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生活实际,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时间:2022-10-01 03:17:34

重视生活实际,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但时至今日,教材中的 “修一条水渠……”、“加工一批零件……”等严重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经典”应用题随处可见。学生既不知所学的数学“从何而来”,更不知将“走向何处”。因此,我们若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搜集信息,并从中直接提炼出应用题,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对数学消除畏惧感,从而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增强应用题的应用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效果。下面就自己在这方面的努力谈几点看法:

一、灵活用教材,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选择教学内容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的内容。我们在处理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生活情境有机的切入点,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教学时,可以对数学问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书本中所使用的一些例题应该说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可是也有许多题目是“应用题不应用”,只为练习某种数量关系而编造一些事实。

如四年级简单归一问题:一台抽水机3小时抽水420吨,照这样计算,5小时抽水多少吨?要学生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间的关系去分析解答。有的学生连上述三个名词的含义都无法理解,更何况去分析、运用和解决呢?以致上课成了老师与几名尖子生的表演,许多同学只是陪读。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转化叙述的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照事理去分析,强调对问题实际意义的理解。这样的改编,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进一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灵活呈现应用题,满足多样化需求

课程标准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突破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局限性,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为此,应用题的呈现形式也应打破单一的纯文字表述模式,可有机地将表格、漫画、情景图、数据单等引进应用题教学,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呈现问题和思考过程。在“改造”内容的同时,我对应用题的呈现形式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改过去应用题“纯文字化”的表述模式,有机地将表格、漫画、情境图、数据单等引进应用题教学。

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我们尽量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表或数据,让学生结合表格来研究诸如某一星期的平均气温、某班学生的平均身高等等。更多时候,我们还将应用题以 “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应用题变得活泼了、生动了,易于学生接受,也符合了学生的思维特点。

三、发现问题、引导探索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我在上应用题复习课这节教研课时,改变原来设定中基本训练中的一个环节,分析关键句的数量关系。当听课老师们坐定后,我开始和学生聊天,慢慢的引导学生去观察今天来听课的男女教师的人数,你能用一句话来讲讲男女教师人数比较的情况吗?学生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提出很多种情况,如男教师比女教师少5人,比女教师少5人的是男教师,女教师比男教师多5人,比男教师多5人的是女教师,女教师的人数是男教师的6倍。这些句子是解答应用题时常用来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请请同学们分析分析数量关系,并进而请同桌合作补上条件和问题进行口头解答。

四、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能力

数学本来就是从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着概括出来的,应用题大都可以直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开展数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把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堂外,使学生亲身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所学所感,回归到生活中去。

例如:学习了《求平均数》后,可以要求学生调查家庭中每个月的用电量,每户家庭平均每人的居住面积等等。又如:学习了圆柱体的体积后,有一位学生提出,“我们常用的茶杯、铝锅等容器,为什么底面大多是圆形而不是方形呢?”该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好奇——难道这种平时司空见惯的现象也存在着什么奥秘吗?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并不马上与学生交流,而是要求同学在课后进行交流,查资料。第二天早上,同学们就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周长一定时,圆的面积较大;因而在高相等时底为圆形的物体相应的容积较大;把容器地面做成圆形是为了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一近乎完美的回答,让同学们深感实际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渴望学好数学的愿望。

总之,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更可能的接近生活、接近自然,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将学到的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能够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上一篇:情境导入课堂 快乐学习英语 下一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