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和接电话

时间:2022-10-01 02:29:19

打电话和接电话

2013年1月1日,公安部了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其中有一项关于行车过程中接打电话的规定:“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扣2分。”

1月1日下午3点,央视记者来到天津最繁华路段之一的南京路采访,在两个多小时的拍摄过程中,一共有7名司机出现了驾车时接打电话的行为。下面是记者跟其中一位司机的对话:

记者:师傅,你知道,按照新的规定的话,现在开车接打电话是不允许的吗?

司机:知道知道。

记者:那怎么还打呢?

司机:这是接电话,不是打电话。

记者:那你接打电话不是一样吗?

司机:下回注意,下回注意。

司机在说“这是接电话,不是打电话”时,将“接”说得既重又长,显然是在强调;而且这个带有方音的“接”,听上去是低降调,网民转写成“介”。 此新闻一播出,网上就对这位天津司机的娱乐精神大加赞赏。 那么,“接电话”算不算“打电话”呢?仔细想来,似乎又算又不算。 看新交规的规定“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显然是将这两个动作区分开来的。因此,无论这个司机是“接电话”还是“打电话”,都要扣分。

然而,记者在采访时说“打电话”,似乎既包括“接电话”又包括“(拨)打电话”。司机当然知道记者的意思,否则就不会有后面的“下回注意”了。如果司机采取“合作原则”的话,就应该从这个语义关系出发来回答问题。然而,司机并不“合作”,而是明知故犯地采取了积极区分的差别化策略。该新闻的效应由此喷发。

其实,司机的话也并非没有根据,甚至还可以得到权威工具书的支持。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虽未给“打电话”立词目,但在“打”字头第13个义项下作为用例出现了:“放射;发出:~雷|~炮|~信号|一电话。”《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10年)也未立“打电话”词目,在“打”字头第2个义项下的第9个分项作为用例出现了:“通过一定的装置发射或使发出:~枪|~电话。”显然,这两部词典的释义,似乎都将“接电话”排除在“打电话”之外的。如果天津司机拿出这两本词典指给记者看,想必会使记者得出真的“不是一样”的结论来。 这种区分也是有现实基础的。如某人打来电话,妈妈让孩子去“接”电话,而不是去“打”电话。只有在不需要区分、无法区分两者的场合,才能用“打电话”笼统地指拨打、接听电话中的任何一种行为。

由此可见,语言交际有一定的弹性,而这种弹性又有一定的区别度的制约。具体到词义来说,每个词的词义实际上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不同词的词义空间并非是完全分割的,而是有分割也有交叠。语言交际有时需要精确化,有时也可以模糊化,两者都能达到准确到位的表达效果。交际的弹性就来自词义空间关系的复杂性和使用策略的灵活性。这就使交际既能自然流畅,又能产生特定的修辞效果和语用效应。

上一篇:小学“体验作文”教学法探索 下一篇:使课堂成为师生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