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形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时间:2022-10-01 02:16:22

[关键词]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凹形针刀;闭合性手术

[中图分类号]R686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c)-119-01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弹拨指”、“弹响指”和“扳机指”,好发于拇指、中指和环指,多发于掌骨头相对应的屈指肌腱鞘的起始处。该病是由于手指伸屈频繁使屈指浅、深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致肌腱与腱鞘受损,出现炎症改变(非指化脓性炎症所致)。由于膨大的肌腱被狭窄的腱鞘嵌顿,手指伸屈活动时,肌腱上的硬结挤过狭窄处时发出“嘎嘣”的声音而得名。该病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后期用针灸、理疗和局部封闭等治疗效果均不满意,严重者需外科手术治疗。根据闭合性手术的理论,按照外科手术的治疗机理,本人采用小针刀治疗75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5例男14例,女61例,平均年龄58岁,以50-60岁发病率最高;病程15 d-6年;拇指51例,中指、环指24例;单发占80%,其他占20%。

1.2 临床表现

发病缓慢,起始于晨起患指发僵、酸楚不适,手指活动欠灵活,经刷牙、洗脸等活动后,症状消失。继后晨起醒来,手指伸屈不畅,并时或出现嵌顿弹响声,患指疼痛因炎症程度不同而轻重不等。活动或温水浸泡后,弹响声消除,有些患者需活动1-2 h后症状逐渐消失。再继续发展,晨起后,患指疼痛闭锁,常诉疼痛在指间关节,而不在掌指关节。有些患者或只诉手背面疼痛不适,活动后手指疼痛减轻,逐渐解锁,但手指终日屈伸活动均有弹响声;有些患者手指屈曲后不能自行伸直,需另一手协助方能完成动作。严重者,手指疼痛剧烈,手指屈伸动作明显受限,甚至被“固定”在伸直位。被动屈伸患指疼痛如锥,弹响显著。由于平时手指活动少,手指淋巴回流障碍而显得肿胀。

1.3 治疗方法

症状较轻、肌腱硬结较小的患者,可在压痛处封闭治疗,注意将药液注入腱鞘内,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疗效不佳或短期内复发者及疼痛较重、功能受限明显者,宜采用针刀松解治疗。

采用汉章凹形针刀推割法[1]:在压痛硬结处远端0.5 cm处定点,碘伏严格消毒整个患手后,铺无菌洞巾,术者戴无菌手套,用利多卡因2 ml+曲安奈德10 mg在标记处打一皮丘,剩余药液推入腱鞘内。2 min后,用凹形针刀尖垂直刺入皮下,使针体倾斜45°,用凹形针刀沿肌腱方向慢慢向近心端推割,此时,可听到推割增厚腱鞘的“嘎嘎”声,重复1-2次,推割约1.5-2 cm,若彻底切割完成后,弹响消失,伸屈正常。针刀从原刺入孔退出,加压包扎。术后指压针孔5 min,一般1次即愈。术后3 d勿沾水,口服消炎药3 d。

1.4 疗效标准

治愈:手指伸屈完全正常,患指无疼痛不适;显效:手指伸屈功能恢复正常,晨起时或手指活动过多时有轻微的疼痛不适;有效:症状减轻,但仍偶有绞锁或弹响现象;无效:手指伸屈功能无改善,伴有活动时疼痛。

2 结果

经1次治疗痊愈68人,好转7例,好转7例经2次治疗后均痊愈,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常见原因为慢性损伤,由于损伤或发炎后引起腱鞘狭窄,特别是在手指近端的屈肌腱环形部或骨纤维管的起始处有一局限性增厚,或肌腱本身水肿增厚,在屈肌腱发生小的纤维性结节,阻碍肌腱的滑动,如要强行通过则出现弹响、绞锁和疼痛[2]。早期的病变以无菌性炎症为主,疼痛为主要症状,封闭治疗加适当制动多可治愈[3]。如病情反复发作,局部病变以增厚和狭窄为主,临床表现也以绞锁或弹响为主,此时封闭治疗的效果多不理想。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采用小针刀治疗,针刀是采用闭合性手术打开屈肌腱环形部或骨纤维管,使肌腱顺利通过。效果好,损伤小,基本无复发,安全、简单,患者更易接受,值得推广。根据笔者多年经验,在无菌性炎症期就采用针刀治疗,效果更佳,减少以后复发几率。

[参考文献]

[1]柳百智.针刀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18.

[2]郭世跋.临床骨科解剖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8.590.

[3]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68.

(收稿日期:2007-03-0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双头中空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体会 下一篇:自拟溃疡散配合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