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空域内航空器飞行的安全间隔分析

时间:2022-09-30 09:48:29

低空空域内航空器飞行的安全间隔分析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航空行业同样以一种惊人的发展速度走向国际发展的舞台,而对于如何对低空空域内航空器飞行的安全间隔进行确定,并对风险概率进行计算始终是当前民航企业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在对低空空域内航空器飞行的安全间隔进行分析时,主要对同高度两架飞行器相遇的安全间隔以及不同高度两架飞行器相遇的安全间隔作了主要的探讨总结。

关键词:低空空域;航空器飞行;安全间隔

21世纪的今天,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同时当前航空器的运输量日益增多,为了更好的保证低空空域航空器飞行的安全,民航组织对此作了主要的研究。文章同样结合航空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并对相应看见避让的原则加以采用,并对其安全间隔作了主要的研究分析。

1 低空空域内航空器飞行现状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航空器往往有着越来越大的运输量,同时伴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渐开放,航空器的飞行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着,近些年来低空空域内航空器的飞行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当前低空空域主要是飞行器在真高1km以下空间的飞行,同时低空空域飞行的航空器主要是一些航空用户,不仅仅有着较强灵活性的热点,同时也有着较低飞行高度的特点。我国低空空域典型飞行过程中同样也面临着一定的冲突,其冲突不仅仅表现为同高度对头相遇,同时也表现为同高度的一种交叉相遇,就我国相关的飞行间隔对这种冲突作了相关的规定,10000FT以下目视飞行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证其指示空速不大于460Km/h,其能见度更是要大于5Km,一旦两架飞行器在同一个高度飞行的过程中,一旦发生相遇对头的情况,就要对其行为进行避让,并保证两架飞机的距离为500m以上,进而对其安全间隔加以保证。在两架飞机同一高度发生交叉相遇的情况之后,其驾驶人员更要依据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措施加以采取,并在对飞行过程的安全性加以保持,并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2 低空空域内航空器飞行的安全间隔分析

文章主要针对珠三角石油平台运输为例,对其低空空域内航空器飞行的安全间隔作了主要的分析探讨。

2.1 同高度两架飞行器相遇的安全间隔

一旦两架飞行器在同等高度飞行的过程中,假设两架飞行器发生相遇的情况是一种对头相遇情况,以珠三角石油平台运输的两架飞行器为例,分别为A1和A2两架飞行器,A1和A2两架飞行器的能见度为5km,在能见度的5km范围内,A1和A2两架飞行器相互发现了对方,在对避免相遇情况进行采取措施的过程中,就要进行转弯,通过对规避措施采取的过程中,在相应的(X10,Y10)和(X20,Y20)开始进行一定的转弯,经过?滓时间之后,A1和A2两架飞行器的位置分别处于(X11,Y11)和(X21,Y21)这个位置,转弯的过程中,其转弯的半径为R,在转弯时间为?滓时,保证转弯的角度为?兹,假设A1和A2两架飞行器有着完全相同的飞行参数。

A1和A2两架飞行器在进行坡度角?渍右转弯的过程中,不仅仅受到向下的重力,同时也受到相应升力Y的影响,从发现对方的时刻,就要对其冲突的距离进行合理的计算,当A1和A2两架飞行器冲突距离不小于500米,则说明两架航空器有着相对安全的间隔,进而可以保证飞行器的安全飞行,并不会发生一定的安全事故。

2.2 不同高度两架飞行器相遇的安全间隔

不同高度两架飞行器同样也存在相遇的情况,一旦两架飞行器在通道这个高度下出现了交叉飞行的状况,就要做好安全间隔的控制,以珠三角石油平台运输的A1和A2两架飞行器为例,其交叉相遇的角度为?琢,在对三维直角坐标系建立的过程中,A1和A2两架飞行器的转弯位置主要是(X10,Y10,0)和(X20,Y20,0),A1和A2两架飞行器飞行的过程中,首先将A1飞行器逐渐的爬升,并将A2两架飞行器逐渐的下降,并对爬升角度以及下降角度进行合理的控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假设爬升的距离为S,A1和A2两架飞行器的相应位置为(X11,Y11,Z11)和(X21,Y21,Z21),经过一定的爬升和下降,A1和A2两架飞行器的位置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对A1和A2两架飞行器的距离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假设其水平面的距离大于500m,同时其垂直的方向上的距离大于300m,A1和A2两架飞行器有着相对安全的间隔,也即是不同高度两架飞行器相遇的安全间隔也即是水平距离大于500m,垂直方向的距离大于300m。

2.3 低空空域内航空器飞行的安全间隔控制

低空空域飞行器的安全间隔的设置,不同的相遇情况往往有着不同的安全间隔,在实际的情况下,飞行员往往需要有着一定的反应延迟时间,当相应反应延迟时间为2s的时候,其相应的飞行员在实际的反应失效过程中其概率主要为1。当相应反应时间为3s时,在对飞行员的失效概率进行计算时,将会保证飞行员的失效概率为1/2,一旦其相应反应时间为4s时,飞行员的实际反应失效概率将会为1%,当两架飞行器相遇的过程中,其反应的时间为5s时,飞行员的反应失效概率几乎为零,飞行员的反应时间为3s的时候,将会有着相对较高的风险概率。

3 结束语

我国航空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航空器往往有着越来越大的运输量,而做好低空空域飞行器的安全间隔控制,更要结合不同的相遇情况,进而综合性的分析其安全间隔。通过文章对同高度两架飞行器相遇的安全间隔和不同高度两架飞行器相遇的安全间隔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同高度两架飞行器相遇时,飞行器冲突距离不小于500米,则说明两架航空器有着相对安全的间隔,进而可以保证飞行器的安全飞行,并不会发生一定的安全事故。同时不同高度两架飞行器相遇时,水平距离大于500m,垂直方向的距离大于300m,且反应时间不为3s时,将会有着一定的安全间隔。

参考文献

[1]王世锦,隋东.低空空域飞行冲突风险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45(1):116-123.

[2]高凡.低空空域内航空器飞行的安全间隔和风险概率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3(4):28-29.

[3]潘卫军,罗红东.制定空域安全管理规划缩小航空器最低安全间隔标准[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1(2):30-32.

上一篇:右旋小分子糖酐对植物组培重要作用的初步探讨 下一篇:沙漠里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