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一块立歪的牌坊

时间:2022-10-01 01:24:06

前几天,一个同事去超市购物,收银员向他索要3毛钱的塑料袋费,他故意把东西一扔掉头就走。收银员立刻叫住他,再一次免费让他“方便”了一回。

自6月1日“限塑令”施行,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也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表面上看来,全国似乎正在展开一场“全民限塑运动”。然而除了大的商场、超市在执行此令之外,更多的仍旧照常免费提供塑料袋,那些形形的塑料包装也没有进入“限”的范畴。

限塑令的目的是什么?谁能分清塑料袋厚度是否超过0.025毫米?它真正重要的,是要让民众改掉一种糟糕的且会产生可怕后果的习惯。但问题在于,且不说在农村根本就没人把“限塑令”当回事,即使在城市里,基于多方压力,“限塑令”或许会表面上被执行。塑料袋收费。一开始会让消费者觉得突兀,但时间久了,消费者会把有偿使用塑料袋当成习以为常的事,反正也就几毛钱的事。由此造成的一个后果是――现在有偿使用塑料袋,说这些钱要用于消除塑料袋对环境的白色污染,人们可以心安理得地使用了,破除陋习的目的根本没有达到。

这让我想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史蒂芬・列维特举的一个著名的例子。为了惩罚经常迟到的家长,一所学校规定,凡不能按时来接孩子的家长要被罚款。结果迟到的家长越来越多,因为花了钱,迟到就变得心安理得了。学校不得不取消了罚款,迟到的家长又更多了―――罚款时都迟到,不罚了,不迟到白不迟到。

这个例子亦可用在限塑上。说不定哪天取消限塑令,人们将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营造“白色垃圾”――花钱都使用,更何况是不要钱。

1902年维也纳工厂主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第一只塑料袋时,有人激赏为“一次革命性的解放运动”。现在想来,人类总是短视的。舒施尼不会想到今天的人们会如此地痛恨但又依赖他的发明。

使用塑料袋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要改变消费习惯绝非易事。换句话说,塑料袋不环保,这已是共识,但是它所带来的方便却令很多人欲罢不能。像农贸市场中的水产品或一些无法用布袋包装的带水、有油的商品,如果没有替代塑料袋的其他可降解的包装袋,大家即使再拥护“限塑令”,也不得不使用塑料袋。

立限塑令这块“牌坊”之前,有资料说我国每天要使用30多亿个塑料袋,生产这些塑料袋要耗费13000多吨石油;塑料袋若埋在土里,要200多年才能腐烂,且会对土壤产生污染,若焚烧亦会产生有害气体?我在想,对国家这么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陋习,通过花钱来赎买的方式,让“限塑令”沦为“卖塑令”,到底与它的本意有多大的落差?也许到目前为止只有一方在高兴,那就是原来每月要免费送掉上万元塑料袋的大商家,现在,塑料袋终于也可以理所当然地为他们赚钱了。

上一篇:金融危机下的新财富方向:玩转“网络时代 ” 下一篇:税负过高之下的生态税难以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