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教学思考与策略

时间:2022-10-01 09:59:06

“你知道吗?”教学思考与策略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新课内容附属的“你知道吗?”是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你知道吗?”中的教育教学资源,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灵活处理这一教学辅助材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非常有益。

一、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并作适当补充说明,注重呈现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我们在组织学生开展数学阅读时,既要注重知识性,又要注重趣味性,在呈现方式上注意灵活多样、图文并茂。可通过数学故事、数学童话和数学游戏来说明“你知道吗?”所涉及的问题,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课后去思考、探究,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可以安排在课堂上,教师指导文本阅读,或将教师、学生收集的有关的阅读材料以汇报交流的形式进行交流;也可以作为课余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探讨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重点准备,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班级的黑板报组织交流活动。有些数学术语学生难以理解,除了在课堂教学时进行强化教学外,还可以在“你知道吗?”教学环节中进行挖掘。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倍数和约数”后,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阅读资料。教学要点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哥德巴赫猜想”的产生过程,了解它在历史上所具有的地位及演变过程。

2.明确“哥德巴赫猜想”的具体内容。对其文字叙述需要详细说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概念。要明白“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就得咬文嚼字地分析,直至读懂。

3.了解中外数学家在探索神奇的数学奥秘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重点介绍我国数学家在这个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组织这样的学习活动,所需时间不多,教学效率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将“你知道吗?”内容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涵

将“你知道吗?”中的常识性内容与新授课紧密联系,将其中的常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是我们解决“你知道吗?”教学问题的一大亮点。我们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找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好方法。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认识比”的内容时,针对“你知道吗?”介绍“黄金比”的内容,可以给学生介绍比、比值和黄金比值等内容。而在教学比的概念时往往难以找到引人入胜的情境内容,可以结合“你知道吗?”设计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学校有一个鱼塘,根据大家的要求,计划在鱼塘边建造一座观景亭。现提供三种设计方案(出示设计简图,第一种高而细,第二种矮而粗,第三种宽与高的比值是0.618)让同学们帮助论证一下,看看你们的眼光是否与专家教授的一致。先由学生展开讨论,说明对各种设计方案的感受,最后进行投票表决。接着出示专家的意见,肯定第三种方案入选。这时教师就可以设置悬念:为什么专家和绝大多数同学都选择第三种方案呢?教师总结:看来生活中人们对某个事物的直觉判断与数学知识有内在的联系,学好了“认识比”就知道为什么选择第三种方案,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能运用它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结束后进行首尾呼应,解释黄金比值0.618的实际意义,再来仔细研读“你知道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三、“你知道吗?”也可以让学生做一做

例如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课前就布置实践性作业:用一枚硬币进行实验,在统计表中记录你实验的次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写出你的推论。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时,学生最多的做了80次实验,最少的只有20次。然后我让学生打开了教材,看“你知道吗?”介绍的5位著名的学者是如何实验的,他们各实验了多少次。虽然数学家们实验了很多次,但与理论数据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从学生们的实验和数学家们的实验可以看出:实验的次数越多,实验数据就越接近理论数据。学生会被数学家们科学、严谨、求真的态度所感动。

四、重视“你知道吗?”教育教学功能的开发

1.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垂直”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垂直”的概念,可引入教材第46页的“你知道吗?”,结合里面两个典型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课外辅导阅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你知道吗?”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例如,“你知道吗?”介绍“二进制计数法”和“纳米”的有关知识,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上网和查阅有关书籍,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与信息,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并把获得的知识及感想制作成卡片收集起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展示和交流。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小论文的撰写和评比活动。这样,既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又把数学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同时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注重发挥“你知道吗?”的德育功能。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内容对德育的要求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教材中的一些“你知道吗?”内容恰好有着德育功能。如“你知道吗?”中关于陈景润的故事等,可指导学生课后去阅读,还可要求学生写一些短小的读后感,并进行交流。这样既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可谓一举多得。

上一篇:培养数学学习能力从教学的拓展设计开始 下一篇:容错——呵护智慧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