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30 10:36:48

泰州市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推动,家庭农场成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经营组织形式。本文对江苏省泰州市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泰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泰州市;家庭农场;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2

一、泰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分析

泰州市2015年成立了家庭农场服务联盟,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现场指导、信息、农场推介、经验交流、产品展示等活动开展个和创业指导,建立了家庭农场发展指导员制度。截止2016年3月,泰州市共有家庭农场4942家(其中认定管理的家庭农场3561个),规模经营面积7.44万公顷。目前,3561家家庭农场均进入省家庭农场运营监测系统,并创建了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8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0多家。

二、泰州市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泰州家庭农场的基础设施薄弱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土地流转期限短或经济实力等原因,农场主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比如用电设施不足、没有培肥地力、没有电灌站等。二是大多数家庭农场机耕道路不通畅,土地流转的区域是一些交通不便、水源缺失的土地。三是大面积生产困难,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已不能满足家庭农场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需要了。

(二)土地流转不规范

土地流转与家庭农场的发展休戚相关,是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泰州市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一是一些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缺乏书面合同,或者合同不规范,会产生大量的土地流转纠纷。二是家庭农场的土地大多是租赁于农户手中,土地流转期限短、地块分散,如果农户在外务工的机会减少,或预期收入不高时,就有可能会收回流转出的承包地。为期较短的土地流转,不利于家庭农场主对整个家庭农场做出长期规划,不利于农场的土地整治、土壤肥力改善及农田水利建设等,不利于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发展,影响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与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目前,泰州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系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家庭农场的服务组织职能定位不清晰、服务功能弱。二是泰州大部分家庭农场接受的服务组织发育不完善、服务能力弱。三是现有的家庭农场服务机构比较零散,数量较少,工作效率低。泰州市大部分家庭农场接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来源于政府农技部门,新技术、新品种的培训和市场供应信息,只能从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得到少量服务,只有极少数农场接受过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的社会化服务,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及方法不能够应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三是现行政策体系衔接不到位、却乏制度保障。四是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乏力、供求脱节。不完善的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家庭农场的个性化社会服务需求,阻碍了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

(四)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家庭农场是以农户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在政策、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目前,国家并未出台具体的支持措施,泰州地方政府也没有出台系统的专门扶持家庭农场的政策。泰州市的大多数家庭农场都需要解决承包地的稳定问题、需要租金补贴、农业机具购置补贴、需要抵押担保的服务,还有一些农场迫切需求技术指导。家庭农场的政策需求表明落实政府优惠政策和服务对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泰州市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力度亟待加强。

(五)农民素质不高

目前泰州市家庭农场经营者整体上思想观念比较保守落后,捕捉市场信息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弱,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离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泰州市大部分家庭农场没有核算、没有记账,没有财务收支记录,更没有成本核算、效益分析管理较为粗放。有的家庭农场不具备初加工的能力,商品化生产能力较弱,市场交易手段也很落后,有的农场主在销售商品时只是粗略估算农作物的产量、价格和价值。

(六)经营管理粗放

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通过集约化生产满足市场需求,这就要求农场主必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家庭农场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泰州目前家庭农场管理粗放,部分农场受小农经济的影响,追求小而全,各种农业机械一应俱全,使用率不高,既造成了资源浪费,更加大了生产成本。目前,泰州家庭农场绝大多数以上都没有建立基本的财务核算制度。

(七)融资保险困难大

家庭农场在建立初期,需要支付流转土地租赁费,需要购买种子、肥料及农业机械等,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目前,泰州市家庭农场融资来源渠道比较狭窄,发展中资金总体短缺,贷款难,大部分家庭农场认为贷款额度较小,解决不了扩大规模与农场生产发展中资金短缺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场的正常发展。贷款利率过高,许多农民承担不起,多数农场主放弃贷款融资。缺乏有效担保方式,农地抵押困难是泰州家庭农场普遍反映的问题,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抵押担保难以突破。信贷产品创新不足,引导作用弱,增信措施偏少。

保险困难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又一主要且普遍性的因素。农业是典型的自然风险行业,病虫害和自然灾害是威胁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目前的农业保险较以前虽然有很大进步,但泰州多数家庭农场对保险的期盼远远不能得到满足。一是政策性保险覆盖面不全,如果出现较大的自然灾害,会给农场主造成巨大的损失。二是商业性保险没有介入。

三、促进泰州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泰州市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

泰州市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需要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全面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要将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向家庭农场倾斜,分批分期推进家庭农场因生产所需的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用地,按设施农用地管理。对家庭农场优先安排实施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道路建设等,全面落实对家庭农场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二)强化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序推进是发展家庭农场的良好基础和有力保障。要按照《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要求,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管理,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为供求双方提供评估、议价、登记和信贷等提供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流转双方协商签订统一标准化流转合同,注明流转土地的面积、形式、期限、用途、价格及相关违约责任等内容,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建立土地流转纠纷调解机制,促进流转关系稳定,积极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三)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根据泰州实际,统筹农产品生产市场、销售市场规范发展,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公益有效供给机制,大力支持经营型组织发展,发挥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互补互进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建立以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农业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同时加强公益,培养多元化服务组织。完善科研开发的投入机制,推进科研机构向科技服务型转变,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科技咨询与服务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及时提供市场信息,规范市场秩序,形成机制健全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四)加强政府扶持

积极落实中央、江苏省关于各类补贴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倾斜的要求,把握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和整体趋势,同时泰州要制定出台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用地、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制定合理有效的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政策法规,优化家庭农场的发展环境,加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同时,泰州市应建立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制度,降低家庭农场市场经营风险,保障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

(五)强化人才培育培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家庭农场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家庭农场的发展趋势必然是规模化及集约化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泰州必须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来经营壮大家庭农场、改造传统农业,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家庭农场。一是要引入专业人才。鼓励专业人才投身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积累人才。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吸引人才为农场的发展服务,相关的农场需要积极做出经营体制上的改革,吸纳财务、销售以及管理方面的人才来经营农场,实现家庭农场向现代化农场的转变。二是要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家庭农场主,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努力把广大农场主培养成有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六)拓宽家庭农场融资渠道

家庭农场具有农业高风险、资金需求量大的特性,要从根本上推动家庭农场的信贷支持必须依靠创新信贷模式,拓宽家庭农场的融资渠道。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贷款担保制度,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制定提供贷款优惠、财政给予贷款贴息扶持等措施。大力培育由社团法人、企业法人、自然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鼓励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解决农业农村中的贷款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按照家庭农场特点改变服务方式,因地制宜引入土地信托,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引入有资金实力、技术实力、管理能力的第三方,从而实现现代化经营目标。拓宽农业信贷支持广度,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对家庭农场,保证家庭农场资本投入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梁晶.洛阳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与对策[J].河南农业,2015(03).

[2]李善金.潍坊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与建议[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5(4).

[3]苏荣.泰州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4(10).

[4]麻小燕.我国家庭农场研究进展_[J].南方农业学报,2014(10).

[5]邱柏.宜宾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初探[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5(1).

作者简介:1.唐春根(1971-),男,硕士,教授,江苏姜堰人,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2.胡海婧(1979-),女,硕生,讲师,江苏盐城人,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管理。

3.夏礼祝(1973-),男,本科,高级农经师,江苏姜堰人,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上一篇:淄博市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下一篇:“实”“细”并进 遁“术”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