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临床发现率研究

时间:2022-10-01 09:23:21

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临床发现率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临床发现率。方法 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之间发育沟或暗线,研究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发现率。结果 50颗上颌第二磨牙有13颗存在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发现率为26%。结论 上颌第二磨牙根管变异较大。

【关键词】 上颌第二磨牙 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14-02

Clinical incidence of the second mesiobuccal root canal of maxillary second molars

Jin Shuren , Jiangjingling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113 Hospital PLA, Ningbo,315800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incidence of the second mesiobuccal root canal of maxillary second molars.Methods Incidence of the second mesiobuccal root canal of maxillary second molars was determined by probing the fissures between the mesiobuccal and palatal canal orifices.Result Of the 50 maxillary second molars,13 of the molars had second mesiobuccal root canals.The incidence rate was 26%.Conclusion The root canals of maxillary second molars have more variations.

[Key words]:Maxillary second molar,mesiobuccal root

上颌磨牙近颊根的第二根管(the second mesiobuccal root canal,MB2)也称为近颊(舌)根管或第四根管。MB2在上颌磨牙存在一定的发生率,而且由于其走行细弯,根管口隐蔽,容易遗漏,使其成为上颌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尤其在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在根管治疗时视野差,操作难度大,MB2更容易遗漏。

本研究试图通过改良髓腔入口和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之间发育沟或暗线的方法研究上颌第二磨牙MB2的临床发现率。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临床资料 选择在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治疗过的上颌第二磨牙左24例,右侧26例。病例的纳入标准为:①上颌第二恒磨牙初诊病例;②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为牙髓炎、根尖周炎、牙髓坏死或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者;③无明显系统疾病;④年龄在14周岁以上;⑤患者知情同意。

1.2 治疗步骤及MB2的确认 每一病例在治疗前常规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若发现近中颊根根尖区出现复杂的牙周膜间隙则怀疑MB2的存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拍摄远中或近中20°角投照X线片,若在远中或近中角度投照的X线片上发现插入近颊根管的器械偏离牙根中轴也应当怀疑MB2的存在,重新仔细探查髓室底,直至排除MB2的存在。采用改良斜方形预备法[1]制备开髓洞型,其外形线适当偏向近中,用球钻去除覆盖近颊根管口的牙本质悬突,使髓室底完全暴露,器械可直线进入根管。常规拔髓、清理髓腔和探查到的根管,2%次氯酸钠溶液冲洗髓腔,气枪吹干保证髓室底视野清晰。用牙髓探针(DG16,Maillefer/Dentsply,Swiss)探查近颊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这间的浅沟或暗线,必要时用小号球钻或长柄球钻适当加深发育沟后再探查。

根管口确定后,使用8#或10#不锈钢K锉(Dentsply/Maillefer,Switerland)旋转式探查根管,确定根这是否通畅。每次更换锉之前均使用2ml 2%的次氯酸钠溶液闪电冲洗根管,防止根管阻塞。使用电子根管长度定位仪(Apes locator)初步测定根管长度后,将10#事15# K锉插入根管内拍摄初尖锉片确认工作长度。根管预备完成后10ml 2%的次氯酸钠溶液和10ml 17%的EDTA交替冲洗根管以除根管壁玷污层。根管充填为侧方如压充填技术。

1.3 MB2根管的确认标准[2] ①根管通畅;②根管在充填后为独立的根管或在距根尖5mm范围内与近颊根管融合。如果探查时有两个根管口,而根管预备过程中或预备完成后融为一个,则不能确认为MB2。

2 结果

在寻找探查MB2根管过程中均未造成髓室底穿孔。本研究50例上颌第二恒磨牙中,急性牙髓炎6例,慢性牙髓炎20例,急性根尖周炎3例,慢性根尖周炎15例,牙髓坏死2例,逆行性牙髓炎4例。其中确认存在MB2的有13例,占26%,左侧8例,右侧5例,在各年龄组的分布表1。

3 讨论

3.1 上颌第二磨牙位于牙弓后方,根管治疗时视野差,髓室窄小且髓室底多呈窄凹形,加之牙本质的增龄性变化,根管口的定位较困难,尤其是MB2的定位更加困难,而且MB2根管口通常会有牙本质悬突覆盖。将开髓洞形从传统的三角形改良为斜方形,可以改善髓室底的视野,有利于去除近中壁牙本质悬突,将MB2根管口暴露。使用牙髓探针仔细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这间的发育沟或暗线,有助于发现细小、隐蔽甚至钙化的MB2,防止在治疗过程中被遗漏。

本研究结果发现上颌第二磨牙的MB2发生率为26%,与其它临床研究结果相近或稍低[6.7],主要原因为仅采用肉眼探寻,未借助特殊工具。实验研究发所发现的MB2发生率较高,但与临床操作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其研究结果仅可作为临床研究的参考。本研究结果说明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MB2 根管确有一定的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2 本研究所发现的MB2出现在各年龄段,牙本质的增龄性变化可以使根管和根管口变得非常细小。本研究所发现的13例MB2出现在左侧8例,右侧5例,没有明显差异,表明MB2的出现与牙位没有明显关系。本研究发现龋病是导致上颌第二磨牙进行根管治疗的主要原因。若龋坏发生在近中邻面,可由于修复性牙本质的沉积导致MB2根管口缩小或完全钙化,探查时应更加小心。

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每个病例有意识假想在近中颊根根管口腭侧2mm以内及附近寻找MB2根管口。

参考文献

1. WotclttJ,Ishley D,Kenndey W,et al.A 5 Year clinical investigation of second mesiobuccal canal in endodontically treated and retreated maxillary molars[J].J Endod,2002,28(6):477-9.

2. Weine FS ,Healey NJ,Gerstein H,et al.Canal configuration in the mesiobuccel root of the maxillary first molar and its endodontic sig-nificance.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1969,28(3):419.

(责任审校:高如意)

上一篇:济安舒能应用于132例剖宫产术后切口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电子胃镜检查中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