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时间:2022-10-01 04:58:06

关于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

《地理》历来被视为“副科”、“小科”,没人关心,没人重视。课总是排在下午第一节,学生迷迷盹盹、精神不振,睡意朦胧时或晚自习学生忙碌了一天疲惫不堪时,课堂上学生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到结业时不都是互相抄抄答案便了事,每学期期末成绩几分、十几分、二十几分、三十多分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及格人数寥寥无几,家长更关心的是语、数、英等主课。长此以往,上地理课就成了学生放松、娱乐、打瞌睡、说小话或完成其他作业的最佳时间了,即使你地理老师用“牛”大的劲也无济于事。

针对如此现状,我采取了如下几种方法和措施,效果不错:2011届毕业学生81人,及格78人,优生56人,满分1人;2012年春季期末考试八(1)班占全县56个班第二名,八(2)班占第五名。

现将我的基本做法列举如下,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编写意图、教学内容、重难点及教学建议、评价方式等。

二、吃透教材,精心备课,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如该带哪张挂图,该用哪些相关教具等等。(我的办公桌上时常备有1把教鞭、6块磁铁、3本地理知识集、各类地图册、缩放尺等等用来自制教具)。

三、课堂上可将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用草图或表格或“知识树”或形象的符号在黑板上给学生直观、抽象地展示出来,以便加深印象,帮助理解,建立图形观念、空间观念,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头脑中形成地理事物与地图的联系,及其在图中的方位、事物间的关系等等。做到图文并茂、事物结合、学用一致,并联系学生经历过的或身边的实际问题解析教材内容。这样就会让学生感觉到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不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了。

四、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勤动手,勤动脑,把学生认为知识点多、内容杂乱的内容,分门别类编成顺口溜或七言绝句或歌诀等形式,便于学生记忆。如对我国34个行政区的全称、简称记起来就比较困难,我采用了如下歌诀形式后,学生记得又对又快:

(一)、简称歌诀

1、沿海地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港澳台;(除北京外另14个省市区都分布在沿海地区)。(15个)

2、陆疆地区:吉黑内蒙新藏云;(6个)

3、黄河上中游地区:青甘宁,陕晋豫;(6个)

4、长江上中游地区:川渝贵鄂,湘赣皖。(7个,共34个)

(二)全称歌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蒙古海福吉安,重庆特别港澳台。

五、随时测验,及时逐一改卷,发现问题及时校正,同时引导学生多看图、多画图,互相提问,小组讨论,鼓励向老师提问等,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六、对于容易混淆的问题,教师要善于综合比较,比如:中国四大区域间的界线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间的界线与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我是这样让学生辨别的,如下图所示:

(一)我国地势三级阶梯间的分界线:(————)

1、第一、二级阶梯间的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2、第二、三级阶梯间的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我国四大区域间的界线:(.—.—.—)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北到大兴安岭,南到长城,西至祁连山脉;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间的界线与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一致。

(三)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间的界线:(————)

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一线为界,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这样在同一幅中国轮廓图上进行分析比较,学生便区别开了。

以上几点做法也许不成熟,然而当我走进课堂时,教室里常响起一阵阵欢快的掌声,个个面带笑容。

当我上课时,课堂气氛常常特别好,一本本整齐、完美的笔记,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九年级两个班的学生,给他们上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当偶尔某班出现空堂时,总有学生主动请我去给他们上地理课;

……

这难道不是我辛勤耕耘获得的最高奖赏吗?

上一篇:职业英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探究与化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