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价格运行分析及走势预测

时间:2022-10-01 02:29:18

近期价格运行分析及走势预测

今年前5个月,居民消费价格继续呈现温和上涨的运行态势,但价格上涨的幅度有所扩大,价格变化的结构格局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虽然价格上涨的压力将继续加大,但价格运行不会改变温和上涨的运行态势,短期内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一、前5个月价格运行情况

今年前5个月,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比去年同期上涨2.9%,涨幅比去年同期增加1.7个百分点。在前5个月上涨的2.9个百分点中,去年翘尾因素影响价格上涨约1.6个百分点,新涨价1.3个百分点。从前五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变化来看,1―5月份分别上涨2.2%、2.7%、3.3%、3.0%和3.4%,涨幅变化总体上呈现逐步加大的态势。总体上看,居民消费价格继续呈现温和上涨态势,但涨幅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价格上涨的压力也有所加大。具体变化呈现如下特点:

(一)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加大

1―5月份,食品价格累计上涨8.3%,涨幅比上年同期增加7.2个百分点,其中,1―5月份粮食、肉禽及制品、鲜蛋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4%、17.9%和29.9%,涨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5.2、25.1和41.5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7个百分点,成为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

(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范围有所扩大

在居民消费价格的类构成中,价格上涨的有6类,比上年同期多一类;价格下降的只有2类,比上年减少一类。1―5月份累计,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烟酒、医疗保健、衣着类价格分别上涨8.3%、3.9%、2.1%、1.7%、1.4%和0.1%;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交通通信类价格分别下降1.3%和0.2%。值得注意的是,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自从2005年8月份以来已经连续22个月小幅上升,衣着类价格出现了近几年少见的上涨,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的下降幅度总体上也在逐渐减小。说明主要工业消费品价格下降的态势在减弱,小幅上涨的态势在增加。

(三)服务价格上涨幅度有所减小

1―5月份,服务项目价格累计上涨1.6%,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少0.2个百分点,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7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上年同期减少约0.05个百分点。在服务价格中,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作用最大的是居住价格,1―5月份居住价格累计上涨3.9%,但比上年同期减少0.8个百分点。

(四)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格局发生变化,农村消费价格涨幅高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1―5月份,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2.7%、3.3%,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0.6个百分点。

另外,生产资料销售价格保持去年下半年以来明显上涨的走势,但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相对比较温和。1―5月份,流通环节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同比累计上涨4.9%,涨幅比上年同期增加4.7个百分点,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价格下降的低基数影响:自从去年5月份以来,流通环节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同比涨幅明显加大,今年前4个月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同比涨幅继续保持了明显上涨的态势,平均涨幅为5.5%,但5月份涨幅明显减小,涨幅仅为2.4%。前5个月生产资料销售价格的环比变化基本保持平稳,5月份价格水平比年初仅上涨2.55%。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整体呈现温和上涨态势,涨幅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特别是采掘工业价格涨幅回落显著,但原材料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幅度仍然较大。总体上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呈现上游产品价格涨幅减小、下游产品价格涨幅增加的态势,显示出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加大的运行特点。

分析来看,前5个月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受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二是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如果剔除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则前5个月价格总水平上涨仅0.7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和价格运行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资产价格涨幅较大,经济运行中存在潜在的泡沫危险

前5个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1%、5.9%、6.0%、5.3%和6.6%,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3%、4.4%、5.9%、6.1%和6.8%,非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5%、4.2%、5.7%、4.9%和5.3%,总体上看全国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呈现加速上涨态势。在当前资产价格存在潜在泡沫危险的情况下,如果由食品带动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趋势继续发展,将增加价格全面上涨的压力,可能引发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同时。由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长期缓慢、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居民未来支出预期增加、价格结构性变化等原因,居民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承受能力明显减弱,百姓对价格上涨的满意度下降。此外,在流动性持续过剩的压力下,央行所能忍耐的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已经低于传统的警戒线,经济运行的成本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

(二)原材料价格涨幅持续高于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下游企业消化上游产品涨价的能力不断减弱

1―5月份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8%,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3.9%,而加工工业出厂价格仅上涨2.0%,耐用消费品出厂价格则下降1.3%。比较来看,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加工工业和耐用消费品出厂价格涨幅,上下游产品价格的涨幅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下游企业消化上游产品涨价的能力在不断减弱,既可能迫使部分下游生产企业通过涨价来释放成本增加的压力,也可能增加下游企业生产困难,导致部分企业经营效益的下降,甚至造成一夜的停工停产。

(三)城市居民对价格上涨的实际感受较为强烈,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感受更为明显

近几年医疗、教育、交通、居住等服务项价格涨幅较大,导致城乡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对医疗、教育、交通、居住等服务项目支出明显增加,大大增加了城市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生活负担。今年5月份以来,多数地区猪肉、鸡蛋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由于城镇居民在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生活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尤其是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较大。

三、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分析及后期走势预测

从目前及未来发展情况来看,今年后期价格运行将是向上的趋势,但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一)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分析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投资、消费需求稳定增加,将继续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从前5个月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一季度GDP增长11.1%,比去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8.1%,高于去年同期1.1个百分点。从投资增长变化来看,1―5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9%,尽管增速比去年同期低4.4个百分点,但却呈现加速增长态势。投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促进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并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继续形成压力。从消费增长变化来看,1―5月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0个百分点,其中3、4、5月份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5.3%、15.5%和15.9%,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二季度整个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上半年GDP增长速度大体保持在11%左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仍将保持在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将超过15%,这将对价格总水平产生较强的拉动作用。

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和股市财富增加效应,将带动社会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对CPI上涨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民收入增长较快,2004―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0%、10.8%和10.2%,2007年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5.2%,是1997年以来同期增幅最高的。2004―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2%、11.4%和12.1%,2007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8个百分点。此外,2006年以来,股票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使得居民投资股市的资金大幅度增值,凸显股市财富增加效应。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的明显提高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加速增长的运行态势,说明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明显增强。

3、粮食及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将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关键因素。今年1―5月份,食品价格累计上涨8.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约2.7个百分点,占价格总水平上涨的93.1%。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后期粮食等食品价格仍将呈现持续上涨的运行态势:首先,从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来看,由于生物能源需求大幅度增加,使得粮食供求日趋紧张,导致全球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其次,农业生产成本较大幅度增加,对粮食等食品价格上涨形成较强支撑。第三,5月份以来肉、蛋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的翘尾影响将继续影响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4、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去年8―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3%、0.5%、0.1%、0.3%和1.4%,5个月累计上涨2.6%,不仅对今年前5个月产生翘尾影响,对后期价格上涨也将产生较大影响。根据测算,去年翘尾因素对今年6月份的影响约为2.2个百分点,对第四季度价格总水平影响约1.0个百分点。

(二)抑制价格上涨的因素分析

1、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同时,生产资料供求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抑制价格上升。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仍然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主要工业消费品零售价格仍处于下降态势,这将直接抑制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同时,国家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方面通过加强基础行业投资,原材料、能源等行业生产能力增长较快,另一方面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受到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产资料需求过快增长,从而使得生产资料市场的供求关系明显改善。另外,目前我国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水泥、纺织等行业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电力行业也有产能过剩的趋势。因而,这种生产资料供求关系的好转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将对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产生抑制作用。

2、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有利于抑制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幅度。今年以来,国家先后5次上调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这将对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部分地区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等情况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近期国家多次调整外贸政策,降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对一些出口商品实行配额管理,部分产品出口数量增长受到一定制约,这将有效增加国内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部分出口产品对紧缺原材料、能源的消耗,从而抑制部分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缓解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

3、人民币持续小幅升值和货币供应量增速有所减缓,将抑制国内产品价格上涨。从发展来看,人民币升值是长期趋势,且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呈现加快的迹象。人民币升值既有利于减少进口成本、扩大进口供给,又将增加出口成本、抑制出口增长,并使人民币购买力提高,从而在货币价格方面构成了抑制国内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

(三)近期居民消费价格走势预测

综合判断,今年后期我国价格总体将延续前5个月的运行态势,即价格总体变化相对温和,涨幅略有加大,部分副食品价格变化会有较大的波动。预计上半年价格涨幅约为3.1%左右,第三季度价格涨幅约为3.5%左右,全年价格涨幅约为3.1%左右。如果气候条件理想、农业生产达到中等偏上的结果、宏观调控达到预期效果的话,全年价格总水平涨幅也可能实现3%的调控目标。从价格上涨的品类来看,以粮食、肉禽及其制品、鲜蛋类价格上涨的幅度将会较大;服务价格会因各地疏导公共服务价格矛盾措施出台数量的增加而继续上涨,但幅度有限;水、电、燃气、车用燃料等价格会因资源价格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而上涨;消费品价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而呈现降幅减小或涨幅有所加大的局面。

当前,尽管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以及价格继续上涨的压力有所扩大,但目前价格总水平仍然处于温和上涨的运行态势,近期不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从今年后期价格走势来看,粮食及食品价格上涨将是决定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同时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对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也将逐渐显现,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减轻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进而减小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此外,还要注意职工工资上调后居民收入增加以及股市财富效应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拉动作用。一要密切关注粮食及主要副食品价格持续较大幅度上涨对价格总水平和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二要进一步做好食品价格监测、监管和调控工作;三要关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四要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既要防止因投资增幅反弹导致经济过热,也要防止因投资增幅反弹拉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进而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

上一篇:加快进出口结构调整 努力减缓贸易顺差过快增长 下一篇:广东省汽车行业加强引导 促进结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