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带来的问题

时间:2022-10-01 10:38:46

油价上涨带来的问题

美国能源部曾测算:石油勘探、开采、运输等方面的成本约15美元/桶,加上一倍左右的利润,原油的合理价格应在30美元/桶到34美元/桶之间。而现在油价长期徘徊在60美元/桶以上,油价的居高不下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很大变化。

自我国2000年国家实行汽油浮动价格以来,近年来油价涨幅纪录一次次被刷新,用车负担不断增加。专家计算:如果每车每月消耗150升汽油,每月多支付的汽油钱40元左右,全国车用消费者每月至少要多支付10亿元左右。同时,国内车用油受基础油价格的震荡影响也不小,涨价成为必然趋势。我国油价上涨趋势必然,不容乐观的资源现状与持续膨胀的石油需求形成了日益严重的供求矛盾。

一、我国油价上涨受制于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

国内:

(一)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国内成品油批发和零售市场将逐步放开,国外大的石油公司将在我国投资建厂,从事石油生产、经营和流通业务,市场竞争程度会逐步增加。这一时限倒逼我国政府以行政扶助方法做大石油企业,为与国际石油巨头竞争做铺垫。说到底,出于国内外上市公司的母公司身份,我国的石油巨头往往以市场主体的面目出现于世人面前。

(二)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支撑下,导致了我国成品油市场油价一路高歌不息。据行业资料显示,汽油价格调升之后,国内几乎所有地区的柴油价格也已提前升温。

(三)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旺盛。油厂家的资源同样紧张,早已出现明显的产不足销现象,地方油企业不得不依赖于国外进口基础油,而实力相对弱小的油小厂由于无法承受国外高价位的基础油,已经面临停产的境况。

国际:

专家分析认为,到2010年我国石油外贸依存度将达到45%。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越来越高,预示着我国油价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一是经济持续增长。世界经济经受住了油价上涨的考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4.9%。但报告担心,油价上涨可能产生延迟效应,因为自2002年初以来,原油价格已上涨两倍。国际能源机构认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原油需求也将增长1.8%,达到每天8510万桶。如果市场拥有可补偿风险地区产量损失的“石油保障”。那么,供求紧张不会造成大影响。然而,现时只有沙特阿拉伯拥有增产能力。

二是地缘政治。伊拉克石油生产仍未恢复正常,低于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的水平;尼日利亚石油产量自2006年1月以来因石油设施多次遭反政府武装袭击而下降20%。乍得扬言,如果世界银行不解除对石油收入的冻结,它将停止生产。不过,紧张局势的主要策源地仍是伊朗,因为伊朗是全球第四大石油生产国,面临美国军事干预威胁。据设在伦敦的全球能源研究中心计算,自2000年以来,伊拉克战争、尼日利亚战乱、伊朗核问题、俄罗斯政府干预和委内瑞拉、科威特等国局势可能已造成将近每天800万桶石油产量的损失,相当于全球消费量的10%。

三是投资不足。西方国家专家指责海湾国家没有投入足够多的资金提高产量,尽管这些国家的石油收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石油“安乐期”的不确定性和担忧工业化国家开始采取能源供应多样化政策,也促使产油国谨慎行事。西方跨国公司以许多产油地区勘探工作大多停止为借口,继续采取观望态度。

四是投机活动。国际能源机构执行干事克洛德•芒迪最近说:“油价上涨并非投机活动引起,却也许因为投机活动而加剧”。无论如何,投机基金仍在促使油价上涨。法国兴业银行认为,“套利基金”在石油市场上所占份额已达15%,而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不足5%。

五是飓风危险。另一原因是气候变化难以预料。摧毁墨西哥湾部分基础设施的“卡特里娜”飓风过去8个月后,美国南部钻井平台和炼油厂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生产。而如果这一地区再遭飓风,那么油价将会再次飙升。

二、油价上涨的影响

油价一路飙升,原油进口持续增长,不仅增加了国家外汇支出,而且增加了炼油加工及运输成本,波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人民生活,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一)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

1、直接影响

(1)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降低国内生产总值。油价上涨50%,将导致外汇支出增加、出口减少1.468%,投资下降0.106%,消费支出减少0.206%,进而使实际GDP总量减少0.137%。

(2)油价上涨会打破贸易平衡。国际原油价格上涨50%,人民币汇率下跌0.636%。人民币贬值会使进口商品昂贵,出口商品便宜,由此减少我国实际收入,外汇支出增加,恶化我国国际收支状况。

(3)油价上涨会加大以石油为燃料或原料企业的成本,增加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国内对原油进口需求量持续上升,高油价直接导致支付原油采购成本上升,这最终需要我国国内各行各业承担,从而降低行业利润,延迟国内投资额。

2、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产品出口面临着下降的潜在危险:

(1)石油价格上涨将使出口面临下降的潜在危险。一是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原料的产品,因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使出口面临下降的潜在危险;二是出口对象国因油价上涨使国际收支出现困难,进而降低进口能力。国际油价上涨50%,我国出口将下降1.468%。

(2)出口对象国因油价上涨使国际收支出现困难,进而降低其进口能力。

(3)油价上涨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福利影响不同。总的来说,油价上涨会使两类居民福利同时下降,但农村居民福利损失比城镇居民大,且前者福利损失下降速度也比后者快。

(4)油价上涨将推动各国在技术进步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技术进步在抵抗油价风险中作用明显,其中以石化和交通运输部门技术进步的作用最大,石化和交通运输部门低、中等程度的技术进步,可分别在油价涨幅不超过20%、50%的情况下,完全消除油价上涨对实际GDP造成的负影响,高等程度的技术进步即使在国际油价上涨100%时仍能保证实际GDP不受其影响。

(5)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使得原油和以原油为主要原材料的成品油价格上涨,促进劳动与资本资源向石油开采部门流动,这有利于我国石油工业发展。此外,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使单位产出能源需求减少,促进我国节约能源消费、提高能源利用率,这将有利于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

(二)国际油价上涨也将对我国能源政策产生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高油价促使人们在可替代能源中进行选择,由于消费刚性作用,洁净煤、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可供选择的品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但能源结构的跳跃式发展势必增加能源供应系统成本。由于石油价格处于高水平,石油消费者必然采取措施节约和替代石油,对促进提高能源效率、节约石油资源具有积极作用。

高油价促使世界各国进一步增强对石油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因此,我国石油公司“走出去”的竞争环境将更加激烈,经营风险增加,成本上升。

高油价使我国增加石油储备大大增加了储备成本。油价每上涨10美元/桶,储备油采购支出就可能增加上亿美元,油价高于一般的价格预期,为我国增加石油储备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油价上涨的应对办法

面对国际油价上涨,我们应采取多方面措施积极应对:

一是提高石油利用效率,节约石油资源;大力开发、推广石油替代能源,降低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

二是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开发,增加国内石油供应,减少对国际石油的依赖程度。

三是多元化进口石油,降低由于地区局势造成的油价波动。

四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力争掌握更多的国际油气资源,提高抵御高油价风险能力。

五是多方式进口石油,兼顾现货贸易和期货贸易,稳定进口石油价格。

六是建立国内石油期货市场,参与国际石油期货交易,提高在国际石油定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七是加快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和石油安全应急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商业储备,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八是加快石油工业体制改革,逐步建设石油市场体系,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

把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同时,建立有利的进口策略,如在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走进口途径多元化道路,加大从印尼、俄罗斯等地的进口量,切实提高抵御石油风险的能力。

上一篇:对日蔬菜贸易前景展望 下一篇:基于股东权益可持续增长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