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22-09-30 06:06:25

生态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们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城市”的部署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以“水·绿”为主题,全力打造“生态XX、绿色XX”品牌,形成了美化环境促发展、发展经济保生态的良性循环,全市生态建设水平大幅提升,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多措并举、突出特色,提升“生态林业”建设水平

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绿化是“第一发展环境、第一基础设施、第一生态要素、第一景观要素”的理念,确定了建设“北方苗木大市”、打造“中国北方绿都”的战略目标,扎实推进以建设“生态屏障、生态产业、生态家园”为重点的生态林业建设,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一是产业带动,膨胀绿色总量。发挥“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品牌优势,以X万亩苗木为支撑,把发展苗木产业与植树造林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生态林场、沿海生态防护林带建设和绿村绿路、埠岭绿化等工程,构建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丰富的林业生态体系。目前,潍河林场、绿博园林场、柽柳林场、青龙山林场、下营林场等五大生态林场已基本建成,形成了南部以速生丰产林树种为主、中部以园林绿化苗木为主、北部以耐盐碱树种为主的生态绿化新格局。“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成片造林X万多亩,新建苗木基地X万亩,村镇植树X万株,新增城市绿地X万平方米。截至X年底,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X%,村镇林木覆盖率达到X%?,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X%。

二是加大投入,完善资金保障。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的基础上,我市不断加大市、镇两级财政投入力度,自X年以来,先后安排专项资金X多万元用于造林补贴。各镇街区也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了造林绿化补助等优惠政策,并从调整土地这一最关键的基础性工作入手,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出台政策,分清地级,搞好补偿,促进了林业生态建设水平快速提升。

三是创新机制,加强林木管护。采取大户承包、宜林沟渠使用权拍卖、集体造林与个人管护利益分成等多种方式,明晰产权、强化责任,加快林地、林权改革,较好地解决了林木权属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充分调动起广大群众的造林积极性。各镇街区成立专业护林队伍,林业、公安等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了乱砍滥伐、毁林毁树等违法行为。

二、因势利导、统筹推进,加快“生态水利”建设步伐

依托潍河丰沛的水资源,坚持“治理”、“开发”并举,加快由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建立生态、环境、发展“三位一体”的水利建设新模式。

一是强力推进滨海水网建设。突出生态水利在滨海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着力抓好以北部水网工程为重点的生态水利建设。重点规划建设了北部水网“南一横”工程。该工程总投资X万元,全长X公里,现已开挖人工河X公里,清淤筑堤X公里。全部水网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改善滨海生态环境,大幅提升滨海经济发展容量,为加快“三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二是着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库河串联、水系联网、优化配置水资源为重点,建成了潍河“一闸六坝”梯级拦蓄水利工程,有效改善了水环境。同时,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积极开展河塘清洁工程,努力营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环境。“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资X亿元,完成沿海防潮堤、河道险工治理、拦河蓄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等水利工程X余项,对境内X多条河流进行了堤防培筑、清淤配套等综合治理,对保障农业生产、改善城乡用水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大力优化“水生态”环境。以建设“水岸城市”为目标,发挥“水生态”景观功能,按照“一河清泉水、一道风景线、一条金堤岸”的生态水利建设理念,加大沿河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建设力度,将潍河沿岸打造成集旅游观光、娱乐健身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同时,将潍河水引入城区,形成与城市绿化、人行步道配套建设的环城水系,全力打造水绿相融、人水和谐的生态园林城市。

三、节能减排、综合治理,大幅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的首位,实现了蓝色经济“绿色发展”,成为全省首批“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一是“高水平”管理。创新城乡环卫一体化运作模式,在“筹资社会化、管理规范化、设施现代化”的基础上,依托金丝达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立起“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实现了生活垃圾零污染、零废弃、资源化利用,有效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被授予“全国环卫行业优秀集体”荣誉称号。二是“高门槛”招商。严把环评、能评、安评“三道关口”,重点引进符合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坚决杜绝“两高一资”项目落地,去年以来共拒批污染项目X个。三是“高效能”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资源化、无污染、零废弃”的标准,重点抓好石化公司硫磺回收、海天生物化工制碱余热综合利用和金丝达印染废水资源化处理等节能减排项目,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重点抓好瑞其能风力发电、华能风力发电和安利兴生物质发电等重点项目,促进了资源高效利用。四是“高压式”执法。实行“错时执法”、“无缝隙执法”,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耗能和污染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出现问题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责任企业严格落实“关、停、限、建、管”五项措施,严厉查处偷排偷放行为,努力打造“天朗气清、地绿水净”的生态环境。

实践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快生态建设,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现实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下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召开为动力,紧紧围绕潍坊市委、市政府“一九五一”的思路举措,切实把生态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全力打造“三区”前沿特色城市,加快建设滨海XX、科技XX、魅力XX、活力XX、富裕XX、幸福XX。

上一篇:在全市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下一篇:在生态文明考核部署会上的获奖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