻松地完成了任务,我只对“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中”这句难理解的话作了解释,其他的完全由学生突破了。

常听教师抱怨学生笨,课堂上死气沉沉。看来问题还是出在我们教师身上,如果我们教师课前多一些思考,课上多一些变通,那么,我相信思想品德课堂也会充满生机的!

上一篇:如何改变学生抵触体育课训练的现象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