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县域城市化进程中的动力机制研究

时间:2022-09-30 05:40:03

聊城市县域城市化进程中的动力机制研究

摘 要:研究城市化问题有利于城市问题的解决。聊城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城市化水平低、拉动力不足、发展不平衡、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聊城市城市化机制是由经济、人口、政策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研究聊城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动力机制问题,有利于促进聊城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聊城市;县域城市化;动力机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9.006

Abstract:Researching the urbanization problem is beneficial to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Liaocheng city is a big agricultural city, urbanization level is not high, it exists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such as low level of urbanization, low pulling power,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and unharmoniou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 on. Liaocheng city urbanization mechanism is composed of economic, people, policies, and other elements compose, is a complex system. Research on the motivation mechanism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Liaocheng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iaocheng .

Key words:Liaocheng; urbanization in county areas; dynamics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s

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快,特别是发达地区,然而县域作为广大农村载体,其发展状况与城市地区有明显差距。中国实现城市化的基础与关键是县域城市化,只有县域城市化得到发展,国家城市化水平才能得到整体提高。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是县域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它决定着城市化的道路和发展对策选择,是城市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本研究通过对聊城市县域城市化进程的探究,合理构筑和不断优化聊城市城市化发展的动力系统,以期对区域城市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撑。

1 相关概念

县域指的是区域的一种特定的形式,是县的行政区划内的地域和空间。它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处于农村和城市的中间地带,在景观构成和职能上都兼具城乡特色[1]。本文所研究的县域包括县、县级市和市辖区。聊城市包括一区一市六县:东昌府区、临清市、高唐县、茌平县、东阿县、阳谷县、莘县、冠县。

城市化是指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镇用地的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不断扩散的过程。城市化不仅是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它还包括人们的道德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向城市的逐渐转变。县域城市化,是指用县域一盘棋的思想,用城市的理念来统领整个县域的建设和发展,对城市和农村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有序建设,促进社会资源和要素在县域范围内充分自由地流动,逐步使农业像工商业一样兴旺发达,使农村像城市一样文明进步,使农民像城市居民一样富裕。

2 聊城市城市化发展历程及动力机制

2.1 聊城市城市化发展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各项政策促进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也有所提高。聊城市由1979年初的26.11万人增至1998年底的83.04万人,1998年末县域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5.07%。1997年聊城的撤县设市更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一年内非农业人口增加了19.5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上升了将近4个百分点。2004―2005年,非农人口从139.91万人增加到16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了4个百分点。2006―2007年,非农人口从161.54万人增加到213.1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了8.5个百分点。2008年聊城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开始下降,全市非农人口为208.2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5.6%。2009年聊城非农业人口为170.18万人,比1999年增长379.65万人,占县域总人口的比重由16.34%提高到28.8%,10年间上升了12.46个百分点,城市化发展将进入稳定而良性的发展时期。2012年,聊城市的城市化率为33.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根据诺萨姆的城市化曲线,聊城市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图1)。

2.2 聊城市城市化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不是由单一要素构成的,而是通过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形成的[2]。在聊城市城市化进程中,也存在着多种动力机制,从过去的政府单一力量主导转变为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力量的共同推动,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落差逐步缩小,城市化地区发展由不均衡向均衡不断演进,城市对人口和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也由弱变强。

2.2.1 自然环境因素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是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鲁、冀、豫交界,京杭运河与黄河的境内交错,在35°47′~37°02′N和115°16′~116°32′E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总面积8 715 km2,总人口578.99万人。耕地面积553 183 hm2,人均耕地面积993.3 m2。随着京九、济邯铁路和济聊高速公路的开通,该区域的经济区位优势日益得到提升[3]。聊城市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总的来说,聊城市的农业气候资源比较丰富,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适宜的气候条件对于聊城的农业发展、生产生活等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2.2.2 经济因素 农业发展是聊城市城市化的基础动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聊城市城市化出现的前提。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9年聊城市农作物种植面积与2008年相比变化不大。其中,粮食作物72.083万hm2,增长0.7%;棉花7.345万hm2,减少0.7%;瓜菜18.921万hm2,减少2.3%。但从总体上看,聊城农业发展方式还比较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较低,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薄弱[4]。要实现聊城的城乡一体化,必须调整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

工业化是聊城市城市化的主要动力。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2 229个,比年初增加182个。实现工业增加值809.84亿元,比去年增长15.9%。从表2中可以看出,聊城市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2009年高达1 378.37亿元,与2008年相比上升10.24%;第一产业198.63亿元,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808.45亿元,所占比重最大,占生产总值的58.65%;第三产业371.29亿元,作为后续动力稳中有升。

2.2.3 人口因素 人口是城市化进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农业经济时代,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影响聊城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劳动者的体力支出越来越多地为脑力支出所取代,如各种农业机械的出现,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从表3中可看出,2009年聊城市总人口高达590.89万人,比2008年略有上升;乡村总人口482.31万人,有所下降;乡村实有劳动力也有所下降,城市人口有所上升。此外,聊城市还通过在农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而就地解决和吸纳大量的农业剩余人口。

3 聊城市县域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聊城市县域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化水平低。聊城市从1998年至今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由1998年的16%提高到了2009年的35.03%,但与山东其他城市相比,聊城市城市化水平仍比较低,城市化拉动力不足、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也不强。聊城市包括一区一市六县,各县市的城市化水平不一样,东昌府区和临清市的城市化水平较高,莘县和冠县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3.2 聊城市县域城市化发展对策

3.2.1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对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必须围绕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市场需求,优化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的比例,力争在畜牧、水产、果品和蔬菜四大农业内部支柱产业上有新的突破[5]。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生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为目标,制定和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振兴规划。同时,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转变农民的落后观念,促进经济的发展。

3.2.2 加快构建综合交通系统,推进县域城市一体化 加快聊城城市化进程,是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举措。推进聊城市城市化进程,要从市情出发,立足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应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发展规律,做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大投入,抓好中心村、镇的建设,积极稳妥地推动城乡结合。

3.2.3 大力发展经济,实现产业升级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农村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6]。政府要发挥职能,利用先进的技术帮助农民发展好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做大做强优势企业,积极培育新型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从聊城的实际出发,抢抓机遇,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全市各项事业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怀岳.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 王曼.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3] 王荷明,李新运.聊城市城市化发展现状与制度创新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4):19-20.

[4] 孙凌云.聊城市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35-37,40.

[5] 徐秀英.从聊城看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举措[J].中国经济周刊,2003(27):30.

[6] 刘永江,李俊雅.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的关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4) : 1-3.

上一篇:陈海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下一篇:孝感市生态农业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