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和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后苏醒质量分析

时间:2022-10-01 08:40:19

七氟烷和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后苏醒质量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七氟烷与氯胺酮对小儿麻醉后苏醒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提高小儿麻醉后苏醒质量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选取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11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组患儿予以七氟烷进行麻醉,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的苏醒质量,主要记录术后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和术后复睡情况,做好相关资料的记录与分析工作。

结果:采取对照麻醉后,比较记录的相关资料,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与完全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结论:七氟烷作为新型气体麻醉剂,具有麻醉速度快、苏醒质量高、控制性好的优点,对小儿手术麻醉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七氟烷 氯胺酮 小儿麻醉 苏醒质量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67-01

对于小儿外科手术而言,术后苏醒质量的好坏也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1]。因为小儿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其他系统仍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其自我调节与修复能力较差,如果术后苏醒质量较差,则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同时也会延缓病情的康复。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氯胺酮进行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但是仍然存在苏醒质量差的弊端,而随着临床麻醉学的发展,七氟烷作为新型气体麻醉剂逐渐得到学界的认可[2]。本组探究则通过选取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儿110例,对其进行对照麻醉,以此评价不同麻醉剂对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10例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儿,男59例,女51例,年龄7个月-8岁,平均年龄(5.1±1.3)岁,统计患儿手术原因,其中骨折患儿48例,腹股沟斜疝22例,急性阑尾炎19例,烧伤11例,先天性足内翻6例,耳前瘘管5例,进行ASA麻醉分级,Ⅰ级患儿79例,Ⅱ级患儿31例。所有患儿均无手术与麻醉禁忌症,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影响,事先告知所有患儿家长本次探究的方法与目的,征得其同意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55例,男28例,女27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年龄(5.2±1.5)岁,观察组患儿55例,男31例,女24例,年龄7个月-8岁,平均年龄(5.0±1.1)岁,比较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手术原因等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麻醉方法:两组患儿术前禁食6h,并于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之后对照组患儿予以肌肉注射氯胺酮麻醉,剂量为3mg/kg,待患儿入睡后,送至手术室进行手术,术中建立静脉置管,并注射咪达唑仑,剂量为0.1mg/kg,并静脉滴注1%的氯胺酮进行维持麻醉;观察组患儿则先建立静脉置管,注射咪达唑仑,剂量为0.2mg/kg,待患儿入睡后,送至手术室进行七氟烷气体麻醉,使用面罩进行半开放式麻醉,七氟烷的浓度为2%-4%,氧气量为1-4L/min,手术时调节七氟烷浓度为1.5%-3%进行维持麻醉[3]。手术及复苏方法:两组患儿均根据自身疾病选择最佳的手术模式与路径进行手术治疗,且在手术切口缝合后终止麻醉,并进行复苏护理。观察评价方法:采取对照麻醉后,记录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并统计术后出现恶心呕吐、躁动、复睡的例数,将上述观察指标作为评价苏醒质量的依据。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1.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

2 结果

采取对照麻醉后,两组患儿有安全完成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7.5±2.1)min,完全苏醒时间(11.8±5.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8.5±4.1)min和(49.8±12.1)min,P

3 讨论

术前麻醉与术后复苏一直都是小儿外科手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因为患儿年龄较小,对麻醉配合性较差,而且不少患儿术后复苏效果不佳还会增大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中氯胺酮是使用率最高的麻醉剂,虽然可以起到有效的麻醉镇痛作用,但是不利于术后复苏,因此存在较高的危险因素[4]。本组探究通过选取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儿,对其进行对照麻醉,发现采取七氟烷进行术前麻醉可以有效提高苏醒质量。笔者则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本次探究进行如下总结。

本组探究中,对照组患儿仍然采取氯胺酮静脉麻醉,但是笔者认为,氯胺酮虽然具有深度麻醉与镇痛的功效,但是它的消除半衰期较长,因而用药后会增加苏醒时间,同时有些患儿用药后会出现血压升高、气道分泌物增多的现象,会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观察组患者所采取的七氟烷,属于新型气体麻醉技术,可以通过呼吸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并且具有起效快、麻醉平稳、可控性高的优点,而且术后苏醒时间短,有效降低了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和复睡的发生率。而且根据探究结果也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与苏醒质量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七氟烷吸入麻醉作为小儿外科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进行临床推广,以此提高患儿术后苏醒质量与手术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明华,张铨,吴俊山,等.七氟烷和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后苏醒质量比较观察[J].人民军医.2008,51(4):224-225

[2] 吴伟辉.七氟烷和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后的苏醒质量比较[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1):233

[3] 肖维萍.七氟烷复合氯胺酮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2):11

[4] 杨海涛.七氟烷吸入诱导与氯胺酮肌肉注射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4):60,62

上一篇: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观... 下一篇:新时期山区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