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设计初探

时间:2022-10-01 01:59:03

“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设计初探

摘 要: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是高职校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借鉴和吸收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先进教育思想,将其融入到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以学生为本位,指导该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并进行教学设计初探。

关键词:教是为了不教;园林计算机;教学设计

一、“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教是为了不教”,这个论断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的,这一思想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又吸收了外国先进的教育理论。叶圣陶在他的《自力二十二韵》中对“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论断作了详细阐释:

首先,“不需要教”既是教的“出发点”,又是教的“落脚点”;不需要教,既是教的“动机”,又是教的“目的”。决不能单纯把“不需要教”理解为“教”的“目的”。只有有了“不需要教”的出发点与动机,才能运用科学的先进的手段,才能“启发”与“诱导”学生动脑筋,自求得之。其次,“教”是达到“不需要教”的手段。学生是一个个生命体,他们具备了自身生长的可能性,“教”就是教师为学生创造适合成长的条件,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里自身生长发育。

这一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跟进现代育人观。观念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现代思想和育人观促进创新教育模式生成。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重新认识学生,在人格、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重新定义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谋求新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平衡点。

2.改变备课方式。传统的备课方式不适合新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改变方式。在备课之前要认真熟悉好教材,备课方案要符合教学要求,特别注意的是要想办法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增强了,课堂学习氛围也会变得活跃不沉闷,会使学生们愿意去探索和尝试。教师备课要充分,每节课提前准备好上课要用的资料、素材、道具等。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教授的知识以“鱼”的方式传达到学生那里,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而在现代教学模式中,更倾向于授人以渔,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当一个 “引路人”。在教授学生新知识的前提下,更要传授如何学习,如何学好,让学生主动学习,如此良性循环,必有良效。

二、课程教学目标

面向社会,培养从生产建设到服务管理等一线需要的技术高、素质高的专门园林人才,是我校园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利用AutoCAD、Sktchup和Photoshop三个软件绘制各类园林图纸,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具备职业核心能力,并能进行施工图、效果图的制作。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印发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将“教是为了不教”引入职业教育课程,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它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并在职业教育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教是为了不教”,必须做到与时进,不断充实,不断完善,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设计初探

笔者选择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中Photoshop的知识点,以“来溪苑效果图制作――图层蒙版”为例进行了“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设计初探。

1.课前进行预习,提高预习效果

在教学实施前,从人力、信息、物质三方面对教学资源进行了适当的整合。教师主要准备学习网站、多媒体课件、工作任务书和评价表等。学生依据能力差距进行合理分组,每个小组设立一名小组长,负责组内协调和任务指导。

在分组学习基础上教师下发《课前预习任务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准备:

(1)自主预习课本理论知识;

(2)登录学习网站,熟悉实训任务,分析操作要点;

(3)立足教材,借助网络,分小组对来溪苑实地踏勘,收集有关资料,内容包括:进一步确定来溪苑的服务对象,明确绿地性质;了解绿地周围环境,主要道路;了解绿地内现有的植物、园路、建筑、水体等;了解绿地内植物配置情况。

课前预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学生了解课堂任务,把握学习主干。其中个别小组还将以前学过的知识融合起来,初步进行了规划设计制作。

2.课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本次课共四课时,教学环节部分设计如下下七个环节:情境导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作品展示、归纳总结、过程评价、拓展延伸。

(1)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展示了几张效果图,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辅助园林效果图制作优点所在。同时创设一个情境:学校来溪苑是师生的休闲活动场所,目前准备对其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如果安排你来完成本次效果图制作,你能完成吗?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自然而然引出本节课任务:来溪苑效果图制作。

(2)环节二:任务分析。首先,教师讲解效果图制作的思路和步骤,并以完成效果图制作为载体,将任务进一步分解。接着,教师下发了学生学习材料和工作任务书,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工作目标和要求。

(3)环节三:任务实施。

任务1:处理天、地、水的关系。通过更换天空背景作为驱动,教师利用软件操作演示旧方法和新方法蒙版,通过新、旧方法的比较,发现不同。接着,通过红黄纸做的简单教具直观、简单、立体的展示以及蒙版和橡皮工具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蒙版的概念,为学生后面自主、协作、探究完成任务搭好脚手架,做好知识铺垫。在教师的操作示范下,学生观察创建蒙版的方法,通过图标的变化初步掌握蒙版的操作。

上一篇:高职师范学生师德认知现状及改进途径 下一篇: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因以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