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走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探索

时间:2022-09-30 05:56:05

竞走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探索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竞走运动项目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期为教练员、科研人员和运动员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认为:中国竞走项目是我国田径运动中的优势项目.近些年我国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中国竞走运动员应该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赛场上正确的运用、理解技术动作,实现技术动作方面的国际化;掌握竞走项目的制胜规律,合理的进行科学训练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力保障;重视运动员的战术和心理训练是确保运动员取得比赛优胜的关键。

关键词:竞走;训练;技术;比赛

中图分类号:G8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0―1418―03

竞走是典型的耐力与技战术相结合的周期性竞速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相群,包括男子20km、50km和女子20 km三个世界大赛正式比赛项目。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明确我国竞走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以便于我国各级别教练员、科研人员能充分挖掘运动员的潜力,力争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l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高水平竞走运动员257人,男子加20km前20名;男子50km147人;女子20kmlll人,其中包括国际健将20人,健将92人。我国一线队伍的国家队、各省市专业教练31人。国内外目前从事竞走项目的教学、训练、科研及裁判方面的专家14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运动心理学等相关著作和有关竞走运动方面的科研论文,起于1990年止于2006年。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课题组请相关专家、学者共同研制调查问卷,对我国从事竞走运动的专家、教练员、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

1.2.3 访谈法 走访竞走运动项目的有关专家、学者以及主管竞走项目训练的行政部门领导、各训练层次的教练员、运动员。

1.2.4 数理统统计法 运用SPSSl2.O数理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高水平竞走运动员现阶段竞技水平分析 从1992年至2004年奥运会,中国竞走共夺得2金2铜1个第4,1个第5两个第6的辉煌历史,为我国田径运动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国选手只取得了一个第四、1个第6和1个第8的成绩。在2005年第10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被寄予厚望的中国竞走队,无缘奖牌,只拿了1个第5名和2个第9名。从世界杯和奥运会及世锦赛的综合成绩来看,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我国选手与国外优秀竞走选手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在实战中表现出来的体能和战术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总结与探讨.以便在今后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训练中,使训练更有针对性。

我们对现阶段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的成绩水平做了统计,对2004年和2005年第1名、前10名和前20名的平均成绩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如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一年来,我国竞走运动经过不懈的努力,无论是第1名成绩,还是前10名与前20名的平均成绩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充分说明我国竞走的整体水平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和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的成绩做了统计,对2004年和2005年第1名、前10名和前20名的平均成绩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如表2。

从表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优秀选手和世界优秀运动员在成绩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个别项目的成绩在世界上还处于领先水平,但是我国竞走运动员未能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5年的世锦赛达到预期目标,未在比赛中表现出应有的水平。本文对此将做进一步的分析。

2.2 确定以专项技术为核心的训练主导思想 近几年来,自国家竞走集训队成立后,中国竞走界为备战2004和2008奥运会,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以有氧、无氧阈训练为根本;以速度耐力训练为核心;以专项技术为保证;以科学系统训练为关键”的训练指导思想。广大教练员在经过深入讨论后提出了我国竞走训练的成功秘诀:“运动量是基础;运动强度是核心;竞走技术是保障;训练结构是关键。”

2.2.1 我国竞走运动员目前在技术风格上存在主要问题在竞走专项技术上我们与国外优秀选手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是我国优秀选手参加国际大赛经常被判犯规的主要原因。欧美国家运动员技术规范、步幅大、步频稳定,动作连贯、流畅、柔和;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着步长较小的问题,尤其是高个子运动员步长太小,步频很快,没有充分利用腿长的优势,如果有意识地发展步长、保持步频,其动作就完美了。这种技术特征不但使技术动作效率低下、能量消耗大,很容易犯规,尤其在竞走新规则实施后,我国运动员多次在国际大赛中被罚下,由于害怕犯规而不能充分发挥正常运动水平的例子不在少数。

在训练中运动员总是排成一路纵队向前走,高个子运动员跟在矮个运动员后面,总是习惯套前面运动员的节奏走,这样时间一长,就养成了小步子高频率走的技术动作,尤其在较疲劳的状态下更是如此。因此,在训练中,教练员应认真考虑运动员在竞走时的顺序,同时强调运动员合理利用自己身高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动作的整体效益,使技术动作更加合理、实效、经济,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技术风格。

2.2.2 我国竞走运动员在技术细节中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进办法

2.2.2.1 髋关节动作 髋关节的转动目的是增加步长,这也是造成我国运动员步子偏小的主要原因。除了平时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外,在训练中,应强调运动员合理利用髋关节的转动,并有意识地向前送髋,从而既增加了有效步长,又能提高身体重心的平稳移动。髋关节围绕垂直轴转动幅度明显,动作幅度大、脚跟着地角度合理。

2.2.2.2 肩关节不放松在竞走过程中,有的运动员肩关节不放松,甚至耸肩。竞走运动员的技术外型应平稳、舒展、流畅、优美。如果在竞走时上体不放松,直接影响整体动作外型,也是造成步长小、容易产生腾空的原因之一。同时,易引起竞走裁判员的注意。改进方法除了加强肩关节的灵活性、提高肩部肌肉的力量、重视上肢力量的平衡外,还应增大摆臂的幅度,尤其臂向后摆动的幅度,以便相应地增加步长。

另外,教练员应经常给运动员的技术进行录像,选出技术优秀的运动员作为样板,让运动员一起学习;同时也把运动作技术差的运动员进行摄像,帮助运动员查找技术上存在的问题,让运动员了解自身的缺点与不足,琢磨自己的技术动作,“看一次好于听一百遍”。这样的方法要坚持经常采用,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2.2.2.3 重心起伏过大,左右摇摆 在训练中有些运动员出现身体重心起伏过大、左右摇摆的现象,专家认为运动员产生

的主要原因是基础没有打好、身体素质较差、整体力量不平衡及长时闻训练形成的错误动作。对竞走运动员来说是致命伤――最容易遭到竞走裁判的判罚。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改进方法是提高身体的整体、均衡力量和全身的协调能力、改善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转髋幅度、充分加大后蹬用力的幅度(即减小后蹬角度)。身体素质练习做得好,但要注重完成动作的质量,同时,要结合到改进与提高竞走技术动作上,才能取得实效。

2.2.2.4 竞走时屈腿 竞走训练中有的运动员时常屈腿,这是竞走规则不允许的。其原因可能是运动员腿部有伤;长时间大强度训练超过运动员的能力;年轻运动员跟不上速度等造成的。教练员应对运动员毫不客气指出,并严格要求运动员保持正确的技术动作,养成良好习惯,不能视而不见。要教育运动员,让运动员懂得训练场就是比赛场,训练就是比赛。教练员还应在平时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可多用橡皮筋做拉伸练习与鞭打练习,采用反复做壶铃体前屈,拉长大腿的后群肌等柔韧性练习和灵活性练习。

2.2.2.5 竞走时大腿前抬高和小腿后撩高 专家认为,这种动作是多年形成的毛病,是很难改的。因此,在启蒙(初学竞走时一定要建立正确技术概念,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在训练中。要多强调技术动作要点,同时要求运动员多思考,多动脑。另外,通过对运动员的竞走技术进行反复录像,让运动员真正认识到,这种错误动作不改,很难逃过裁判的眼睛。改进方法是长时间的中等速度的竞走练习和草坪竞走练习,要求运动员每一步脚必须碰到草尖,从而改善大腿高抬和小腿后撩的毛病。

2.2.2.6 后蹬不充分,腿与地面的夹角过大 我国运动员的竞走技术普遍存在着动作不够充分,前支撑动作还可以,后支撑动作存在缺陷,尤其是后蹬腿的伸展不够,造成后蹬角度过大(大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容易产生身体重心的上下起伏过大,以致出现腾空犯规。改进的方法是提高动作舒展程度,特别是有意识地延长后蹬时间,改善大腿的后蹬肌群力量和腰腹背肌力量。

2.3 充分认识竞走项目的制胜规律,寻求新的训练结构和思路 竞走项目的比赛特点是距离长、变化多,要求运动员具有掌握全程的节奏和合理分配体力、控制速度、把握自己的能力。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强大的耐力,还要有绝对的速度和速度耐力。

从人体生理、生化的指标变化看,比赛的前半程靠有氧代谢完成,后半程是在无氧代谢逐渐加大的基础上完成的。竞走训练在发展有氧耐力的基础上,利用无氧阈值的理论与方法,大力发展有氧耐力,提高无氧代谢和混合代谢的能力,采用小强度与中等强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最大强度地挖掘运动中的竞技潜力。

在竞走训练中,耐力和力量、速度是相互矛盾的,因而加强竞走运动员肌肉力量耐力和下肢关节力量,上肢、腰腹力量的训练十分重要。

合理地安排全年比赛次数是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的关键。竞走运动员全年应多参加比赛,以利于积累和丰富比赛经验,巩固提高和竞技能力和水平。通常全年应参加8~9场比赛,20km运动员重点准备三次大赛;50kin运动员重点准备两次大赛,其它均为10~30km的一般性比赛。

有效的恢复手段的采用对运动员的训练将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长距离训练后,多游泳和在树林下跑,进行放松与恢复体能。可以做桑拿或冷水浴,但注意水温不能太低。通常俄罗斯竞走运动员,每周二次桑拿,运动员用树枝或毛巾对全身互相抽打,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快速恢复的目的。同时可以进行物理按摩,以便加快体能的恢复速度。

2.4 合理运用战术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竞走项目是一项对人的意志力具有很大挑战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走到14~16km(20km竞走项目)30~40km(50km竞走项目)处最难受(类似极点),尤其是50km竞走比赛,并且在遇到天气炎热的情况下,此时可能坚持不下去,每个运动员都有这种现象(感觉)。关键是要看谁的意志坚强,挺过这个难关。

2.4.1 比赛战术的总体安排 关于50km比赛战术安排,专家及国外优秀教练员主张50km比赛的战术安排应先慢后快,在比赛前跟运动员商量好对策(包括分段速度设计);根据运动员感觉,身体状况,环境条件,研究好比赛方案。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要培养运动员形成这种习惯,前半程慢点,后半程快点,并且一定要求运动员不管有多艰难时,意念中要“加速、加速”,当比赛成功后,就能为运动员自己树立起信心与获得宝贵的比赛经验。根据赛前拟定的成绩指标,围绕场地的距离安排战术或速度结构。

2.4.2 中国竞走运动员的战术安排 部分专家及教练员认为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战术运用不太合理,如果运动员在前程慢点,体力合理地分配,最后一定能拿到奖牌。因此,中国运动员的战术应注意改进与完善,以便能在重大比赛中获得出色表现。

在长时间竞走比赛中,技术与体力好的运动员,应走在前面并要拉开一定距离,不给对手跟在后面的机会;但对于技术与能力不强的运动员,要走在队伍的里面,避开裁判的注意与判罚。

在竞走比赛中,如果运动员在前半程收到了红卡,后半程就要改变战术。如果在最后阶段有一名中国运动员和一名外国运动员,并且中国运动员有1~2张红卡,那就要适当放慢速度,以便减少遭到被判罚出场的危险;如果是两名中国运动员,则应该互相帮助,不要相互拼,出现技术犯规,并被同时罚掉的可能。

2.5 高度重视竞走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运动员要不怕比赛,平时训练的成绩好,如果运动员心理上惧怕比赛,就会比不出好的成绩。克服和解决运动员比赛的恐惧心理,最佳的解决方法是多参加比赛,包括国内、国际的各种类型各种距离的竞走比赛,从中积累比赛的成功经验,总结比赛的失利教训,从而提高运动员参赛能力、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获胜意识、同时,经过多次参加比赛,也有利于了解对手的特点、技术与能力,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短处,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km竞走,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运动员一定要按量与强度的预定计划完成,除非受伤,经教练员批准后,才能终止训练和比赛,否则决不能让他下来,要攻克这个难关,就增加一份信心。20km竞走,在16km左右是一个困难期,运动员要坚持训练和比赛,不能半途而废,建立一个能吃苦耐劳,敢于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种做法要长期坚持、贯彻始终。

对于50km项目的训练,有时因天气的原因,如下雨或有难闻的气味,运动员可能出现头晕,这样可以临时停下来,但要在过后补上。

3 结 论

1)中国竞走项目是我国田径运动中的优势项目,通过分析,我国竞走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2)中国竞走运动员应该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赛场上正确的运用、理解技术动作,实现技术动作方面的国际化。

3)掌握竞走项目的制胜规律,合理地进行科学训练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力保障。

4)重视运动员的战术和心理训练是确保运动员取得比赛优胜的关键。

投稿日期:2006-03-20

作者简介:王林(1955-),男,黑龙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田径教学与训练。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注解、表格、公式等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北京体育大学新闻学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下一篇:杨威跳马侧手翻直体侧空翻转体990°动作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