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人

时间:2022-10-01 06:03:42

摘 要: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在格姆女神山下,依着他们自己的习俗而生活,是现今依然还保留母系氏族的族群,他们特有的走婚仪式,神秘而吸引人。当地保留着的母系社会的样子,至今依然实行以感情为唯一基础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因为是由男人的“走婚”而实现的婚姻,所以男女双方会一直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生活。男人晚上会到女人房间“幽会”,次日凌晨再返回自己家中,虽然两人已经是情侣关系,但是双方却不是彼此家庭的成员。独特的“走婚”的模式,虽然与现代的婚姻制度完全不一样,却被当地人视为骄傲,世代遵守。摩梭人因为其独特的走婚习俗,家族结构、文化制度也就发生相应的变化,摩梭社会的亲属称谓以母系称谓作为其主体,整个称谓体系中几乎没有对姻亲和父系亲属的称谓,体现了摩梭人重视家屋和睦与母系血缘亲属的民族心理,不同的社会形态决定着他们的语言面貌及其文化特点。本文分析研究了与主流社会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社会面貌及文化特点,阐释了摩梭婚姻制度与家庭结构的关系。

关键词:摩梭人;走婚;家族结构;亲属称谓

一、摩梭人口分布

方国瑜、和志武先生在《纳西族的渊源、迁徙和分布》一文中对摩梭人的起源、迁徙和分布做了详尽的记录和论述。自《华阳国志》第一次将“摩沙夷”的这一名称载入史册以来,说明早在东汉末年,纳西族的先民“摩沙夷”已居住在今四川的盐源县。《蛮书》卷一载:“台登城直西有西望川,行一百五十里如曲罗。庐水从北来,至曲罗萦三曲。每曲中间皆有磨些部落,以其负阻深险,承上莫能攻讨”。这说明在唐代纳西族已经分布在金沙江和雅砻江流域的广阔地区。“么些”的先民“牦牛宪”很早就居住在大渡河南,在早期已有一部分从这地区迁到雅砻江下游一带。在丽江《木氏宦谱》中记载,公元2世纪末,定窄境内已有“么些”人居住。大抵今雅袭江下游盐源、盐边两县,唐代为N些族居住之地。①

摩梭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云南和四川两省交界处的於沽湖及其周边地区,还有不少居住在四川省的木里、盐源、盐边三个县。根据《宁范彝族自治县志》记载:“清朝以后,摩梭人的居住范围缩小,仅在四川省的盐源、木里、盐边三县和云南省的宁蒗、丽江、永胜、华坪、维西等县有摩梭人居住。现今摩梭人口,宁蒗有15000人,主要分布在永宁、拉伯、翠玉、红桥、红旗、大兴、宁利、新营盘、西布河等9个乡镇。此外,在丽江市、永胜、华坪、维西等县有摩梭人散居。四川省盐源县有13000多摩梭人,木里有7000多摩梭人,盐边、晃宁和西昌也有部分摩梭人居住。到20世纪80年代末,称为摩梭的人口,大约4万人”。②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分布在云南境内的摩梭人约1.9万人,四川境内的摩梭人约4万人,而摩梭人的文化中心是在云南省丽江市宁范彝族自治县的永宁乡。

二、摩梭人的婚姻制度

摩梭人主要居住在泸沽湖畔,拥有者独特的婚姻和风俗,基本上那里的一家之主,均为女性,主要以母系血统来传承。主要的家庭成员,包括外祖母和她的兄弟姐妹们以及母亲、舅舅和姨母等。“男不婚、女不嫁、自愿结合、自由离散”是当地人实行的婚姻制度,他们这种独特的婚姻形式也就是我们常说“走婚”制度。这是与现代社会实行的一夫一妻制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制度,最明显的特征是:伴侣之间不实行现有法律规定的婚姻形式,男女双方是“自由人”是属于自己原有家庭的成员。情侣双方是以夜晚男方到女方闺房住宿,次日清晨再回到自己家中。白天量仍自属于自己的家庭,在自己的家庭劳作,只有夜晚才见面。待两人拥有了爱情的结晶后,孩子是归属于女方家的,也由女方自行抚养,同时男方要去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女方的兄弟也会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表面上看走婚并未被法律所保护,但是摩梭人的走婚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决不能有乱婚、群婚出现,两人在一起走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有血缘关系的是严禁走婚的;双方不能同时结交多个阿肖;没有感情就标志走婚关系的结束;女方有小孩走婚关系就稳定下来了。相较于现代社会的婚姻形式,摩梭人的走婚可以说是完全以感情为基础,男女双方在选择对象上拥有完全平等的权利。不会因为金钱、物质等外界因素妨碍自己追求爱情的权利,是一种只因单纯的情感而做出的选择。

三、摩梭人的家庭组织形式

摩梭人走婚的婚姻形式会促成三种不同家庭组织形式:母系大家庭、母系与父系并存的家庭、父系家庭。

(一)母系大家庭

母系大家庭,也就是说每个成员无论男女都是母亲或祖母的后代,家里没有父亲的血缘关系。因为男女双方都属于各自家庭,他们的财产也是按母系继承,在家里,一般是老祖母负责掌管财产,舅舅会负责家里所有的招待礼仪。在节庆祭祀时也是由舅舅主持,祖母主要负责日常开销、采买物品等。因为单纯的经济关系,一般母系大家庭不会分家,所有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家里,使得母系大家庭的人口一般在十几人到几十人之间。家族里所有人分工明确、大家共同劳作、生活,关系也十分和睦、稳定。

(二)母系、父系家庭

母系、父系家庭,是指家族中拥有母系血统的和拥有父系血统的家人共同组成家庭生活在一起。一般是家族里的男人带回自己的配偶,而家族里的女儿也不选择出嫁,母系、父系的家庭可以算是母系大家庭与父系家庭之间的过渡形式。但是并不是所有双系家庭都是一样的,有些是女性是家族的支柱,有些是以男性作为支柱。由于家庭的支柱的不同,家族财产继承也就不一样。一般这样的双系家庭家族成员在十五人左右。

(三)父系家庭

父系家族就是以父系血缘为主,家族实行男婚女嫁,由男性来继承家族的财产。组建这类家庭的基本条件,必须是连续两代以上都是男人娶妻,或过继其他血缘的子女才可以。摩梭人的母系家庭虽然有不断向父系家庭过渡的现象,但其发展比较缓慢,过渡期很长。现今即便在摩梭父系家庭中,也任然保留着对母亲和舅舅保有尊敬的习俗,特别是母亲仍拥有较高的家庭地位。

四、摩梭人的家族与文化结构

因为摩梭母系大家庭与外界的家庭含义不同,在缺少父亲这一角色的家族中,母亲及其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孩子共同生活,让女性拥有了最大的自由空间,也体现了“重女轻男”的独特思想。

(一)家族结构

在每个母系大家庭中是由一个能干、公平且有威望的女性担任大家长的角色,主要负责安排生产、生活和保管财产,一般可以称为“达布”,“达布”是自然产生的,没有经过任何选举或仪式,家族里的成员都会服从达布的安排,母系家族中舅舅主要负责礼仪招待,以及尽力协助“达布”,管理家庭事务,还会抚养姐妹们的子女,以来维系整个母系大家庭,待舅舅们年老,就由他的姐妹们的子女来赡养,他们与姐妹的子女之间的关系甚至比其生父的关系更为密切。

最令摩梭人自豪的就是在他们的走婚仪式中,多年来众人都是因为感情而选择结合,重来不会因为外在条件而改变自己的感情选择。这让摩梭人拥有最为纯真的感情。

(二)摩梭人的家庭成员结构和亲属关系

因为摩梭母系家庭成员全是一个母系血统,这种大家庭的规模,一般由三代组成,也有四代或四代以上的,家庭人数以数十人到几十人不等。即使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大家庭的生活模式依然普遍存在。由于家庭男女成员多数均为夫妻异居婚,整个家庭通常由祖母和她的兄弟姐妹的后裔所组成。所以其女性成员是维系家庭的基础。

从古至今,摩梭人都沿用“若植阿打、姆植阿咪”(即长子为父、长女为母)的传统习俗,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家务主事,均根据“长子长女为大”的习俗而沿袭至今,并非由家庭中的老人指定或家庭成员集体选举产生。

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在一个大家庭里最被尊敬的老祖母房间,也就我们通常所说的祖母屋。一般是在房屋一楼的一个完全没有窗户的、黑黢黢的屋间,但是确是整个家族的中心。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东西主要有三样:老祖母的大床,不灭的火塘,还有一扇“生死门”。祖母的大床下面也就是整个家里放主要财产的地方。 火塘是一年365天都不熄灭的,既要敬神,又可以烧水、煮饭及取暖。火塘两边分别是老祖母和大舅的座位,是整个家里的上座。一扇生死门,听起来就让人惊恐。但是当地人说这扇门是妇女在里面生产,同时家中有人过世也会在里面停尸的地方,是一个见证新生命的到来和老去的场所,所以才叫“生死门”。

在祖母屋内会寄放各种物品,包括当地人最珍贵的肉制品――猪膘肉。这种通过复杂的制作工艺,放置8、9年后口味最佳的腌制食物,是用来招待非常尊贵的客人的。同时祖母屋也是家里的孩子举办成人礼的地方。 因为要抵御高原夜间的寒冷,当地人房屋的一楼是没有窗户的。所以祖母屋看上去总是“黑黢黢”的主要原因。

今天, 在强大的市场经济及全方位的外来文化的包围下, 摩梭人传统的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但是母系大家庭的优势仍然被大多数摩梭人所认同, 摩梭大家庭的这一运行机制仍然运转良好, 发挥着它独特的社会文化作用。③与普遍的核心小家庭相比较而言, 摩梭母系大家庭多种经营的经济模式更加具有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 也更能平稳地适应农村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迁, 还使得家庭成员之间保持了一种稳定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另一方面, 摩梭母系大家庭的运作机制确保了家庭内部的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残者享受特殊优待, 从而实现了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和谐。台湾学者何撒娜曾称赞说, 摩梭文化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强大而令人安心的社会支援体系”。④这种母系大家庭正是这个支援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为每一个摩梭人建构属于自己的“永恒家园”。(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烈、秦振新.最后的的母系家园[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 第1页.

[2] 云南省宁蒗县志编纂委员会.宁蒗彝族自治县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78页.

[3] 云南省宁蒗县志编纂委员会.宁蒗彝族自治县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77页.

[4] 曹建平.摩梭文化保护传承与教育改革思考[A].杨国清主编.丽江文化研讨会讨论集

[5] 詹承绪.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 M]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6.

[6] 和钟华.生存和文化的选择――― 摩梭母系制及其现代变迁[ M]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0.

[7] [ 台湾] 何撒娜.摩梭真是女儿国吗? [ C] 拉他咪・ 达石.摩梭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上册).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6.

[8] 方国瑜、和志武.纳西族的渊源、迁徙和分布[J].民族研究,1979年第1期

注解:

① 方国瑜、和志武.纳西族的渊源、迁徙和分布[J].民族研究,1979年第1期

② 宁范彝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宁范葬族自治县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178页

③ 和钟华.生存和文化的选择――― 摩梭母系制及其现代变迁[ M]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0.

④ 何撒娜.摩梭真是女儿国吗? [ C] //拉他咪・ 达石.摩梭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上册).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关于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和措施研究 下一篇:经济型酒店顾客公开抱怨形成机理及营销对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