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信息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时间:2022-10-01 12:06:03

浅论信息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摘要】信息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信息化又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探析信息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二者的关系可以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意义。结合实践分析,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尤其重要的,信息化的发展可以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信息化既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又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信息技术是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早在十六大上,我党就提出了“以信息技术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信息技术化”的新路子。在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土地、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传统产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新兴产业和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仅仅依赖这些传统资源要素已无法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要求。现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区域根据本地区的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结合本地区的产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分布状况,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获得了比较优势,形成了规模经济收益和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也就是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

可以说,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形成比较优势,形成特色产业,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优化和升级本地区的产业结构。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这种现象对区域经济自身的发展不利,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也极为不利。而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和信息化的发展,可以显著削弱自然资源等有形生产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提供的资源,弥补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不足,充分运用高新技术等手段来弥补传统生产的不足,并根据需要进行产业的升级和优化,缩小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使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实现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最终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起源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首先提出信息化的概念并对其内容作了界定,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信息化不是孤立分散的,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信息网络体系,将会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经济的运行模式甚至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本身的发展来看,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利用科技和信息产业优势,走在了信息技术发展的世界前列,这也是西方经济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大力发展信息科技及相关产业,推进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保持技术领先和经济增长的优势,实现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西方国家通过这种发展模式,进一步拉大了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的差距,已经占据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并利用这种差距在世界经济体系分工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控制甚至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以西方发达国家为核心的世界经济贸易体系,让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进入21世纪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占制造业的比例已经翻了一番,目前这一趋势继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己经成为推动西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果我们不能认清这一形势,固步自封而不是努力追赶,必将被发达国家远远甩于身后,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必将越来越大,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也将处于被动的地位,这对于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是极为不利的。

反观我国,传统产业在我国经济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有数据表明,在我国,90%的国家产业是传统产业。可以说积极应用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我国传统产业,是我国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现今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不容置疑,现在一种新经济发展趋势已经形成,即经济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既对我国传统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也对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时代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在,信息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二者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综合起来看,二者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化可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在传统产业的发展中,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当地自然资源构成、人力资源因素和技术水平等传统生产要素。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关键取决于这几种因素的比例构成,取决于各产业的比例构成。即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经济因素的合理比例构成,保持各产业良好的比例分配,让各产业均衡协调发展是发展经济的不二途径。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的约束和限制。这就对依赖资源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挑战,资源依赖型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维系。因为资源是不可能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所以,经济发展模式必然要面临转型。

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在现代产业社会中,自然资源只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并且,当地自然资源的丰富与贫瘠已不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因为,在现代产业体系下,首先,资源性初级产品的附加值低,这就意味着资源性初级产品的利润低,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差;其次,单纯依靠资源加工,容易形成单一的产业结构,会妨碍经济技术的进步,给经济结构的转型带来了阻碍;最后,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过度开发资源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这不仅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甚至对当地的社会生活的影响都是致命的。

所以,仅仅依靠自然资源是无法适应现今的经济发展要求的,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就是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我们必须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上个世纪,信息技术带来了产业革命,同时,它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甚至是关键推动力量。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要素,优化传统产业结构,促进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以此来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上一篇:引入非财务信息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实证研究 下一篇:县域小额担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