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区制造业创新指数 “东强西弱”格局明显

时间:2022-10-01 01:06:44

省区制造业创新指数 “东强西弱”格局明显

2月29日,2003~2007中国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在中国创新指数学术研讨会(2007)上被。中国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包含自主研发创造能力、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市场创新实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工艺设备创新能力、创新效率和创新绩效7个子要素50个指标。

2007年,北京、广东、天津、浙江、上海、江苏、四川、山东、吉林、重庆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列前10,指数在55以上。河南、湖南、辽宁、福建等15个省区指数在41~53之间。创新指数最低的是内蒙古、和甘肃等6个省区。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东强西弱”的格局非常明显。前十名中有70%的省份属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基础设施,以及创新资源聚集是制造业创新能力遥遥领先的主要原因。

2003~2007年,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区域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北京和上海分别由2003年的第6和第9上升到2007年的第1和第5。江苏和福建分别由第4和第10下降到2007年的第7和第13。其他各省区也有不同程度地调整。总体分析,指数上升的省区大部分属于创新能力相对较强的省区,如上海、北京、重庆。弱势省区的指数变动也仅限于弱势省区间的竞争,并无明显变动。

制造业的创新强势省区除管理创新能力较弱外,其他各创新子要素都存在绝对优势,特别是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和自主研发创造能力,其平均指数分别比其他省区高出至少39和26个百分点。创新能力一般的省区包括四川、江苏、吉林、山东、重庆等23个省区,其发展特点是要素创新指数存在明显薄弱环节。弱势省区除了工艺设备创新能力外,各子要素的发展均处于最低水平,特别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其创新指数的平均值分别比强势省区和中势省区差39和22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表明,要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综合创新能力,一方面应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以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创造能力和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另一方面应注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的均衡发展,营造较好的创新氛围,提高创新效率,加强要素创新指数的有机结合,从整体上提高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

上一篇:求解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金融服务联盟集体援手 下一篇:宋安澜 人民币基金将更具扩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