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 那山 那食

时间:2022-10-01 01:38:11

对马桑来说,故乡不仅有着甘愿沉醉的醇厚往事,更有记忆里鲜活的山水草木与一年四季取不尽的好食材,让人魂牵梦萦。

穿过泥泞的山路,行至雨雾蒙蒙的半山,马桑知道,往前再走一点,就能闻到胡大爷灶间那热气腾腾的腊肉香。就像是种仪式,马桑与老杨每次进山都必经的仪式,舒坦行走后的疲惫,用鲜美的汤头满足口与胃。

山里有蜂酿蜜忙

马桑,大学毕业后北漂多年,从事法务工作。2012年土家野夫成都签售会上,与老杨一见如故。在火锅的红浪和啤酒的黄汤里,马桑醉了,决定不漂了,回家;而老杨,则对生命里无聊的饭局酒局打心底厌倦了。于是,两人一拍即合,相约回到乡下,寻找大自然赐予的纯粹食材。两人将工作室安在成都大邑县安仁古镇上的一处老院子里,四通八达的交通,方便他们去山里,进林子,寻地道食材,做放心食物。

初秋,山里凉意浓。住在雾中山山腰的胡大爷,为了招揽野蜂来家里越冬产蜜,早早就用木头搭了各式的蜂桶,放置在房檐下。一年里的大多数时间,胡大爷就守着这片山,与一只猫作伴,每天的生活便是看山、看蜂以及照顾住在附近的哑巴姑姑。与马桑和老杨的相识,得益于马桑家里人的牵线搭桥,“蜂蜜原本是野生采集的食材,本不用花精力去挑选,但最近市场需求暴涨,价格被炒高,造假还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不敢轻易发展蜂农。”马桑和老杨看上的蜜,产在人迹罕至、植被茂密的地方,远离污染,花源丰富,都是山里野蜂自然的结晶。每年两人光是为着采蜜,就得进山三四次,春来花开一次,五六月份玫瑰花绽放了得去一次,八月药草蜜又熟了,秋末还得为来年采蜜做准备。“野蜂在山里来去自如,我们只会想法招揽不会强留。”

采蜜的季节也是马桑和老杨最忙的时候。提前联系蜂农了解今年的收成,准备收割的工具和容器,再飞机、火车、徒步地倒腾到山里,化身蜂农帮忙收割蜂蜜,“上好的蜜,花香淡雅,结晶自然,口感丰富。”马桑今年31岁,和大多数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有些不同,马桑没事的时候喜欢回山里走乡串户,吃多了乡里良人自采自制的美食,决定从食材入手创业,发掘干净纯粹的食材,传递手作食物的美,分享“半城半乡”的生活状态。

自然的纯粹

马桑对大自然馈赠的食材情有独钟,“民间有很多食材,但安全、天然是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所以我们只接纳野生采集而来的食材,比如:野生的楠竹笋干。”

每年的清明前后,马桑和老杨就会去山里采摘楠竹竹笋。雨后,山林里空气清新怡人,竹笋“唰唰”地破土往外冒,这时的笋鲜嫩肥美,口感脆爽。但马桑只收笋,不收笋干,因为无法用肉眼判断品质好坏。鲜笋要趁着鲜嫩将其烘干,马桑和老杨沿袭了民间笋干的制作方式,但改进了“晴晒雨烘”看天做菜的步骤,将传统烟叶烘烤房用来烘干鲜笋,这样可以远离天气的影响。从鲜笋到笋干,要经历36个小时的烘烤,需不间断翻面,让潮气挥发。来不及受热的笋干,会生出些许馊味儿,哪怕只有一丝丝,也逃不过两人的鼻,立马被淘汰。烘干的笋,晾晒在阳光下,会自然析出笋的鲜香,待到水气全部蒸发,上好的笋干也就制成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需要无比的仔细。与马桑和老杨合作的笋农袁大叔,也是在相互磨合的过程里不断成长,一改过去农家菜的样貌,从采摘的时令、切笋的刀法、焯笋的时间、烘烤的摆放……都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

经过这些加工程序后的笋,到了全国各地寻常家里,无论是炖鸡汤还是炒鲜肉,都无需额外调味,一点点的盐,就能勾起无数的鲜,化作嘴里赞不绝口的美。开了这间小店,马桑为大众提供日常少不了的吃食,也就得肩负责任。既要尊重山川万物的灵气,也要留住食材最本来的面貌,包装也尽量简单,不喧宾夺主,还最真实的选择给大众。

随着深入山里的次数越来越多,穿的林子越来越密,店里的食材越来越丰富。马桑和老杨也开始尝试自己加工生产,减少过多的中间过程,按照工艺标准将品控做到更严格。马桑和老杨希望带给大众的不只是食材,而是对生活的要求和恣意自在的生活方式,就像马桑说的那样:“我只是偶尔寄居在城市,毕竟那里有同学、有朋友、有微博……但更多的时间,我在路上,过着逐春天而居的日子。”

上一篇:基于微信UnionID机制实现高校数字服务一体化 下一篇:古法修复的静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