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时间:2022-10-01 02:18:06

长三角地区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目前,长三角的出口贸易仍然处于一个正在成长、不成熟的阶段,由于其增长方式属于相对粗放型,因此其贸易环境也处于一个日益严峻紧张的形势当中。为了能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转变长三角地区的出口贸易方式,以及对其贸易结构进行优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长三角地区出口贸易结构现状

1.1出口贸易商品结构

长三角的出口虽然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如服装业、皮革箱包等,而机电、汽车、节能产业、金属制品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只占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份额。在出口规模方面,虽然同上海与江苏相比,其比重稍微略显得低了,但其出口比重也分别有60.14%和45.41%。同年,浙江同江苏和上海相比较,这两类产品比重则不是那么的乐观了,机电产品与高科技产品比重仅仅分别占了45.45%和10.54%,,但是在其他方面的产品弥补了这两类产品的不足,例如服装、轻纺制品和鞋类等轻工业产品所占的比重达到出口总额的30%,综述所述,浙江出口商品的结构仍然需要作更为深入的调整及优化。

1.2出口贸易主体结构

就长三角地区整体而言,其外企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27.3%,其份额占有率基本维持在稳定的水平,然而在国企的情况并不是那么的乐观,长三角地区的国有企业在2000年以前时出口比重超过50%,但是由于民企的兴起,国企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其出口比重开始呈下降趋势,至2014年时,其出口比重仅为14.30%。以上数据均可以说明了浙江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民企为主,多种所有制为辅、以及国内外资本互相协同发展的对外贸易的良好局面。

1.3出口贸易区域结构

长三角地区的出口市场国家主要是三大区域欧盟、美国、日本,这三个地域占据了长三角出口贸易的大部分市场。从2002年起至2012年,欧盟国成为了长三角地区外贸市场的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国,2014年长三角地区出口到欧盟的金额占长三角地区总额的16.6%。美国是长三角地区外贸市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但由于美国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在我国外贸市场上占有份额呈现走低的趋势。

二、长三角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2.1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偏低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长三角地区机电成品占有比例已高达80%以上,这一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远远超过了在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有的比重,另外,机电、纺织品等轻工业产品占比重比较大,像计算机与通信、电子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创新不够,这一情况表明了当前长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金量不高,档次较低。

2.2出口企业以民营企业居多

就当前长三角地区而言,特别是浙江省的民企,虽然其数量规模庞大,但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他们都是从简易的加工贸易开始起步,他们面临着重重困难,其中包括了缺乏自主创新的品牌和研制产品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普遍不高,导致了他们的产品档次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再加之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在大多存在融资困难等局面,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通过自己筹备资金,或是通过不正规的融资渠道以获得资金来经营生产,通过国内银行贷款融资的比例很低,这使得民营企业还面临着信用危机。

2.3出口贸易市场太过集中

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区域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以及日本。美国几乎每一年都成为了杭州第一大出口贸易合作伙伴国。但是由于美国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其贸易量份额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德国与日本同样作为=至关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国,除了美国、日本、德国这三个国家之外,亚洲地区的韩国,以及欧洲地区的意大利和英国都是杭州地区排名前列的几大出口市场。综上所述,这种相对集中的外贸市场结构,导致了该地区更容易受到对方国家的经济波动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同时对抗外在市场变化冲击力也会相应地降低。

三、长三角地区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策略

3.1促进贸易商品结构优化

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是相当发达的,但是其中产品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如果一个地区在全球市场中想要占有一定的席位,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一定的位置,那么就势必要在在资本和密集型产业这两方面上培养一定的竞争能力,这就要对企业提出了增加研究发明的资金投入,并且重视科学技术投入所发挥的作用,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研发新产品为主要目的。同时加大当地特色产业的结构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3.2优化贸易主体结构

要注重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的重点培育,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政策与资金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对科技的研发与创新,并且合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良好契机积极鼓舞具有较为优越条件的企业大力发展“走出去”的方针策略,在国外建立产品加工区,积极加大加工贸易的力度,扩大其经济发展,如此以来,就可以很好的推动本地区甚至是本国的经济发展,

3.3促进贸易区域市场多元化

长三角地区需要改进当前这种太过集中的贸易市场,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国家,如印度,其在矿产、能源、纺织、化工品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可以加强与其的贸易往来,进一步有效降低该地区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带来的风险,提高其出口市场的分散程度均匀程度以及多元化程度,有利于加强应对风险的抵抗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旭平,杨佳帆,张国平.出口贸易结构演变及优化策略--以苏州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2(11).

[2]施春华,冯俊文.长三角地区民用船舶出口贸易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5:124-128.,2013(10).

[3]闫奇,李梦君,李远.影响黑龙江省出口贸易结构优化创新因素的实证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

[4]姚耀军,史文婧.长三角地区金融中介发展与出口贸易升级--基于SUR方法的经验研究[J].金融纵横,2013(05).

上一篇:数字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下一篇:机电综合实训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