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变性的男孩

时间:2022-10-01 09:46:43

我叫玉峰,母亲怀我时营养不良,所以,我出生后一直体弱多病,6岁时,别的男孩都喜欢疯跑,我却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玩,那时,我似乎觉得我应该是个女孩,可我偏偏是个男孩。上小学后,我成绩优秀,从不去惹是生非,可是,仍然有男生欺负我。因为我的身材、长相、言行都像女生,我有时甚至想,我要真是女生就好了,那样我就可以与女生一起玩,就不会被男生欺负了。上初中后,情况仍然是这样。为了逃避这种生活,初中毕业后我选择了财经学校读中专,开始住校。可有一天晚上,一个男生趁同寝室别的同学睡觉后钻进我的蚊帐,我很怕,他威胁我:“别喊,你喊,我就说是你引诱我。”面对这样的骚扰,我选择了沉默,我觉得自己生来就错了。我服了100片安眠药,但我没有死成,医生又把我给救回来了。看着亲人的眼泪,我知道自己的生命其实不仅仅属于我自己。所以,我仍然要痛苦地活下去。于是,我学会了抽烟喝酒,空虚无聊时就到娱乐场所去发泄。中专毕业后,我自己开了一家美发店,但我依然不快乐。我心里很累,我经常想,我要能变成女性,那多好啊!

这是我前几天接到的咨询电话中男孩玉峰的叙说。生活中像玉峰感觉性别错位的人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多与其父母后天的教养有关。“体弱多病”、“别的男孩都喜欢疯跑,我却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玩”,小孩子哪有这样的概念?绝大多数是父母灌输的。如,别的男孩在相互追逐时,父母却要求自己的儿子“你可不能跟他们一样疯跑,你身体不好”,或者“你可别疯出一头汗,等会儿感冒了,又要上医院了”,还有“你跑不快,会跌倒的”,等等,所有这些话都传达出一种信息:你跟别的男孩不一样,你经常会生病,你没有别的男孩有力量。父母如果经常这样暗示自己的儿子,这个孩子还会把自己归于男孩的群类里吗?他还会用男孩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吗?肯定不会。其实,父母自己就没有用男孩的标准衡量自己的儿子。结果必然是玉峰的感觉,“我觉得我应该是个女孩,我的身材、长相、言行都像女生”。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便分清自己的性别角色,并积极引导孩子形成与自己的性别角色相适应的言语和行为。一般说来,孩子的性格三分之二来自同性的父母,三分之一来自异性的父母,这样的性格构架才能形成孩子稳定的性格。否则,就容易形成女孩的假小子性格和男孩的娘娘腔性格。因此,做父亲的只有与自己的儿子长时间悉心相处,适时交流沟通,儿子才能从父亲身上模仿到男性的性格特征。

再看看玉峰,他宁愿“痛苦地活下去”,甚至“学会了抽烟喝酒,到娱乐场所去发泄”,却不愿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这一方面说明他与父母的关系不良,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的处世能力的欠缺。他不说出他的苦恼,父母就不知道如何才能帮助他。所以,父母从小就要培养自己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这实际上也是教他学会人际交往,培养他接受并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玉峰欲变性,其实是幻想逃避现实的生活,这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

上一篇:健康“杀手” 下一篇:搀扶人生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