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时间:2022-10-01 05:05:44

在全国第二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上,我们观摩名师课堂,聆听专家论道,参与多方对话。我们的狂热与痴迷远胜追星一族。因为实践的困惑,因为梦中的伊人,我们从未停止过对作文教学的思考。荆州归来话作文,刊物搭台我来说。获此良机,幸甚至哉,不能自已,以文抒怀,求教大方。

研讨会上,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已然成为共识。不必说研讨会四项主题活动便是序列化思维的一种体现,也不必说开幕式上顾之川先生、刘醒龙先生和黄厚江老师发言顺序安排上巧妙的序列化,单单余映潮老师报告中所谈及的“作文教学设计的三个研究重点”就是序列化思维完美的呈现。

由会及课,“序列化”便逐渐“碎片化”了,也便引发了我关注起这一对看似相互矛盾的话题。以至于在会议闭幕时,便对加涅的一句话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加涅曾说:“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这句话也是会议期间荆州市教科院副院长王佑军在报告“敲开作文教学的果壳”里所引用过的。

“敲开果壳”后是什么样子呢?不就是一地果壳的碎片吗?当然,王佑军院长敲碎的是对作文教学条条框框的理论桎梏,期许的是作文教学的自然本真。但这一地碎片却是精彩的。倘若序列化地将这一地碎片组合起来,便可以修复还原了。其实还原后的“果壳”也无可厚非,它依然有缜密的思维,有丰厚的知识,有研究的价值。但不容置疑的是,这个“果壳”因其序列化而坚硬,因其坚硬而在课堂教学中显得遥不可及,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故而需要我们来“敲碎”。可见,序列化的理论未必适合于作文课堂 教学。

诚如加涅所言,“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是的,教学预设需要序列化。正因为序列化形成的整体意识,才让我们拥有了春夏秋冬,懂得了春华秋实。回顾一节好课、一篇美文亦是如此,首尾呼应的精妙绝伦,起承转合的完美演绎,总让人难以忘怀。正如两次“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一样,序列化的主题活动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

“序列化”固然重要,但“碎片化”更加精彩。正如阅读一本书的时候,目录会让人一目了然,但毕竟只是一个纲目,毫无实际内容。阅读的精彩却往往散落在零碎的字里行间。或与主题无关,或是作者随意为之,都会引得读者如痴如醉。或因一句至理雅言便深深地沉醉,或因一处情节的跌宕而拍手称快。这或许就是“碎片化”的魅力。

作文教学中的“碎片化”现象更值得我们关注。在讲授“写出人物的个性”一课时,余映潮老师选择了四则材料(《父亲的三句箴言》《健忘的教授》《时光带不走的美好回忆》《父亲的爱》)作为范例,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发现散落在材料中的“精彩”。因探寻这些散落的精彩碎片,我们便看到了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听到了生动的师生课堂对话,感受到了学生个体作文经验的提升。无独有偶,荆州市东方红中学谭蜀娥老师执教的“做一个文艺的吃货”更是呈现出“碎片化”现象。一个话题的引入便生成了学生无穷的“碎片”生活体验。可贵的是这些“碎片”都是生活的真实呈现。作文的冲动也因这些“碎片”的积聚一发不可收拾。且不说课堂上学生描述荆州鱼糕的色香味是何等让人垂涎欲滴,单是对“盛鱼糕的器皿”的精彩描述这一“碎片化”的生成便让食客感到了十足的“文艺范儿”。纵观课堂,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天街小雨般的大会,润物无声,但滋长的蔓草却已悄然从土里探出头来。整理会议笔记时,对教学预设的“序列化”和课堂生成的“碎片化”的思考便越发清晰,确乎“草色遥看近却无”了吧。信手写下这篇短字,不枉问道初衷。

(湖北省荆州市实验中学;434000)

上一篇:第十五届“新作文杯”全国小学生放胆作文大赛... 下一篇: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