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的建设问题分析与探讨

时间:2022-10-01 03:10:58

关于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的建设问题分析与探讨

摘要:传输网络作为承载各类业务的基础网络,各电信运营商都在积极的进行建设。如何有效地、综合地、充分地利用传输网络资源,使之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建设成网络结构更清晰、支持业务更丰富、运营维护更方便、电路开通更高效、网络服务更可靠、扩容升级更平滑的传输网络,成了网络建设和网络维护着重考虑的问题。由此,传输网络优化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起来。本文首先就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然后就此问题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以供此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本地传输网络; 优化; 解决思路

Abstract: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as carrying all kinds of foundation of business network, each telecom operators are positive for construction. How to effectively, comprehensive, and make full use of transmission network resources, so that it can play the biggest benefit, build a network structure more clearly, support more rich, operation maintenance business more convenient, circuit opened a more efficient and network service is more reliable, the expansion of the more smooth transmission network upgrades, became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network maintenance of it into consideration. Therefore, the importance of transmiss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out gradually rise. This paper first China unicom local transmiss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in-depth analysis research, and then on th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proposals. For such projects.

Keywords: local transmiss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TN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优化问题分析

1、本地传输网络的定义。中国联通将本地传输网络分为本地传输网络和城域传输网络两个部分,各自定义如下:本地传输网络:类似于C3传输网,是中心城市连接其所属地级市、县、乡镇、远郊的中继传输网络,负责为同一地区内等业务节点提供传输电路。城域传输网络:是本地传输网覆盖中心城市的部分,也是本地传输网在城市区域的具体表现,负责为同一城市的业务节点提供传输电路。目前,中国联通基础网络部成立了本地网处,将上述两个网络统称为本地传输网,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建设。

2、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优化总体思路

一是传输网络作为统一的多业务传送平台需要统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二是依据分层建设的原则,将传输网络分成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3层。三是充分考虑目前基站与BSC的对应关系,合理选择传输子网归属节点。四是充分考虑接入节点容量的利用率,控制环上的接入节点数量。五是将长的接入链路改链成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六是传输层之间采用双节点互连机制,以提高传输网络的生存能力。

二、本地传输网络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处理措施分析

1、存在的问题

一是网络建设统一规划问题。在中国联通前几期的传输网络建设过程中,整个网络在GSM ,CDMA ,城域接入等项目中分别建设。C/G传输网络过于强调为基站服务的功能,城域传输网络过于强调为数据接入服务的功能,两者都弱化了传输网络是各通信业务综合承载平台的概念。此外,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原本地传输网络和城域传输网络依据各自的业务特性来选择设备,两者均有不同的侧重面,较难同时兼顾语音、数据业务的要求。

二是网络容量问题。目前,传输网络接入层网络结构过于简单、接入链路过多,致使整个环所带节点过多,出现网络容量不足、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对于进一步的业务需求进行扩容和升级较困难,传输网络无法满足数据业务长久发展的需求、。

三是网络安全问题。现有的接入层支路上链路数量过多,需要与自愈环上的传输节点构成多个树型网络结构,并且接入层与骨干层多采用单节点互联,因此网络的安全性较差。

四是网络效率问题。所有基站电路的落地点都是中心机房,导致中心机房业务调度负担过重;同时,中心机房业务调度颗粒均为2 Mbit/s电路,未经业务汇聚,从而降低了网络的效率。单个环网规模太大,使汇聚/接入节点仅有小部分设备容量用于本'节点的上下业务,其余大部分容量均用于直通业务,因此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低。

五是网络覆盖问题。传输网络覆盖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城域范围。由于城域光缆、管道建设困难.有业务需求的大用户大多无法接入光缆,因此制约了中国联通通信业务的开展。

六是网络资源利用率问题。城域网传输节点多规划于写字楼等商务场所,光缆接入困难;同时,传输节点与C/G 网基站独立设置,重合度很小,无法充分利用城区的机房和光纤资源。目前,数据接入点大部分还是就近接入于基站节点,城域网汇聚节点利用率不高。

七是接入业务复杂化问题。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主要有两大职能:一是满足自身通信业务发展对传输网络的需求;二是满足竞争日益激烈的传输容量出租市场的需求。后者不单对网络的容量提出了要求,更重要的是对传输设备可接入业务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传输网中运行的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多业务接入的要求、。

2、解决思路

一是网络建设统一规划问题。在网络的建设过程中,整个传输网络作为统一的基础网络平台应该统一建设,强化传输网络作为各种业务综合接入和承载的传送平台的概念;同时,网络建设必须有一个前期的、良好的总体规划,特别是骨干/汇聚层网络,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网络结构,从而为网络的不断扩容创造良好条件。随着业务网络的不断扩人,基础网络也越来越庞大,传统的不分层网络建设思路受到网络容量、节点数目、覆盖区域的限制,已变得无法实施。新的网络设计思路是将一个大的传输网络分割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子网层面。网络分层、分割的建设思路不仅适用于传输网络,对于其它的业务网络也是适用的。

二是网络容量问题。以下几种方法可用来解决容量问题。一是环分割:将原有的大环通过同缆分纤的组网方式分裂为两个小环,使环网可用容量翻倍。二是环叠加:扩充环上有业务增加的节点的传输设备,或在该节点上叠加环网,以缓解传输容量的压力。三是网络分层,对环结构进行调整:增加传输汇聚层,将原有接入环网重新拆分、整合,控制环网节点数量,为将来业务的发展留好余量。前两种方法适合用作网络优化调整中的过渡方案,为迅猛发展的通信业务提供应急容量,后一种方法可作为最终网络优化方案,从根木上调整网络结构。在未来的网络建设中,进一步清晰网络结构的分层将是网络优化的重点、。完善网络汇聚层的建设,对于部分业务量较大、通道利用率高的622 Mbit/sSDH通道环进行拆分、叠加或升级,缩小单个环网规模;对于重要节点可引入STM-16/64 SDH自愈环,同时利用STM-1 /4的紧凑型设备,对部分树型链路过于复杂的接入链路进行环网建设、。

三是网络安全问题。为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在网络优化过程中,应将大部分接入链路改建为环网,同时层间连接采用双节点互连。随着传输网络的不断扩大和融合,越来越多的通信业务将通过同一个基础网络来承载,通过几个人型的交换局来为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因此网络的生存性在SDH传送网的建设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传输网络的层间衔接点承担着业务汇聚、分流和上传的重要功能,一以其发生故障,将引起过环业务中断,严重的将引发大面积的通信中断。为此,建议层间连接采用双节点互连结构(DNI ),以避免由单节点失效引起的通信中断,保护过环电路的正常运行。

四是网络效率问题。在网络优化建设中应增加传输汇聚层,担负起2 Mbit/s电路的汇聚工作,从而减轻骨干传输层的调度负担、骨干层的电路调度颗粒主要以155 Mbit/s以上的通道为主。

五是网络覆盖问题。制约传输网络覆盖的主要因素在于光缆线路建设困难。在未来的光缆线路建设中应采用购买、自建、租用以及合建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增加光缆覆盖面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光缆接入问题。

六是网络资源利用问题。在优化工程中,应充分考虑原有城域网机房与基站机房的综合利用,节省基建投资。

七是接入业务复杂化的问题。在网络优化中,除增加传输网络容量外,还应在传输设备的选择上考虑其综合接入功能,以适应数据业务的发展。

三、结语

传输网络优化工作对提高传输网络运行效率和降低传输网络建设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因此运营商在传输网络的规划建设中,应重视网络结构的分析和选择;在传输网络运行维护中,应注意网络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使传输网络始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不断优化。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数值模拟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光电幕墙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