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美艳的文化之旅》

时间:2022-10-01 12:02:30

《神秘美艳的文化之旅》

【摘 要】根据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原理,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整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充分满足其心理需求。依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围绕学生活动展开,有画甲骨文、寻找“降神神器”、诵读文本、巫觋表演、小组讨论等活动,从而课堂中滋生思维生长点,促进课堂有效生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选题是重中之重。此节课隶属专题教学《屈原与巫觋文化》,是第三课时。

【关键词】马斯洛心理原理;皮亚杰认知理论;情境教学;自主探究;《楚辞》巫觋文化

一、【专题简述】

【名称】《屈原与巫觋文化》

【内容】

分8个课时

1―2、前期阅读阶段:阅读《楚辞・九歌》、《诗经・陈风》

3、《楚辞》巫觋文化探究

4、屈原与巫觋文化关系探究

5、《诗经》巫觋文化探究

6、南北巫觋文化比较

【具体解读】

1、前两课时:阅读是接受的前提。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指定篇目,小组合作解决理解障碍。

2、第三课时:从“巫”“灵”的甲骨文入手,将学生带入一个巫觋文化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作品中出现的巫觋手持香草、玉器,身穿艳服,竽瑟浩倡、缓节安歌、偃蹇连m、婆娑曼舞、神人同乐。这种文化具有神秘、美艳、浪漫的特点。

3、第四课时:屈原在《离骚》中身穿巫觋一般的服饰,究其原因,在于屈原有着与巫觋共同的“娱神以降神”的情感内因。因此,投江自尽以表忠诚的壮举更加令人钦佩。

4、第五课时:巫觋文化在《诗经・陈风》中亦有体现,且表现出神秘美艳外现实普遍的别样特点来。

本课是第三课时,接下来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选题缘起】

一、学生反馈的缘起。《离骚》言:“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学生情不自禁地发笑,且不理解屈原为何如此穿戴美艳!

二、特色班集体的需要。

高二七班是传统节日文化特色班集体。七班孩子们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去年的中秋节,我班利用阅读课时间学会对对子、午休时间学做月饼、制灯笼。同学们亲自动手,收获颇丰。他们在随笔中记录着点滴感想,抒发着切身的体悟。

二、【教学目标】

(1)感知《九歌》巫觋形象。

(2)了解巫觋降神方式及目的。

(3)总结《楚辞》巫觋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巫觋降神目的。

【教学难点】

探究《楚辞》巫觋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依据】

惯常思维认为,巫觋降神是为了祈福。然而,楚地巫觋除祈福外,还有其他特殊的目的在其中。楚地降神是为了娱神,甚至与所降之神产生恋爱关系。只有把这个说清楚,探究楚地巫觋文化特点的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对于高中生,巫觋所知寥寥,巫觋文化更是一无所知。如何把握住楚地巫觋文化的特点,这个过程需要师者精心设计,才可突破这个难点。

【教学思路】由“巫”、“灵”的甲骨文字导入,通过甲骨文一期到三期的改变,看出巫觋的形象特点,即手拿神器以降神的姿态。这是第一环节。第二环节,引导学生从《九歌》中寻找出楚地巫觋降神的神器,归纳神器的共同点,并总结巫形象特点,即高洁、美艳、投入等。第三环节,探讨楚地巫觋用这些神器的原因。以《湘夫人》为例,可看出巫觋在作品中的情感变化,原因是愉悦神灵,思念神灵,但却又无法如愿,正如文中所言“思公子不敢言”、“将以遗之远者”等。第四环节,总结《楚辞》巫觋文化的特点。由学生扮演朗诵,结合形象、情感特点归结《楚辞》巫觋文化特点为“神秘”、“浪漫”、“美艳”、“典雅”等。由此,了解《楚辞》巫觋文化的教学目标达成。

【教学手段】

素描纸、画笔、图片、PPT、音频等。

根据皮亚杰认知理论,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逻辑推理的思辨能力。从抽象的符号到具象的神器,从具体的意象到抽象的情感,从感性的领悟到理性的总结,都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知识缘起】

《说文》:“ ,巫也,以玉事神,从玉, 声。 ,或从巫。”

【活动设计】介绍“灵”、“巫”的甲骨文字,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并猜测两字演变过程中的内涵的变化。

【活动意图】

1、调动学生积极性,很快进入巫觋文化的氛围。

2、从会意字演变过程中,看出当时的场景,即巫觋使用神器进行降神,以此建构巫觋的初步形象。

3、无论对错,通过主观参与来感受巫觋形象,便于加深记忆。

(二) 《九歌》巫觋形象探究

【学生活动】

1、找出《九歌》十一篇中巫觋使用的降神器具,并总结其特点。

2、发挥想象,画出巫觋形象,突出特征。

3、总结巫觋降神的形象特点。

【教学活动】

1、要求学生从《九歌》中找出巫觋使用的器具。大多是鲜花、香草、美服、玉器等。

【知识依据】

《东皇太一》:

“抚长剑兮玉珥(耳音),G(求音)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镇音),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译文:玉饰宝剑多辉煌,全身佩玉响叮当。瑶席玉镇压四方,摆设香茅好芬芳。兰蕙包裹香祭肉,桂椒泡出美琼浆。

“扬①廪怨模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译文:举起鼓槌击鼓响,节奏舒缓轻轻唱,吹竽鼓瑟声悠扬。

《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译文:兰汤沐浴满身香,穿上华美花衣裳。

《湘君》:

“桂棹兮兰ぃㄒ逡簦,郾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千音)芙蓉兮木末。”

译文:桂木桨,兰木舷,劈开层冰与积雪。薜荔走进水中采,荷花爬上树梢摘。

《湘夫人》: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鳎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匹音)蕙。棉音)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武音)门。”

译文:把房屋建在水中央,把荷叶盖在屋顶上。紫贝铺中庭,荪草做墙,播散花椒,涂饰好厅堂。木兰做屋椽,桂木做栋梁,辛夷做门框,白芷做卧房。编织薜荔作帷帐,蕙草挂在屋檐上。白玉镇在席四方,石兰散发着芳香。白芷加盖荷屋上,杜衡缭绕屋四方。采集各种香草布满中庭,陈放各色香花满屋满门。

《大司命》: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结桂枝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译文:折下神麻瑶草花,准备送给远方的人。我编结桂枝久久等待,越思念你越使人愁闷。

《少司命》:

“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

译文:你穿着荷衣带着蕙带,忽然去忽然又来。

“孔盖兮翠欤旌音),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译文:孔雀翎车盖,翡翠羽旗旌,你登上九天控制着彗星,握着长剑抱着儿童,只有你才能主宰人的生命。

2、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印象中的楚地巫觋形象。

《九歌》中处处是鲜花,除鲜花外、音乐、歌舞、佳肴、美服和精致的器皿。

限时五分钟,挑选最符合巫觋形象特点的两幅图画。

3、归纳楚地巫觋形象特点。

结合《九歌》文本,结合学生习作,总结楚地巫觋形象特点:美艳、芬芳、神秘、激情等。

【教学意图】参透巫觋形象,对于了解楚地巫觋文化十分关键。如何参透:1、挑选“巫歌的精品”―《九歌》,筛选其中的描写词汇,能够很好地了解巫觋形象。2、设计情景体验环节。通过学生自己作画,直观地表现巫觋,能够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这两个学生活动,楚地巫觋形象将会深入人心。

(三)《湘夫人》巫觋降神目的探究

【教学思路】

惯常思维认为,降神是为了祈福祷告。然而,楚地巫觋降神除为了祈福之外,还有愉悦神灵,甚至吸引神灵的目的。手持香草、玉器,身穿艳服,竽瑟浩倡、缓节安歌、偃蹇连m、婆娑曼舞,这样的巫觋形象皆服务于此目的。

通过诵读,体会这种情感。体会到降神的对象已不仅是神灵,而是日夜思念,见不到而神思恍惚的恋人。“女为悦己者容”,原来美艳的打扮是为了取悦恋人,吸引他来到身边。在诵读过程中,体会楚地巫觋降神的目的。

【学生活动】

1、齐读《湘夫人》,回顾文本内容。

2、思考问题:“所降之神是谁?”

3、有感情地朗读,划分为愁苦、期盼、恍惚、惆怅、释然五个部分。

【教学意图】

学生能够理解巫降神的目的是愉悦神灵,吸引恋人。齐读回顾文本是为了学生可以快速找出问题的答案。“所降之神是谁”,文本中有“帝子”、“公子”、“佳”等词汇,其指向都是湘夫人。巫与湘夫人什么关系?为了揭示巫与湘夫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引导学生分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其中恋人般复杂的情感变化。由此判断,巫与湘夫人之间是一种相思、恋爱关系,巫是为了取悦,甚至是吸引湘夫人。

(四)《楚辞》巫觋文化探究。

【知识依据】

1、巫觋是宗教迷信的直接产物,人们认为不可解释的自然现象与人一样具有意识、意志、愿望和,把自然力量加以人格化。因此,《楚辞》中的巫觋都加以人格化,甚至具有,成为巫觋的恋爱对象。

2、降神时巫神合一的情状:

“其时众声齐息,寂静如死,神巫正在深思默想中,众目都不瞬地齐向他注视。在几分钟之后人的全身便渐颤动,面皮稍稍扭动,手足渐起痉挛,这种状态渐加剧烈,直至全身搐搦战栗,犹如病人发热一样。有时或兼发呜咽之声,血管涨大,血液的循环急激。此时这种巫已经被神附身,以后的言语和动作都不是他自己的而是神所发的了。神巫口里时时发出尖锐的叫声:`咯咯嗷,咯咯嗷,……'意思说`那是我,那是我!'这是神灵自己报到的话。当应答大众问话的时候,神巫的眼珠前突,旋转不定,他的声音很不自然,脸色死白,唇色青黑,呼吸迫促,全身的状态像个疯癫的人。其后汗流满身,眼泪夺眶而出,兴奋的状态乃渐减。最后神巫叫声`我去了',同时突然倒地,或用棒摔击地面。神巫兴奋的状态过去了些时,方才完全消失。”

【学生活动】

1、扮演《湘夫人》中巫,并有感情地朗诵。

2、与传统巫神合一情状对比,发现《楚辞》巫文化的不同之处。

3、小组讨论,结合《九歌》中巫形象及人神之恋的情感关系,总结《楚辞》巫文化特点。

【教学活动】

1、请一位同学扮演《湘夫人》中巫朗诵。事先准备好扮演用的道具,请朗诵功底较好的同学表演。

2、PPT显示传统巫神合一的文字,引导学生将其与《湘夫人》中巫进行比较。

3、结合板书,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楚辞》巫文化的特点。

【教学意图】

巫文化较为生疏,且较为抽象,即使有前两环节的铺垫,总结《楚辞》巫文化特点还是有难度。因此,利用传统巫降神文字与《楚辞》经典篇目《湘夫人》的降神文字加以对比,学生可以能够判断出《湘夫人》中巫还未被神灵附身,甚至都未曾谋面。因此,盼而不至,心急如焚的期盼和思念让我们看到了人神恋爱的神秘、浪漫。而之前巫形象又让我们看到了美艳、典雅。因此,《楚辞》巫文化的特点可归结为神秘、美艳、浪漫、典雅。

总结语王国维认为:“是则灵之为职,或偃蹇以像神,或婆娑以乐神,盖后世戏剧之萌芽,已有存焉者也。”《楚辞》不仅是中国文学史、诗歌史上的经典名篇,而且是唯一反映上古时期巫觋祭祀歌舞仪式的传统名篇有着很大的价值。它们呈现给我们的是典雅、浪漫的气质,是巫歌中的精品,是艺术化的巫歌。这是一场美艳神秘的文化之旅。

上一篇:要和孩子做朋友 下一篇:揭秘进口食品的造假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