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之盟”是屈辱性盟约

时间:2022-10-01 01:26:55

“城下之盟”指在敌国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屈辱性条约。语出《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例如《宋史・寇准传》:“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最后赵终于被迫接收了让出岳州的‘城下之盟’,签订了停战条约九款。”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章:“不料刚到昌平就听到一个消息,说杨嗣昌和太监高起潜主张同满洲议和,不惜订城下之盟,满京都都在纷纷地议论着这件事。”

使用“城下之盟”,必须弄清它指的不是一般的盟约,而是在兵临城下的形势下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盟约。有人把“城下之盟”等同于盟约或条约,只要双方订立盟约,不管是否具有屈辱性,就说订立“城下之盟”,显然是错误的。请看从新闻媒体中摘抄的几个例句:

1.10家东莞省级异地商会联手签订“城下之盟”……讨论当前省级商会之间合作与发展的主题,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南方日报》,2013年9月12日)

浙、赣、苏、皖、陕、鲁、桂、黔、湘、闽十大省级商会的“战略合作协议”,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订的,签约各方都是受益者,根本不存在屈辱者和被屈辱者,怎么能说“城下之盟”呢?

2.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反腐败的相关政策以来,一些地方的高档酒店和会所大多改弦易辙……藏匿在大学校园内。……反腐风声日紧,部分官商少不了“交心通气”,暗结城下之盟,“把关”甚严的大学豪华会所,自然成了理想的面晤之所。(《南方都市报》,2014年7月20日)

受贿的官和行贿的商本是同案犯,为了应对反腐斗争,他们在“大学豪华会所”暗自结下的只能是共同隐瞒、互不揭发的攻守同盟,而不是一方屈辱另一方的“城下之盟”。

3.对于运沙车辆管理,河南省淮滨县治超办玩起了新招,实行“月票治超”先罚款后上路的管理措施……月罚款收入千万之巨。……办理了“月票”的货车在一定的超限标准之内经过超限站验票可以“畅通无阻”,而那些没办理月票的货车,被抓到要扣车并且罚1万元。……“罚款月票”让治超站成了“致超站”,执法者与违法者达成了“城下之盟”,“执罚经济”如火如荼,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经济网,2012年8月10日)

河南省淮滨县的新招“月票治超”,对于“治超办”来说,无须逐车检查,便可每月坐收罚款千万,对于超载的车主来说,只需每月预缴少量罚款,便可畅通无阻,执法者与违法者皆大欢喜,谁也没有屈辱谁,这种“盟约”,当然更不是“城下之盟”。

顺便说一下,有些体育记者常常用签订“城下之盟”形容在比赛中失败。例如:

4.许银川不负众望,凭借深厚的功力全线压上,层层推进,迫使对手聂铁文签订城下之盟,帮助广东队全取三分。(新华网,2014年10月9日)

5.北京队在马布里的率领下客场击败了阿联率领的广东队,连续三年来在东莞体育馆保持胜绩……正是凭借着老马在后两节的出色发挥,才让广东队在主队球迷面前签下城下之盟的。(《晶报》,2013年1月9日)

6.上海出生的常昊在家门口大显身手,逼迫韩国队主帅朴永训签下城下之盟,使得中国围棋第一次登上世界团体赛冠军宝座。(《解放日报》,2008年2月22日)

“城下之盟”固然通常是在吃了败仗之后签订的,但是吃了败仗之后不一定都要签订“城下之盟”,有时没有吃败仗也会签订“城下之盟”(例如前引《宋史・寇准传》提到的被称为“城下之盟”的“澶渊之盟”,就是在宋军打了胜仗之后签订的),可见“城下之盟”并不等于战败。况且,在竞技比赛中胜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失利的一方无须同对方签订什么条约,也不会受到谁的屈辱,有时虽败犹荣,还会受到对方和观众的尊重。因此把在比赛中吃了败仗一律说成签订“城下之盟”,实在很不贴切,说是对这条成语的滥用也不为过。

上一篇: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下一篇:“五风十雨”不等于“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