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大爱永恒

时间:2022-09-30 09:34:43

康德强调,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头顶的浩瀚星空和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这样的信仰,道德才化能作生活的内在需要,才会带来真正持久的幸福。

“教师”这个称谓有其耐人寻味的寓意。教师是绿叶,有了爱,才能一生与花相伴。“我将与家长一道陪伴孩子们走完这三年,见证他们的成长与成功。请你们相信我……”为了履行这一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李老师毅然作出了“残忍”的选择。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个真正的好教师首先要热爱孩子。李老师不忍心因为生孩子而耽误学生,这份沉甸甸的“大爱”绝非出自个人“作秀”,而是源于高尚的师德,来自教师肩负的神圣责任。

也许李老师的行为并不值得仿效,却足以令人感动。这是一种建立在人性基础上,毫无功利的善行。近年来,功利主义的道德观有抬头之势,人们更关注能获得何种回报,而不是追求灵魂的自我净化,有关师德的负面报道也是不绝于耳甚嚣尘上。正因如此,对于像李老师这样真正的师者,所追寻的是教育生命的意义,而不是“被崇高”与“被幸福”的伪善人生。

李老师身上折射出的恰是一种真正的师道风骨,一种忘我的浩然正气。它以一种对人生哲学进行审美的旨趣扣人心扉,其意义远远超出教育的边界,直指整个“人生”,引发我们重新反省:什么是人生价值?什么是幸福?

无论多么崇高的师德,都植根于微小的细节。许多人并非没有善念,而是自认为个体的力量太小而选择放弃。二战时,英国一位母亲给十岁儿子写了这样一个墓志铭:“全世界的黑暗都挡不住一根腊烛的光明!”李老师以自己纤弱之躯抒写了一个动人传奇。

教师是站立的事业,就像人梯,让学生们向上攀登,并通过捍卫道德,让个体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价值与尊严。李老师深知此举难免遭人非议,但不怕存在不道德,就怕以不道德戏弄道德,更怕的是不道德者不自知。她用实际行动表明:心中有真善美,你就是雷锋,否则,崇高永远只是遥不可及的幻象。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所谓的幸福,是每一个个体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那里有值得为之冒险的可能性。教师的存在价值,在教育中获得,教师的幸福人生亦然。李老师是幸福的,她以自己的“大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找寻到了教育生命的意义,获取了人的本源及归宿。

当下中国文化处在失重状态,但作为一种“社会性遗传”,道德不会泯灭,只不过有时要被唤醒。师德何尝不是呢?不检视自己幽暗的内心,却以“残忍”指责李老师,不更值得怀疑吗?雨果说:“生存就是对现实报以微笑,就是越过城墙远眺未来。”这不仅是人的本分,也是对师德出路的一个最好诠释。

无论依据教师伦理还是个体幸福,都不能简单立足道德制高点来臧否李老师的行为。我认为,李老师放弃的是小我,追求的是大爱。这种大爱是一颗时刻装着学生的心,能突破重重坚硬的壁垒,甚至可以掏出来;这种大爱是自然与理性同在,敞开充满诗意的胸怀,让孩子们看到永恒的“星空”,感到无边的“辽阔”。

上一篇:除尘技术及设备研究 下一篇:教师走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