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升 有使命,才有高飞

时间:2022-09-30 11:54:31

导语:毕业20年,李东升的人生轨迹一路辗转变换,一直在不断地选择,不断地修正。但是,坚持梦想,坚持自我的初衷未曾改变

主句:那个年代自费留学还不现实,公派出国的考试非常严苛,但老师们都乐此不疲。这股对当年中青年知识分子来说非常时尚的留学热潮,也深深地打动了李东升,“那时候我还很年轻,没什么牵挂,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从体制内的大学教师,到出国潮的“洋插队”;从博士后,到生产一线;从工程师,到管理型学者……毕业20年,飞行器制造工程实验中心主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型号总设计师助理李东升的人生轨迹一路辗转变换,一直在不断地选择,不断地修正。但是,坚持梦想,坚持自我的初衷未曾改变。

随大流当上老师

1983年李东升从天津大学毕业时,身边的人谈论的话题每天都在变化,有人在思量自己能不能成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有人已经开始尝试下海搞个体。这些都让李东升感到很新鲜,似乎“a whole world in front of you”,好像整个世界都在等待你,总觉得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具体做什么又不清楚。由于国家还对大学生包分配,初出象牙塔的他也就随大溜地来到了河北科技大学当老师。

河北科技大学当年的一个亮点就是对公派教师出国留学非常重视,那个年代自费留学还不现实,公派出国的考试非常严苛,但老师们都乐此不疲。这股对当年中青年知识分子来说非常时尚的留学热潮,也深深地打动了李东升,“那时候我还很年轻,没什么牵挂,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更何况从已经出国的学长身上,发现那还是条不错的出路。”

已经在国内当过老师的李东升对自己再次回炉学习,成为“洋插队”的经历感触很深:“从硕士研究生一直到博士后,我感觉英国的几张文凭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个人素养,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人生。”“所有的人都是为了应用而学习,学校通过实际项目训练你做事情的能力,你自己了解背景,做计划、实施、出结果,无论成败,你得对你的结果负责。同时英国教育强调职业素养的形成,工程师首先要讲信用、有依据,不说大话,不带个人情绪,随时准备好接受别人的质疑。最后还要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客户导向等等。坚持做实事,善于做实事,这对我个人来说才是留学最大的收获,才算是真正地毕业了。”

李东升的导师Michael Wisnom也是一个“True Gentleman”,身为学界泰斗的他非常乐意在一个团队里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乐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也具有综合、提升大家意见的魄力和学识,让李东升倾慕不已。

内心的方向明确了,李东升在处理社会关系上就游刃有余。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航空系的国内外校友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不仅朝气蓬勃,还不甘寂寞,努力地想把自己的快乐“传染”给更多的人。由李东升创作、演出的相声《老太太出国》,当年在留学生中广为流传。很多校友回忆起来,数来数去,觉得他的风格颇有后来才成名的郭德纲的“神韵”,让本来有些枯燥孤单的留学生活多了很多色彩。他还在英国把众多声乐爱好者组织起来,成立了“东方之声合唱团”,由他出任团长兼领唱,每月彩排两次,每年演出五六场。2002年,河北电视台曾播出专题片《英伦岛上的河北人》,一时引起不小轰动,而该片的主创就是保定籍的李东升。他还在片中客串主持,像模像样地过了一把主持瘾。据说,那部专题片直接促成了“英国河北同乡会”的诞生,李东升任首席副会长。如今,尽管李东升已回国,可该协会至今还活跃在英伦三岛。

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毕业时,已过而立之年的李东升觉得自己今后的人生更简单、清晰了:首先要增加一些工程经验,真正做好一个工程师;其次有机会就要把工程和管理结合起来,成为像导师那样的工程管理专家。

然而他这两个朴实的几乎不能称之为理想的想法,实现起来依旧一波三折。

再就业一度很不适应

再次毕业,李东升就进了英国宇航公司,一开始的工作经历让他非常不适应:从博士后到一线工作岗位,他总觉得工厂里做的东西都很不过瘾、很“粗糙”,自己也变成了自动化生产线的一部分。这让他一度感觉很失落,但李东升没有退回象牙塔里去,“技术上没平台还有管理嘛”,他主动结交一线的生产和销售人员,倾听客户的需求,渐渐地一个超越性的想法在他脑海里扎下了根:各种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大规模的批量生产,这是全球宇航业发展的精髓。

再深入下去,他才体会到学术是在工程的上游,整个工程产业就是学术到市场的转化过程,而这种转化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知识都需要。“我工作的跨度非常大,一方面是工程的直接应用比如飞机型号设计什么的,另一方面就是一些最前沿的技术又可以通过我和国内外的大学、科研机构去协作。我在英国是曾在3所大学任博士生导师,一方面指导学生,另一方面也与世界最前沿的科沿进展保持着互动。产学研充分结合。”李东升对自己能追随导师的道路而庆幸,也为发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而激动。

英国宇航民机部分后来成建制地转入欧洲某大型飞机生产企业,李东升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新公司。在这里他开始进一步地验证毕业时的理想,来自欧洲各国的同事们很容易把他从其他外国工程人员中区分出来,在他们眼里,李东升身上同时具备着德国人的专注与法国人的热情,让他们非常着迷。在后来的一个由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等多国工程师组成的高端科研团队中,李东升不仅和性格冷峻的科学天才成了好友,还以自己的实力和热诚引导着团队的整体方向。他在航空领域的60余篇论文与著述、在大型客机的研发方面非常丰富的经验也正是在这些年始终如一的热诚中积累出来的。

脚下路回到原点

说起来李东升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唱歌。他最喜欢的一首歌就是《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在海外时,他曾无数次地在心底轻轻吟唱,也曾无数次在中国留学生举办的各种活动上放声高唱。可唱得最好听、最动情、最感人的一次,却是在2009年他回国时,正值举国同庆建国60周年、在中国商飞公司举办的那次演唱会上。

他高歌一曲完毕后,台下的同事们为他拼命鼓掌,说他唱得真棒,忆当初的“盛况”,李东升依然激动,“那会儿临时让我上台,说要我唱一个。作为刚刚从海外回国的代表,我也没客气,上来就唱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唱完后,底下掌声雷动,我也很激动,因为我是用心在唱的。”

李东升1986年留学英国,直至回国前,共在英国生活了23年,一家五口人在英国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甜蜜而安稳。可他心里一直在找回国的机会,直到将近知天命之年,“中国要独立制造大飞机”的消息像闪电一样照亮了他颇有些沧桑的心海。“如果没有中国商用飞机公司的邀请,我可能还在找。搞飞机的人从头设计一个世界级的大项目是不容易的,更何况你是为了自己的祖国在做,无论在精神上还是技术上都是一种很大的满足,是个人价值最好的体现:学了那么多年没白学,做了那么多准备终于能发挥作用!”

年近半百再次创业,很多海外留学生在钦佩李东升的勇气的同时,也为他能不能适应国情而担心。“其实我只是觉得这样心里更踏实,年纪大了叶落归根是一种踏实,在国际最前沿的公司积累的经验能有用武之地也是一种踏实。”尤其让李东升欣慰的是,30年改革开放的经历的确让中国有了一种“大国气度”,公司为以李东升为代表的一批高端海归人才精心设计项目,让他们自主招集团队,在制度和任务上给了李东升留出了很大的余地和空间。“我回来3年了,很多东西还是不适应,但特别好的一点是大家都理解,没人强求。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走路、上车时我走在了领导前面,开会、吃饭时我也不知道自己该坐哪儿。但包括领导在内,大家都笑笑,没人在意。”

大家在意的是,2014年,中国的国产大飞机C919将首飞,中国的大飞机之梦终将得到实现——这是全中国人的期盼。李东升的心里清楚,要造大飞机,就要形成自己的研发制造能力,要培养出自己的队伍,要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发挥到极致。中国飞机制造业的毕业之路,还很远,他们的担子,还很重。

李东升说他对飞机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小时候,住在机场附近的他总爱仰起头看着掠过的飞机,那银色的线条、多彩的标识,让他如痴如醉。但这人生最早的记忆,最终成为生命的底色,真正熔铸成为执著的追求,他用了三十年。

而今,真正见过、体验过外面的美丽世界,李东升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脚下的路似乎又回到了原点:让全世界的孩子们仰起头时,能看见中国飞机绚烂身姿。

上一篇:毕业了,请优雅谢幕 下一篇:李玮 靠简单走过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