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俗 第26期

时间:2022-09-30 09:49:10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感受着农村土生土长的一切。

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脑子里就已经有了祭拜路神的影像,这种民俗意在求神保佑家人平安。那个时候,村里的妇女,年老的,年轻的,都兴致盎然地攒集在村前的大路上,排上一横排桌子,桌子上放满了供奉路神的贡物,桌子上的香炉一根根香饶有兴致地燃着。路中间堆满了各家各户精心叠好的元宝跟裁剪好的烧纸,这些都是供给路神花的“钱”,等到一切就绪,就有人点着,五六个人围着用木棒不时翻动一下以让它们燃烧地更完全,而其余的人,手里则都捧着一把燃着的香,并排着一个挨一个朝着远方祭拜,嘴里念念有词,哼唱有调,作揖跪拜,整个的场面相当有气势,烟雾缭绕中,仿佛真的有这么个大人物出现,乐呵呵地享受着礼遇。

而这些年在外求学,已很少见了这种场景,今年得以在家中过完元宵节,忽的又重温了这个虔诚壮观的记忆。但现在却已不是往年的景象了,村里长住的年轻人已经不多,懂得这种文化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会在路中间跪拜的人也越来越少,只有年纪大的几个人还在坚守。路上放着的不再是精心叠好的纸钱,而是直接从附近小卖铺里买来的糙纸,解开后放在一边等着烧掉。再好点的人就买瓶酒放在桌子上,却也少了几个虔诚的跪拜。我突然心酸了一下,祭祀鬼神这种迷信的事越来越少原本应该是件好事,这与我这些年接受的教育也正好吻合,但心里却着实不这么认为,与其将它说为一种迷信,倒更不如是在家的人对远行的人一种期盼与祝福,而这种祝福不应该随着时间推移泯灭。

我思忖这些年文化的变迁,觉得除了除夕之前去上坟之外,其他的民俗在这几年仿佛都已鲜见。

除夕之前父亲去上坟,母亲早已提前收拾好贡品,父亲突然叫到我,让我一同去。我记得小时候都是父亲一个人去,再晚些的时候就也让哥哥跟着去挑鞭,而我却是怎么也没机会跟着去的。现在父亲叫我去,多少来的有些突然,心里又惊又喜,想到父亲以这种方式承认我长大了,我爽快地应了下来。

城里的孩子可能没有祖坟这个概念,我虽然在农村长大,但由于这些年求学在外,却也并不知晓我祖辈长眠之地。待得几经辗转之后,终于在一个寂静荒凉处寻得。精心雕刻的墓碑,清晰地刻着这些年走过来的族谱,最高的坟头旁长着一棵高过坟头两米的树,枝丫却也长得匀称,要是生出绿叶来,也能遮个完全。我想着这可能是父亲等人移挪过来的,以便天热之时庇荫,阴雨之时避雨,父亲已经收拾好,呼我过去挂鞭。父亲说鞭一定要放好的,每次他都专门去买,专挑这种又响又多的,让祖辈们也感受得到辞旧迎新的喜庆。

待到贡完酒,将母亲叠好的“元宝”烧奉之后,父亲跟我说,鞠三个躬吧,而后,他慢慢跪下,满含感情地磕头跪拜。我看着父亲的举动,突然不知如何是好,是跪还是鞠躬,我在教育与亲情之间忽的产生了纠葛。父如此,子不从,是为不敬;教如此,汝违之,是为亵渎。迟疑之间,父亲已然察觉,便不强求,说收拾收拾回家,实替我解围。但我却不自觉跪下了,就在跪下的一瞬间,一种神圣之感油然而生,这该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我实在找不出好的言语来形容。只有当面对先人,而你真诚跪下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这种人间不随时间消逝的大爱大义!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这一跪,却让我感觉到先辈们以这种方式纪念逝者的大智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的文化,终究有其得以延续的根本!

起身那一刻,隐约觉察父亲满意的神情,我突然觉悟,这是父亲在言传身教,叫我不管何时都不要忘记家人,不要忘记祖辈。

回来的路上,父亲跟我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当官因为贪污被裁,但以前也贪却没有被查,他很疑惑。为官者其实普遍喜欢算命风水这一说,于是那人就去找了个算命先生,自述自己倒霉的经历,但求智者指点。算命先生略略点头,对其说:“阁下望必是良久未去祖根之地了,多带点“钱”去烧烧,多与他们聊聊。”说来也怪,那人也随即转运,又官运亨通了。父亲最后呵呵一笑,说想必是祖宗原谅他了。

我却听得出父亲的话里话,人在做,天在看。

我突然感觉到自己以后的人生是何其的简单,上不愧怍祖辈,下不负于儿孙。正如刘亮程《先父》作品中的父亲:一个父亲,把全部的老年展示给儿子。一如我把整个童年、青年带回到他眼前。在一个家里,儿子守着父亲老去,就像父亲看着儿子长大成人。这个过程中儿子慢慢懂得老是怎么回事。父亲在前面趟路。父亲离开后儿子会知道自己40 岁时该做什么,50岁、60岁时要考虑什么。到了七八十岁,该放下什么,去着手操劳什么。而那些总生活在城里的人,永远也不晓得农村有些什么源远流长而他们却未曾耳闻的风俗,但就是这些风俗却也面临着消逝的危险,所以这些可能是你在城里看不到的光景,永远也看不到了!

上一篇:探索稽查与征管互动新模式 下一篇:商个人破产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