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支招:一个美术高考状元的经验谈

时间:2022-10-01 09:09:22

过来人支招:一个美术高考状元的经验谈

不知不觉,学画已有两年了,两年间积累了一些个人学画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浅薄不堪,不值一提。但近日兴致勃发,欲做一总结,作为两年艰辛历程的一个交代,也可以顺道练习一下写作能力,难说偶然能使迷途中摸索的同学解一时燃眉之急,故作记于此。

我是在高二暑假真正开始接触绘画的,之前的各种学习班、培训班都是为了培养兴趣,不值一提。高一时我就想学画,但苦于没有一条明路。高二时运气不错,我的同班同学有学画画的,让我有了学画的途径,那年暑假我很高兴地来到了浙江师范大学,跟一位老教授学画。

之后高三考文化科,如我预料成绩不佳,我就专心来金华学画了。学任何一样东西都一样,领进门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这点在当时显得无比正确。教我的老师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教学非常认真,认真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于是我的学画历程中增添了一段黑色的岁月。

然而得到的好处是使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同样学画的同学中总有居高临下的感觉。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这位老师给我安排的作业总是令我画到凌晨两点,甚至还有到四点的,而关键是他第二天早上七点就会来画室看作业,而我吃饭的时间每次都只有可怜的十五分种。想想吧,每天的休息时间平均只有四个多小时,你就能体会为什么我会称之为黑色岁月了。那个学画阶段绝对是痛苦的回忆,简直不堪回首,不过它为我以后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我从心底还是感谢它的。后期,我在七十人的大画室待过,那儿让我开了眼界,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让我经历了失去自信又重拾自信的过程,现在回想起来,那个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在很长一段学画时间内,总是照抄明暗,不论写生还是临摹,而且抄得很小心,不放过一丝一毫,这与我的性格密切相关,也与老师教学强调的着重点有关 。画得一模一样就是好作品,我有很长时间就是这么认为的。我原以为我早已走出了这个误区,但我发现近期的画还是同样照抄明暗,只不过对明暗层次的分辨率提高了,能把很细微的灰面和很小的细节抄出来罢了,我对结构的理解仍然肤浅,仍然不值一提。翻出以前的学习作业,每一张在现在看来都是可以马上进垃圾桶的,虽然这在当时都被我看成是无可挑剔的惊世之作。在后期临摹的人体画上,我也发现比例差得不是一点,而是差很多,临摹的头像上骨骼一点都不对。

后来我知道美术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急是急不来的,我也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对结构、体块的理解是多么肤浅,多么软弱无力,画面上全是一组组排线、一片片灰色调,根本就没有体块,没有结构。从没有体块意识到有体块意识,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我推荐美国知名画家Vilppu的《经典人体素描精细示范》教学光盘,因为他的方法对初学美术的学生来说是一条捷径,可以大大缩短这个过程,而且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反复学习。如果我一开始学习素描,就受到这位国际级老师的指导,就会节省我几年的摸索,在这套光盘的指导下,我用了一个月时间学习和训练,基本逐个解决了问题。

多样化的素描如何取舍

素描有很多种,我们现在的情况是规定一种具有浓重排他性的素描――油画素描为蓝本、为正统,其他画种完全不受重视,躲在无人关注的角落,任凭风吹雨打。这种现状对我们基本的训练实践是有害的,任何东西都一样,有了比较,才有好坏之分,我们如果想走正途的话,就无可回避地应该尝试多样画种。但假如是单纯应付考试的话,就另当别论了。和大家一样,我学的也是油画素描,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过很多其他画种,对其他各门各类的画种也有一些了解。但为了应付考试,我关注油画素描多于其他种类的素描。

考试该追求 “个性”

考试不是在进行自我创作,要充分考虑考试的要求,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是,我今天讲的个性并不是以上所指的“个性”。大家都知道批卷的程序,试卷一排排地摆在地上,评分老师的眼睛和我们的眼睛一样也是会眼花缭乱的。谁的试卷能第一时间引起批卷老师的好印象,划入高分档,谁就能得到很大的优势,因为进入高分档后,就不可能低于高分档的最低分。我们的试卷在试卷堆中必须抢眼,必须能第一时间引起老师的好印象,所以大效果必须好。素描是靠明暗拉开对比、表现对象的,对比不强就不抢眼,这是常识,所以明暗对比必须强,再一个就是体块感强。这是对考试而言的,并不全面,我所谓的“个性”就是如此。

对线与明暗的反复取舍

线是从形体中提炼出来的,线高于明暗,这个意识在我脑海中统治了很久,我也曾很长一段时间在追求线条,追求线条韵律的优美与超凡的表现力。反复多次之后,我终于明白:能更好表现自我意识和对象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他们没有优劣之分。明暗的作用是表现体块、表现空间的,符合素描的精义。谁能说出安格尔和米开朗基罗谁高谁低?谁也不能,因为他们没有高低之分。你能批评米开朗基罗没线条吗,你能责怪安格尔没体块吗?他们用的表现方式不一样,却同样创作出了令人叹服、永垂不朽的作品,他们是成功的,这就够了,所以我说不必拘泥于技法。

对形准的正确理解

何为形准?把对象的形体抄得相似是形准吗?不是,我曾很长一段时间误入此歧途。“形”应该是指确有感触的形,把对象的特征、气质、感觉抓住了,才是形准。“形”指的是感觉意义上的形,符合对象的特征、气质,又符合本人面对对象的感觉的形。

把素描放在哲学思考的角度背景之下进行

把素描放在哲学思考的角度背景之下进行,同时这样的哲学思考又离不开人及视觉本身,使整个素描学习具有人文学术的气氛,提高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周易》上讲道:“一阴一阳谓之道”,哲学初级的思考包括对对立统一、明暗、虚实、画面中的构成等的思考与理解。

视觉形象从画面中到人眼中形成影像,画面上的结构、对比、空间等效果会无可质疑地减弱,这就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损耗

这牵扯到作品在创作时的外部环境、创作材料和在作为成品展出时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熟练控制画面效果的程度。这种能力不是短时间能练出来的,这种能力的训练对初学者来说要求是有点高,可以适当追求一下。对于高手来说这是很关键的,必须熟练把握材料的特性,才能创造出好作品。

最大程度表现工具与材料的自身美感,离不开对双手潜力的开发

工具与材料的自身美感,指的是肌理效果,手作为我们艺术沟通的主要媒介一定要很灵活。手不灵活是绝对画不好画的、灵活的手能准确表达作者心中的创作意图。我的意见是时常在空闲时间锻炼手的活动能力和灵敏程度,这不用花多少时间就能做到,而一旦做到就会一生受益,属于“低投入高产出”的好方法。

积极发掘和培养想象力,艺术需要不断创新

艺术与普通科目不同,它的特征是要不断打破旧的观念,去开创新天地,是需要不断创新的,而普通科目是在遵守原有意识规则下不断进行完善的。想象力对于艺术就如同翅膀对鸟,它在艺术中的重要性从这个比喻中可见一斑。

真诚对待艺术,艺术是要用情感作为支撑的

艺术是情感基于形式的表达。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艺术作品是一定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观念形态的东西,与真实的生活有别。艺术创作绝非单纯的无意识活动,在将现实素材转化为艺术内容时,要经过艺术家筛选、提炼、概括、集中,正是在这个时候,注入了他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和期望,渗透了他强烈的感情。这里所谓的形式,就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包括内容的内部结构、形象外观,而二者总是结合在一起的。

素描是绘画艺术的基础课程,但它不是板起面孔来做的,它需要人们情感的投入、纯正的品味,才能绽放出智慧的光芒,才能在同一个问题上取得一个更高的角度,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

树立自信,戒骄戒躁,勤耕不辍,天道酬勤

很幸运,我最初学画的画室只有五个学生,而我一直都是画得最好的。无数次的作业,我总是最强的,我的绘画意识、作画时间也是最好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很久,在我的潜意识里,就形成了我本来就是最好的,我就应该是最好的这种强烈意识。这种有点类似井底之蛙的思想,却令我一直很努力,所以之后在七十人的大画室,我也是顶尖的,它促使我不断向最好靠拢,所以我认为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最基本条件。

想与画

画画也是要动脑的,需要很多思考,我认为学画的过程中,想与画的关系有三个阶段:一是多多画,多想;二是多多画,多多想;三是多画,多多想。想在学画的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第一阶段,基本上只是手的任务,训练手熟练地把想表现的对象表现出来。因为没有一定的绘画经验积累,就没有想的基础,而且那个“多想”也只是在技法层面上的;第二阶段,已经有了初步表现对象的基础,也有了在专业上进行思辨的能力,但是这毕竟还是不够的,这时需要反复地画,反复地想;第三阶段,已经具备了熟练表现对象的基础,但在意识形态上还跟不上,在这个时候,想比画更重要,所以要多多想,多画。

学画的过程必然是一个从不会画到画得不好再到画得好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最痛苦的,自我感觉已经很努力,但总不见效果,而这也是正常的。此时如果不够自信,妄自菲薄,轻易放弃,那就全完了。所以第一阶段最需要的是良师益友的鼓励,是坚定不移的自信。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基础的重要性就像大树的根,素描是根,而且是主根,养料和水分就是靠主根输送到树冠和枝叶上去的,但是它本身并不是营养。素描是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作画方式,它是否能起到基础作用,就看作者有没有把营养输到根里,看作者的认知能力和努力程度。素描作为基础训练并不枯燥,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素描,练好素描的能力,通过素描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做好更扎实的准备。

小贴士

美术艺考生考前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艺考的辛苦众所周知,想取得满意的成绩没有捷径。备考阶段,想要让练习变得有效率,先要总结和摸索联考、校考的出题类型和规律,不要盲目练习,而要专注于要考的内容。此时,考生不妨通过论坛、网站、贴吧等渠道与心仪院校的师哥师姐建立联系,向他们求教经验,这样会对考试的内容和难度有更直观的把握。此外,复习累了的时候,考生也可以上网查阅与艺考相关的其他资料,与过来人交流、资料检索,既能进一步帮考生调整备考方向,又可以作为一种调剂穿插在日常的练习中。

平时,考生还要注意把不同科目穿插在每天的练习中,即便某一科目当天的练习成果不理想,也不要一整天都“跟一盆水果死磕”,比如画完一个头像,下一个内容可以转为半身像的临摹,练习过一副速写,之后可以练习创意性的试题。美术学习切忌枯燥感,一旦感觉无聊、疲惫,练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保证练习时间,靠的是勤奋;保证练习效率,靠的则是对复习的认真规划。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的成因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高效课堂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