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教材中的研究型备课初探

时间:2022-10-01 01:39:09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的研究型备课初探

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是所有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起始阶段,每一个教师都知道新教材实验中备课工作的重要性。

一、博采众长――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题材选择。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用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理念来破译这句话的现代内涵有以下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的已不能只是一桶水,而是一河水,一江水、天上水、天外水;第二个层面是教师要给学生的不是一杯水,而是喝一桶水、一河水,一江水、天上水、天外水,甚至将水蒸汽变成所喝之水的方法。在现代社会面前,已设有永远的老师,只有永远的学生,教师必须以这种心态去对待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才能有所获,有所得,教师必须以这种学习型的工作方式去对待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才能有所思索、有所长进。

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只能将新教材作为切入点,从新教材所呈现的知识和能力系统引发开去,向其他学科开放和延伸,拓展学生学习的领域,突破传统教学的有限空间。《课标》指引下的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教学内容选择和活动设计必须东张西望、顾前瞻后、左顾右盼、上下求索。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要求我们师生必须能与各种文本对话和交流:一是与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等文学文本对话与交流;二是与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视窗文本的对话与交流;三是与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调查研究等活动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四是与图书馆、博物馆、科技官、纪念馆、展览馆、布公栏、报廊、各种校牌广告等社区文本的对话与交流。总之,自然风光、风俗民情、国内大事、国际形势、社区活动、日常生活、家庭琐事等都是我们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可供利用的宝贵资源。我们老师只要高度重视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时的博采众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酌取精要――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容量简析。

通过上面的“博采众长”环节,我们能把不长的一课内容、一个单元的内容、一本书的教学内容变得厚了,教学内容变得多了,但是到具体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根据课时的安排、目标的设定、学生的现状进行全面的权衡,然后决定何者当弃,何者当留,把厚书再变薄,把长文再变短,留下来的东西.那就是“操千曲而后晓声”的那个和悦的“声”。就是“观千剑而后识器”的那个利剑的“锋”。

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的“披沙拣金”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把教学内容中的知识和能力的条理化、系统化、领域化,把握当代教学的特点,突出教学的难点、突破学习的难点、克服师生的弱点,攻其“锚链”上的一点,为学生的学习打造一个科学的阶梯,为学生的学习赋予一个理想的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

任你弱水三千,我自取一瓢饮”,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撷取的应是怎样的“一瓢饮”?我认为,出现在我们课堂上的应是一条金光大道,要能引导学生去懂得做人的由衷、正直、善良、独立和自主;要能让我们的学生从一个新角度,认识和创造一代独立的人,要能让我们的学生发现成功、发现喜悦,发现每个人都能挺起胸膛做人,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从人出发,从生出发,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有希望;教学内容中要让学生们拥有优秀的个人力量,一种人类的最真实而最本质的力量,一种人类最基本精神的传扬,不・外在的提示和启蒙,能够在强大而严厉之中完成他自身。激发普通孩子身上所藏匿滋生着的那种精神和力量;我们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时所涉及到的内容决不短视,我们不仅要想到从我们教师的角度出发如何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且要想到一种教学行为的实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形成会产生波及一生的深远影响。

所以,我认为,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决不亚于撰写研究论文,甚至,前者更需要创造性,因为前者需要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学生心灵深处发芽、生根、开花和结果。

三、别开生面――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编创要求。

经过我们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我校的课堂教学研究从获奖的层次和数量,从随机抽测的水平和能力已达到了我校近年来最高的水平。现在随着办学水平和管理内涵的不断提升,要求我们切实提高每一堂课的质量,其中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时教学理念的先进、教学形式的开放、教学方法的独特、教学风格的个性已是迫在眉睫地需要研究的课题。

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必须让学生在师生创编的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尝试、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决不是知识点,教学目标中学生会背诵学习策略、学习方法、说得明明白白并不等于学生就已掌握了这个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时必须设计不断地尝试、运用的过程,只有安排不断地反思、调整的节奏才能起到实效。

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学习的过程都应时时处处蕴涵、渗透学会学习的理念,依+讲解、灌输、背知识点的方法是不能够实现的、必须让学生在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自然而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着痕迹地形成学会学习的素质。

四、画龙点睛――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的作业设计。

在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中,我借用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的规律――“圆龙点睛”来比拟我们新教材实验中的备课时的作业设计。教学内容中那些表现蕴意、揭示本质的特别精彩的精华部分需要我们老师独具慧眼、恰如其分地把她“提炼’’出来。同样,考察我们前面许多获奖和获好评的课,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全书成竹在胸,高屋建邻地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作业活动后,使我们的整堂课“画龙点睛”、“流光溢彩”,好比下棋,“一子敲定”,使“全盘皆活”,她好比行船,“一篙着力”,使“船行如飞”;更像谈话,“一语中的”,使“举座皆惊”。

长期以来,在强调甄别与选拔的激烈竞争中,我们的作业设计日趋精密化、技术化、机械化,原来有血有肉、有头有脚的文化和科学被人为地肢解为支离破碎的知识条文:教育的人文内涵和民主底蕴逐渐流失,更多的时候,我们的作业设计是想验证一下到底哪个学生更按部就班,到底哪个学生对僵化的模式掌握得更好。这些都与孩子的本性是相差甚远。

学生是非常灵动的,他们比我们成人想像的要机敏得多,我们的新教材实验中“研究型备课”就是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活跃他们的思维之源,开启他们想像的大门,把内心和个性完全释放出来,把自我和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

上一篇:基于项目教学的航海学课程实施研究 下一篇: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