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的动感地带――旋转

时间:2022-10-01 07:54:53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常用到数学变换――平移、旋转或翻折(对称),数学的运动变换给人以“动感”的美,堪称数学中的“动感地带”。数学变换的运用,正体现了数学思维方法的生动活泼性及灵活多样性。

下面仅就旋转变换,结合实例和大家共同体验“旋转”所带给我们的动感吧!

例1: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点P为正三角形内一点,且AP=3,BP=4,CP=5,求ABC的边长是多少?

分析与思考:结合ABC为正三角形及AP=3,BP=4,CP=5的特殊性(3,4,5为勾股数)考虑到利用旋转变换,进行转化。

1.将AP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ADC,则可以判定APD为等边三角形。则PD=3,再注意到PDC中,PD=3,DC=PB=4,PC=5,则由此判定PDC为直角三角形,∠PDC=90°,所以 并且等边三角形APD的面积可求,因为其边长PD=PA=AD=3所以: 。

2.将CPA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CEB,则可判定

PCE为等边三角形,且边长PE=5,观察PBE中,PB=4,BE=AP=3,又PE=5,所以由此判定PBE为直角三角形。其中∠PBE=90°,所以 且等边三角形PEC面积为: 。

3.同理,将BP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BFA。则可判定BPF为等边三角形,且边长PF=4,观察APF

这里我们通过旋转,巧妙的运用了旋转后所得到的特殊图形的“面积”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顺利的解决了此处的问题。当然,我们还有更为简捷的方法解决这里的问题。等到今后的更高的年级里我们再进一步学习“余弦定理”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轻松地加以解决了。

下面我们再看一例。

例2: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P在ABC内部,∠APB∶∠BPC∶∠CPA=5∶6∶7,则以AP、BP、

CP为边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为多少?

分析与思考:显然∠APB、∠BPC、

∠CPA均可求出,因为∠APB+∠BPC+∠CPA=360°,且∠APB:∠BPC∶∠CPA=5∶6∶7。所以∠APB=100°,∠BPC=120°,∠CPA=140°。考虑利用旋转,将PA、PB、PC三边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将AP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ADC。则可以判定APD为等边三角形。于是AP=PD,且DC=PB,此时在PDC中的三个内角即为题中所要求的三个内角。

显然:∠DPC=∠APC-∠ADP=140°-60°=80°。且∠PDC=∠ADC-∠ADP=∠APB-∠ADP=100°-60°=40°,所以:∠PDC=180°-∠DPC-∠PDC=180°-80°-40°=60°。这样以AP,BP,CP为三边的三角形各内角分别为:40°、60°、80°。

例3:最后,再来看一个利用旋转变换求1到n的连续n个自然数的平方和的精彩的例子。

如图(图①中)将1、2、3、……n作正三角形排列,排列的规则是:第k行的共k个位置上的所有数均为k,显然第k行所有数的和为k2,这样所有的第一到第n行的所有数的和应为S平方和=12+22+32+……+k2+……n2。

下面我们探求如何求出S平方和。

将图①绕正三角形的中心逆时针旋转120°得图②,再将图②绕中心逆时针旋转120°得图③。

现在将图①、图②、图③三个正三角形再加以叠合,则叠合后对应的三个数的和为(2n+1),显然这样的“和”共有个,因此所有的数字的和应为: ,而另一方面所有的这些数字的和又可表示为:3(12+22+32+……+n2),比较上述的关系,我们自然得到以下关系式:3S平方和= 。所以可得:S平方和= 。

利用此式可以很便捷地求出1到n的连续n个数的平方和。如求12+22+32+……+502,则n=50,将n=50代入S平方和中可得:S平方和=12+22+32+……+502=

经历如此“旋转”变换,难道不是很有趣也很精彩吗?

上一篇: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一篇:让数学课成为学生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