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历史校本课程

时间:2022-10-01 07:40:59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历史校本课程

学校课程的实施,使学校对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状况、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下面我谈谈如何利用衡东县的地域特色,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了解学生需要,为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找准目标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资源,还需要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的资源需要进行评估,明确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的课程资源,也就是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个性品质这几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发现:家庭教育资源也不够丰富,学生吸收信息的渠道不是很多。总之,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与我们的要求有着很大的一段距离,所以我们急需通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

二、盘点家乡地域资源,为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基础

衡东县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风光旖旎。衡东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民间文化底蕴丰厚,素有“皮影戏之乡”“花鼓戏之乡”〖HJ2.0mm〗“剪纸之乡”“龙舟之乡”“龙狮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的盛誉,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国土菜名县”。

衡东山奇水秀,峰险洞幽,文化源远流长,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山有四峰山、杨山、灵山、二童攻书山,山林深处,斜阳阡陌,福地洞天,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归;水有湘江、λ,亮如明镜,绿如翡翠;洞有锡岩仙洞、六峰岩溶洞,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形态可掬,妙趣横生;峰有晓霞峰、彩霞峰、凤凰峰、金觉峰,峰峰相顾,逶迤盘旋,云蒸霞蔚,各具谐趣;遗址有龙山文化遗址、岭茶化石、清代状元彭竣的“状元第”牌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罗帅故居、欧阳海烈士纪念馆,使人抚昔追今,鉴古思今……

这些都为我们课程资源的校本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我们要想利用好这些特色资源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就首先得对衡东县的地域资源进行盘点,摸清我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具备哪些条件,为接下来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1.调查衡东的自然资源(自然风光、旅游资源),还有经济状况,历史民俗文化,革命历史。主要采用实地考察,走访群众,咨询政府有关部门,网络查询等方式,尽可能地全方位地掌握衡东的地域特色。

2.整理有关衡东的文本资源、图像资源。根据调查相关情况,对所有调查所得材料进行整理,形成文本材料、图像材料。比如,近年衡东为了发展经济、扩大知名度、招商引资,花了很大的力气宣传衡东。于是我们向政府有关部门借阅相关资料,并整理成一份文字、图片材料――《美丽的衡东》。

三、以家乡地域特色为基础,开发历史校本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遵守很多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地域性原则,就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以当地的乡土特点和条件为基本准则和要求。具体地说就是在实施中要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为依据,以当地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实际为前提,以个体的需要、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突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特殊性。刚好我们学校所处的衡东县在地域上有它的独特之处:既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着红色堡垒――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正好可以以衡东的地域特色为基础,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虽然注重生成性是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但是不少人完全放弃预设性,放弃教材,对于这种做法我觉得是不正确的。教材是课程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可以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可以根据学生需要生成内容,但是不能彻底放弃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已经开设好几年了,但很多学校都没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所以有必要也有需要编写一些符合我们学校实H的校本教材,以供教师和学生选择使用,从而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基于这种需要,我们就利用衡东的地域资源进行教材编写。

根据手头上的文本资料和图像资料以及学生的需要,我们将所有的衡东的这些地域资源分为几块:一是衡东旖旎的山水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二是衡东的遗址、故居、古迹,三是风物传说及革命烈士故事。我们根据这些资源编写了我校第一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历史校本教材――《衡东访古》。

四、以校本教材为固有资源,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和谐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开展,必须有固有的校本化课程资源作依托,实现开发和利用的和谐统一。我们学校就以《衡东访古》这套历史校本教材为载体选择活动内容,进行主题式探究活动。学生自主选择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确立主题”“拟订方案”“分组操作”“成果展评”“生成拓展”等一系列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又会生成很多其他的东西,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份指导手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形成很多成果,这一切不但是对校本教材这一固有资源的利用,而且可以说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再开发,实现了开发与利用的和谐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无处不在的,学校、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多途径、多方式、多渠道进行开发与利用,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正是利用了学校所在的衡东县的地域特色,开发历史校本教材,弘扬人文精神,提倡多元发展,让学生走近衡东,走进衡东,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只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这些广博的课程资源,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

上一篇:新经济常态下的中小房地产企业战略转型之路 下一篇:浅议高中体育生历史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