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奥巴马的“O”谈开

时间:2022-10-01 04:35:45

摘 要:这是个品牌化的时代,各品牌间的差异性在不断缩小,笔者试图以奥巴马的竞选主标识“O”视觉设计为例,从设计的交互性、参与性上去探讨品牌设计的可能性,特别是品牌标识设计的创新延展运用。

关键词:奥巴马;竞选标识;品牌标识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54-01

2012年11月份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我们能通过回顾Sol Sender(索尔-森德)为Obama竞选美国总统设计的“O”标志来寻找品牌标识新的设计思路,“品牌标志设计”于设计师来说,造型、颜色、图形、文字等是视觉传达设计中要调用的基本元素,历来为设计师所珍重,要做好品牌标识设计,协调好造型、颜色、图形、文字等元素的关系是基本前提。经过笔者了解、观察、思考后发现“0”竞选标识在互动性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

北京世界设计大会“0”竞选标识的设计者索尔-森德讲述了这个设计项目,“Obama”、“Hope”、“Change”、“2008”、“动感的曲线”等是此设计项目的核心词汇,如何把这些元素揉上核心执政理念:阳光、年轻、变革、希望……随后以统一视觉形象传达出来。索尔-森德意识到奥巴马这个竞选标识要有高效、有趣的互动性。标识的主题形象定位在了“Obama”的首字母“O”,结合美国国旗的条状纹样、旭日东升的剪影形象、地平线,下方加上“Obama’08”的字样。以下笔者进一步视觉解读奥巴马竞选总统标识:

首先,造型上:贴切、形象、落落大方,这个主竞选标识采用了饱满的圆形来作为主架构,心理上给人以圆润、稳健之感,圆、半圆、条状纹样成了三大主结构,同时通过条状纹样的形状、颜色的变化、渐变营造了一个虚拟三维视幻觉,使主标志更具灵动力和视觉张力。其中美国国旗上星条纹的借用和变形,笔者尤为喜爱,因为星条纹“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其次,颜色上:采用深蓝色(沉稳、踏实、信任)、红色(激情、热血、奋勇、积极)、蓝色圆形渐变(改变、年轻、希望、活力),这些颜色的组合搭配既言情达意又大方醒目。虽然在竞选过程中主标识的颜色组合深深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但粉红、绯蓝、血红色的“色变”也被民众广泛运用,这种“肆意”、“胡闹”丝毫没有使奥巴马品牌价值降低,反而被提升。

最后文字角度分析:“Obama” 和“Obama’08”的文字设计也是气质贴切,准确生动,其中英文字母“Obama”是一组大小写字体,其小写字体的每个字母都是偏正方形,上下均分结构,字角经过加细和卷翘的处理后,使文字显得时尚、锐意。细心的观者会发现当小写的“Obama”和“’08”做组合时,“’08”显得的挺拔、俊俏,而大写的“Obama”和“’08”做组合时,“’08”显得的端庄、安静,为不同情形应用所需;如小写的“Obama”和“’08”的组合在信封、邀请函等细微用处较大;标识中,奥巴马的竞选投票网站的文字“barackobama”的粗黑明确以及各种标识组合中“O”的凸显,这些精确、生动的文字处理需要我们思考和学习。“细长、圆润、精悍、率真”是笔者对于奥巴马竞选主标识文字设计的感受。

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我们就要有意识得强调标识的可参与性和交互性,从最原始的概念到设计草稿的绘制再到设计成稿的呈现……都要先在二维的维度里去寻找交互的可能性。让目标受众产生兴趣,有去改变甚至戏谑标识的意图,表明标识在目标受众中起作用……,因此设计的调查、内容、理念、视觉元素、表现手法等过程都要融入“交互”的理念。在设计标识时,造型、颜色、文字、图片都是“交互”的渠道和手段,不过一定要结合项目的概念和意图及了解相关受众去做“交互”而非为“交互”而交互,这是核心和前提,否则“视觉交互”无从谈起,也无从下手。

“病毒互”在品牌标识设计这一块,主要是产生在标识的具体传达和运用的过程中,制作一支根据主标识的概念病毒式广告,讲述一段故事等都是“病毒互”有趣、可行的方式之一。“病毒互”强调品牌和受众的交互的动因及关系,这和前部分:视觉交互是息息相关的,因为二者的理念、创意想法是一致的,只是着重点不一。法国达能集团为依云品牌推出的《Forever young-We will rock you》广告就是根据其主标识的理念结合动画做的病毒性广告,结果是皆大欢喜。现在的品牌标识设计已经不是设计师出个想法,做张品牌标识的完稿及应用的效果图,设计的过程就结束了,设计师需要全面地去建立品牌形象并以恰当、新颖、有趣的方式去推广所设计的品牌标识。因此对于品牌标识的设计者来说,除了考虑视觉交互、病毒式交互外,更要全面用各种视觉或非视觉方式去打动目标群体、达到营销品牌的目的。

诚然,Obama(奥巴马)竞选的“O”型主标识及相关设计受到大家广泛的感知和认同,但其标识设计背后隐藏的设计手法、理念、思维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学习。在当今信息爆炸、图形爆炸、品牌爆炸的时代,广大受众的兴趣、意愿在设计中的影响力和决定力只会加强,不会减弱。毕竟设计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田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

上一篇: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论艺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