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癌症”怎么破

时间:2022-10-01 06:23:03

“恐癌症”怎么破

破除固有观念,重新认识癌症,癌症不再等于死亡,癌症可防可控。

现在患癌症的人不少,但患了“恐癌症”的人更多。

我们去社区开展癌症防治健康教育活动,基本上不会让活动名称上出现“癌”或者“肿瘤”字眼,否则来者寥寥,因为居民们认为会“触霉头”。可见,“恐癌症”广泛存在。

人们为什么那么害怕癌症呢?原因不少。

一是害怕死亡。长久以来,癌症一直与死亡联系在一起。

中国人常见的癌症,比如肝癌,绝大部分诊断时已经是晚期了,活不过一年,总体的五年生存率长期徘徊在5%左右,因此肝癌也有“癌中之王”的称号。再比如,近年来显著增长的胰腺癌更是凶险,五年生存率一直仅为2%到5%。其他中国人常见的恶性肿瘤,如发病率居第一位的肺癌,发病率居第三位的胃癌,五年生存率也仅为10%到15%。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人习惯于把癌症诊断等同于一张死亡判决书,恐癌心理难以避免。

二是癌症的治疗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痛苦,以及沉重的经济负担。

手术、放疗和化疗,是癌症的经典治疗。癌症手术要切除全部或部分器官,比如晚期乳腺癌患者需要切除,还会因清扫淋巴累及更多的组织。放疗和化疗会带来掉发、白细胞降低、口干、腹泻等毒副作用,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虚弱、乏力,以及记忆力衰退、认知障碍等所谓“化疗脑”问题。

癌症治疗也因为应用新技术而相对于其他疾病的治疗花费更高。再加上有些患者病急乱投医,相信偏方和非正规治疗,迷信神药和奇迹,花了大量冤枉钱,落得人财两空的结局。

三是癌症患者常常感到孤独无助,癌症歧视普遍存在。

由于缺乏对癌症康复的正确认识,对癌症病人的偏见和歧视很常见,患者或他人可能认为癌症治不好,得了癌症就是“废掉了”,这也会影响癌症患者病后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当然,癌症无法治愈也是恐癌的原因之一。

而一旦被诊断为癌症,即使完成了正常的治疗过程,还需要预防复发和转移,因此康复过程会比较长,这也会给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造成长期的巨大压力,有的患者会感觉就像终身被扣上了一顶“癌症”帽子,难以摆脱。

“恐癌症”怎么破?

随着人类对癌症的认识不断加强,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被研发和应用,癌症对人类的影响已经逐渐变得可控。发达国家多年来的癌症预防、诊治、管理和控制经验也不断刷新着我们对癌症的认知。

首先,需要破除固有观念,重新认识癌症。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癌症不再等于死亡,癌症可防可控。

美国是全球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其所有癌症合计五年生存率达到了66.9%。一些常见癌症,比如乳腺癌,由于大部分患者可以得到早期诊断,五年生存率接近90%。

中国的大城市,比如上海,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与美国水平相当。其他癌症,如近年来显著增多的甲状腺癌、老年前列腺癌等,五年生存率都超过90%。就连生存率较低的肺癌、肝癌、胃癌等,中国患者的生存率也在成倍提高,许多患者都获得了长期、有质量的存活机会。

其次,癌症的治疗手段有了显著改善。以减少正常组织损害为目标的手术方式的改善、更多微技术的应用,再加上手术治疗与其他治疗相配合的多学科治疗,使得癌症手术范围更小、更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好。

比如,乳腺癌的保乳手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使更多的乳腺癌患者保留了。

同时,随着化疗药物的升级换代、借助计算机立体定位的精准放疗的应用,也进一步控制住了毒副作用,减轻了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如今,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辅助治疗等更多新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在提高疗效的基础上还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患者在治疗后短期内可以重归正常生活,使得癌症治疗不再那么可怕。

除此以外,我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癌症控制的经验,需要汇集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建立起通畅的医患沟通渠道以及患者服务和全程管理的体系。如此,患者可以充分了解与癌症相关的医学知识,充分认识到癌症治疗是一个医患协力的过程,并权衡各种诊断治疗方法的利弊,也能够从病友组织、社会组织中获得相应的心理、社会支持和帮助,消除自身的无助感和孤独感。

破除对癌症的偏见以及对癌症患者的歧视,积极倡导和鼓励癌症患者回归社会,努力创造让癌症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支持性环境,这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社会工程。

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倾力投入,需要更多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关注癌症的人们,站出来,打破沉默,克服恐惧,谈论癌症,说出需求,寻求帮助,贡献力量。

上一篇:春风吹又生的“敏感” 下一篇:只想与你一起看尽世界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